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本章节孤独手打 www.ShouDa8.Com@
朱熹集注:绝,无之尽者。毋,史记作“无”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程子曰:“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张子曰:“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不相似。”杨氏曰:“非知足以知圣人,详视而默识之,不足以记此。”
国学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荒谬至极。
朱熹说,意,私意也。我,私己也。
我都不知私意和私己有啥子区别呀,说废话不要钱嗦。
唉呀,我直接解释算了,朱熹这个祸国殃民的东西,整个一丑大工农兵。
绝,不准。
毋,不要。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意,猜测、猜忌。意思是要团结友爱。
必,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意思就是要平等。这个应该是孔子学校内部的学生守则,在社会上,不可能平等。只能是学生读书期间要平等。
固,固执。
我,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就是说,禁止学生打架。
因此,孔子的四绝,我估计是学生入学守则,即孔子有四不准:不要耍小心眼、不要拉帮结派、不要玩冥不化、不要打架斗殴。
咔咔咔咔,他们错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