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未知,焉得仁?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09

六十八、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朱熹集注:知,如字。焉,于虔反。令尹,官名,楚上卿执政者也。子文,姓斗,名谷于菟。其为人也,喜怒不形,物我无闲,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其忠盛矣,故子张疑其仁。然其所以三仕三已而告新令尹者,未知其皆出于天理而无人欲之私也,是以夫子但许其忠,而未许其仁也。

朱熹说,知,如字。

不知你听说过否,知 和 如 是一个字吗?我估计是他认为是印刷错误,要么就是出于对孔子的尊敬,即不想说老师也不知。

张问:斗子文几次上班、几次下岗,都是面无表情,不喜不悲,每次下岗的时候,都无私地搞好交接。这人如何?

曰:忠。

仁呢?

曰:未知,哪得仁?

朱熹的意思是未如,即 不如,就是 不如仁,哪得仁?

有些人就直接解释成:不知道,那怎么能算仁呢?(那得字就省略了?)

朱熹出于对孔子的尊敬,就不好意思说师尊不知道,把 知 改成 如。

一改,果然顺溜。

朱熹此时脑筋短路了,知 不就是 智 吗?

曰:不明智,哪得仁?

因为这个斗子文当令尹的时候,权倾朝野,为了对楚王尽忠,把其他士大夫的固定薪水,即封地给强行收归国有了。他自己为了作出表率,更穷,饭都吃不饱,老婆穿得破破烂烂的。得罪一片人,几次被搞倒,几次又上台。所以,孔子说他不智。

朱熹以为,改得还顺呢?做梦都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