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言必信,行必果,??然…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77

一九四、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朱熹集注:使,去声。此其志有所不为,而其材足以有为者也。子贡能言,故以使事告之。盖为使之难,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弟,去声。此本立而材不足者,故为其次。行,去声。?,苦耕反。果,必行也。?,小石之坚确者。小人,言其识量之浅狭也。此其本末皆无足观,然亦不害其为自守也,故圣人犹有取焉,下此则市井之人,不复可为士矣。筲,所交反。算,亦作?,悉乱反。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噫,心不平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算,数也。子贡之问每下,故夫子以是警之。程子曰:“子贡之意,盖欲为皎皎之行,闻于人者。夫子告之,皆笃实自得之事。”

国学网: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在此,我只谈: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朱熹的意思是,小人是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害人、不害己,故圣人犹有取焉。

朱熹的这个误导,让其后所有的解释,都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小人也可以言必行、行必果。

如果孔子活到朱熹那个时代,朱熹应该挨板子。

传说无比牛B的《十三经注疏》说得更明白:(言必行、行必果),然者,小人之貌也。言此二行,虽非君子所为,乃??然小人耳。

就这水平,就可以代表华夏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就结成了这样的晶?

毋庸讳言,孔子对春秋时代很失望。但是,如果他能够继续活下去,他将更失望,因为后人都已经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为了让持北方方言的人们听明白孔子在说什么,我把他的口语语序调整为书面语序:言必信,行必果,抑亦可以为次矣。??然小人哉!

??然小人哉!

应该是:??然,小人哉!

石头相撞的声音,即当当响,即声音大,看上去特有种,小人也。

千古以来,人们总是在这儿迷路,是因为,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太次了。过于理性,讲逻辑、语法,对研究语录性的文字,是一种障碍。要先学诗 ,再学散文。

要研究文言文,就千万不要学公文。公文太格式化,容易僵化人对语言的那种非格式化的感觉。

贡说:我唐突地再问其次。

孔子说:言必行、行必果,这个嘛(抑亦,助词,无义)可以作为你的答案。牛P吹得当了当的那种,那是假打,是小人。(就是说,小人不可能是言必行、行必果的那种人,他们是吹得凶。只有君子才达得到,所以,就把它作为士的第三个标准。)

切。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伤?为什么我总是那伤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