四十二、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朱熹集注:请见、见之之见,贤遍反。从、丧,皆去声。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盖贤而隐于下位者也。君子,谓当时贤者。至此皆得见之,自言其平日不见绝于贤者,而求以自通也。见之,谓通使得见。丧,谓失位去国,礼曰“丧欲速贫”是也。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时所振,以警众者也。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封人一见夫子而遽以是称之,其所得于观感之间者深矣。或曰:“木铎所以?于道路,言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以行其教,如木铎之?于道路也。”
朱熹以及众人的解释,都有些许不尽人意的地方,至少不流畅。特别是“言乱极当治,天必将使夫子得位设教,不久失位也。”这一句,要么这个版本打印错误,要么就前后矛盾,是个病句。
朱熹的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说乱极了,就将遇上大治。上天将会使孔子得位传道。前面是用的假设语气哟,就是说,还没实现哦,朱熹突然来一个,不久,失位了。你说,这是不是病句?朱熹有没有病?
孔子传道,餐风露宿,辗转流离,来到卫国的仪县,其中有一个隐士,是守边境的,见了孔子之后,出来对孔子的随从说:你们几个,怎么有些忧愁、疲惫啊,被流浪颠簸的?不要忧虑,人世间虽然早就乱套了,但上天会以你们的老师作为导向、警醒世人。
意译出来,是这样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