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朱熹集注:颜路,渊之父,名无繇。少孔子六岁,孔子始教而受学焉。椁,外棺也。请为椁,欲卖车以买椁也。 鲤,孔子之子伯鱼也,先孔子卒。言鲤之才虽不及颜渊,然己与颜路以父视之,则皆子也。孔子时已致仕,尚从大夫之列,言后,谦辞。胡氏曰:“孔子遇旧馆人之丧,尝脱骖以赙之矣。今乃不许颜路之请,何 邪?葬可以无椁,骖可以脱而复求,大夫不可以徒行,命车不可以与人而鬻诸市也。且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勉强以副其意,岂诚心与直道哉?或者以为君子行礼,视吾之有无而已。夫君子之用财,视义之可否岂独视有无而已哉?
国学网: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关于这段语录,我觉得发生的几率不是很高。
我只争论一下: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前文说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死了,颜回的爸爸颜路没得钱买外棺,即椁,就请求孔子把他的车子卖了,用来买椁。
这个颜路真的是好奇怪,他也是孔子的学生,怎么这么差见识哦。
孔子当然就舍不得,因为他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没得椁,他都没有卖车子。他说了一句: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网上的解释都是按照朱熹的意思解释的:(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
这样,语法就靠不上了,即 言 就被削掉了。
四川人如果说 才不才,意思就是 莫说才还是不才的问题,先说各人的儿子。
各人,就是自己的意思,所以,普通话就要绕一些了。
四川人表达类似的意思的时候,有一万能句:啥子不啥子哦,或者 啷个不啷个哟,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