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20

二一零、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手机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wap.shouda8.com)”

朱熹集注:谲,古穴反。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谲,诡也。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虽其以力假仁,心皆不正,然桓公伐楚,仗义执言,不由诡道,犹为彼善于此。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二君他事亦多类此,故夫子言此以发其隐。

国学网: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派而不诡诈。”

按照朱熹的解释,就是,孔子说:晋文公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诡诈。

从语法上来讲,没得毛病。但语感上,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诡诈就是不正直,没得可比性。

看来,我们还得琢磨琢磨晋文公。

这个人一生出来,就在帝王之家,只不过,是个畸形儿,有两个瞳仁,肋骨比常人多一倍,故连成一片,故取名重耳。(我估计这个耳不是耳朵的意思,应该是助词。)就是说,另类;但这不是他当不了太子的原因,其原因是他的外公不如人。他的另一个兄弟即对手申生,其外公是齐桓公,即当时世界上最牛B的版主,想删谁就删谁。申生因为这个血统没打麻烦就被立为太子。他自己也是仁德君子,威望比重耳高得多,众望所归。重耳简直就生活在申生的阴影里。

阴影并不见得都是坏事。

公元前672年,一个小论坛改变了重耳这一家人的命运。重耳的老豆晋献公准备把骊戎这个小论坛给黑了,骊戎管理员就用两个Mm换来了和平共处。这两个MM就是著名的骊姬、少姬。本来,喜欢Mm不会影响父子感情,但是,当Mm有了儿子之后,那就不同了。晋献公就有重立太子的意向。

觉得,光有意向是不够的,得采取点动作。那时候,太子申生光芒万丈,根本没得缺点。正因为没得缺点,才要命。MM觉得,不把光芒给灭了,压力始终很强大。就在申生送给晋献公的胙肉中下毒。这一下,没得解释,申生只有自杀。

申生的另外两个兄弟重耳、夷吾就要询问是咋回事儿啊,MM趁机说两兄弟是申生的同谋。这一下,晋献公就反过来过问了,过问的方式是动用国家军队。夷吾采取的方法是对抗,重耳的方法是逃避。最终,两兄弟都流亡国外。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刚死,里克、邳郑父等人聚众作乱,把两个MM的儿子,即奚齐、卓子给杀了,邀请重耳回国当政。

重耳犹豫着,和几个谋士商量,结果是觉得不保险,回绝了。

于是里克只好找另一个角儿,即夷吾。

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试图插手,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被重耳拒绝。

这样,只好夷吾担当了,是为晋惠公。

但是,重耳的声望对于夷吾始终是个压力,得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派狙击手,吓得重耳继续流亡,差点儿没跑得脱。

在流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堪称经典。就是,流亡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肚子饿,没得吃的,就向一个农民乞讨。农民也搞笑,没得就没得嘛,居然拾起一块泥巴:得,吃嘛。

重耳当即就跳起来,要揍人,被舅舅狐偃给制止了:他给我们土地,我们怎么能拒绝咧?

肚子叫始终是个问题,谁知运气好,随从介子推去山沟里居然用野菜煮了一锅肉汤出来,重耳吃得真香啊。岂知,肉汤的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剜下来的。

后,幸好齐桓公收留了重耳,就没人敢欺负他了,两大人杰相聚了。

齐桓公也想重耳为他家族效力,就把自己宗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了重耳。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这女子叫宗女。

两人感情好惨了,日子也过得幸福惨了。后,齐桓公死了,齐国逐渐衰落了,重耳的舅舅狐偃以及重耳的老挑(连襟,即老婆是两姊妹)赵衰就着急了,因为他们跟着重耳流亡,是揣了一样东西了的,叫希望,就是希望重耳重回晋国,治理天下。

可是重耳对他们的希望压根没得兴趣:在国外,生活得也挺好的呀,别把爱国当回事儿,都啥年代了。

接下来,事情就有点喜剧了。

狐偃和赵衰就商量着准备绑架重耳,来个霸王硬上弓,逼重耳关心政治,谁知不慎,被一个侍女给偷听着了。侍女就跟宗女告了,说:他们几个正在密谋收拾你老公哦?

宗女刷地一下变色,转身就抽出一把刀,寒光闪闪。

我还以为她要干嘛咧,岂知寒光一闪,她居然把告密的侍女给杀了。

这还不其说,她竟然把重耳给灌醉了,交给狐偃和赵衰,拖上马车,快马出城,离开齐国的都城临淄。

原来,宗女不但长得好看,还是个愤青,对政治特感冒。咔咔。

等重耳一觉醒来,又是逃亡生涯了。重耳当然就老生气了,抓起砍刀就要砍狐偃:“我对政治不感兴趣,如果不能复国,我吃你的肉!”

狐偃边逃边笑:“如果复国失败,我死在荒野,也是被狼吃。若你能复国,晋国的肉都是你的,你还没胃口了,送给你你都不吃”

重耳硬着头皮就踏上了政治道路,这一路,吃了不少苦头,在此不提。

且说晋国国内,夷吾已经死了,其儿子晋怀公上位。他觉得重耳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必须解决他。解决的方法也比较奇怪,就是把重耳曾经的亲戚朋友要么杀了,要么监禁,这一折腾,大家更想念重耳了。这是内因。

还有一个外因。因为晋怀公有点大套,在秦国作客的时候,突然不辞而别,把秦穆公的自尊心给伤了,秦穆公决定干涉晋国内政,叫人把重耳找来,商量上位的事情。

重耳当然高兴了,就答应了。

且慢,我上回主动找你,你还熬起熬起了,这回,你急跳哈,条件就要多点了。

秦穆公的第一个条件是:割让河东五城给秦国作为酬劳。

重耳考虑了又考虑:没问题。

秦穆公接着说:我要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你。

承蒙看得起。

不能当偏房哦。

你的女儿,想当偏房都不行。请教芳名?

文赢。

且慢,这事儿得先搁着。

重耳为什么要搁着?

因为文赢已经嫁人了,老公就是晋怀公,即重耳的侄儿。政治不至于需要这样肮脏吧?

文赢嫁给晋怀公的时候,晋怀公还不是晋怀公,叫子圉,当时是作为人质寄居在秦国。突然听说老豆死了,高兴昏了,连家属都不要了,匆忙跑回晋国当上了晋怀公。就是前文提到的不辞而别,惹恼了秦穆公。

眼看复国就有希望了,老大这么搁着,随从们当然就慌了,大家一起轮番轰炸,别说重耳受不了了,就是我这个读者都受不了了,那内容我就不去细究了,反正就是语无伦次、唠唠叨叨,总之一个目的,要重耳接受现实。

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最现实的一个理由,就是没有秦穆公的支持,重耳休想复国。所以,君子的名声、面子只好搁下,接受现实。

重耳最终接受了这个条件,回国,成就了一代霸业,与齐桓公齐名,成了当时最牛B的大版主,史称齐桓晋文。

我想,孔子如果要挑剔晋文公,只能是在MM这个问题上了。

重耳非常有魅力,并且对政治不感兴趣,这种品格应该是孔子比较欣赏的,但是他为什么用了一个 谲 来评价他?

谲,古穴反,即gue,由于普通话中没得这种语音,就用jué代替。谲通“决”。 本义:疏通水道,使水流出去。即:开通、不固执。

正,直。不正:弯曲、委曲。

这就出来了,孔子说:晋文公开通但很委曲,齐桓公正直但固执。

我想,这才是孔子想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