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行己也耻、 行己有恭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15

六十七、

1、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朱熹注解:子产,郑大夫公孙侨。恭,谦逊也。敬,谨恪也。惠,爱利也。使民义,如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吴氏曰:“数其事而责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是也。数其事而称之者,犹有所未至也,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今或以一言盖一人、一事盖一时,皆非也。”

2、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朱熹注解:使,去声。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

我把这两段语录摆在一起,是因为都有一个词:行己。因为朱熹没有解释(我估计他也解释不了),所以后人不知所云,我复制后人的解释如下:

成语】行己有耻【拼音】xíng jǐ yǒu chǐ. 【?典?】. 【解释】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解释明显就是在搞*。他把 行 ,解为 一个人行事,己有耻,解为 自己认为可耻。那么 就不去做,从何而来?

我估计他只能这样辩解:*就怀不上娃儿了么? 咔咔咔。

己,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

纲纪四方。――《诗•大雅•?朴》,纪:纲纪,纲常。

故,行己:遵守纲纪。好理解一点,可绕成 执行法纪、执行政策。

因为纲纪和天子,都在自己之上,所以态度都须恭敬,恭相当于敬,敬也相当于恭。

非要直译的话,就是,孔子对子产说:君子之道有四个:守纪端正、尊敬天子(领导)、施慧于民、教化众生。

我这样解释 行己也恭,是绝对没得问题的,但是,以此来解释 行己有耻,就显得有点饶了。

我们来看孔子对士的要求,他对士的要求只有两个,一个对纲纪的态度,一个是对君命的态度,这两个都在自己之上,都马虎不得。

行己有耻,就是在面对纲常的时候,人要有羞愧之心,要感到渺小和卑微,不能违法乱纪。说得现实点,就心知肚明了,要有荣耻之心。

法比自己大,君命也比自己大,所以,如果把自己置于纲常和君命之下的人,就可以称士了。士是高层管理人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所以,孔子对士的要求要低,只要对国家负责就行了。

因此,非要直译 行己有耻:遵纲守纪时要有知耻之心。其实就是不能违法乱纪。即孔子的另一句话:遵纲守纪要恭,不能傲慢(行己有恭)。其实就是要遵纪守法。

要遵纪守法和不能违法乱纪是一个意思,即行己有恭和行己有耻是一个意思。

你懂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