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集注:好,去声。乐,音洛。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张敬夫曰:“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此古之学者,所以自强而不息者欤?”
朱熹说:好之者,好而未得也。
既然未得,又怎么比不上已经得了的呢?(知之者)
闻道(知者),不如学道(好者),学道不如悟道(乐者)。这才是学道的三个步骤。
对于学习知识来说,一听就懂的人,由于懒惰,所以,成绩有可能不如勤奋好学的人。好,本来就有快乐之意,那个过程如果不快乐,就只能叫努力,而且是非常幸苦地努力。所以,对于术来说的三个境界就是,懂了的,不如努力的,努力的又不如乐于此道的。因此,用学术的思维,根本不能明确区分孔子所说的三个境界。因为好本来就有喜欢、快乐的意思。非要明确区分,就只能把 好 理解为努力学习了。
孔子本来就是传道的,术,是教给那些笨笨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