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朱熹集注: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 恒,胡登反。○“子曰”字疑衍文。恒,常久之意。张子曰:“有恒者,不贰其心。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亡,读为无。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张敬夫曰:“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者以质言。”愚谓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门,可谓深切而着明矣。
朱熹认为 善,是与 恶相对的意思,在这儿,明显不是。解释成 完美、完好最佳。
“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又是在那儿打胡说,他的意思是说,像那三种人(情形),是守不了恒的 ,是不可取的;恰恰相反,孔子的意思是,那三种才是要追求的至高境界。
曰:圣人,我没见过,能看见君子,就不错了;完人,我没见过,能看见持之以恒的人,就不错了。没得,感觉得有;空虚,感觉充实;贫困,感觉平安,很难(将这种境界)持之以恒。
而朱熹之流的意思是,这三种境界要不得,是浮夸。表明他真的没找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