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章节孤独手打 www.ShouDa8.Com@
朱熹集注: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
台注:一切事物的真理研析穷究明白以后,知识就无所不极尽了;知识推极到无所不尽的地步以后,自心所发的意念就自然真诚不妄了;自心所发的意念到了真诚无妄的程度以后,主宰一身的心自然就端正了;心端正了以后,身也就修好了;身修好了以后,家也就可以整治好了;家整治好了以后,国也就可以治好了;国治好了以后,天下也就可以太平了。
解释的什么呀,切。你们不适合读汉语。朱熹解释不了格物,就倒一转儿,弄成物格,就是物理学得棒,咔咔,这样做学问做人可以吗?
斟究一下格物。朱熹说: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郑玄说: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他俩一个 去 一个 来 的,到底是去还是来嘛。
后人一般理解为 推究,格物,即研究事物。但这都是现代哲学的词儿了,他们那时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格,木长貌。――《说文》。徐锴系传:“亦谓树高长枝为格。”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观察。
这就出来了,格物:高瞻,即站在高处看。
致知:远瞩(致:致远。 知:看见),即看得远。
即,高瞻,高瞻才能远瞩,之后才能意真,意真之后才能心正,心正之后才能修身,修身之后才能理家,理家之后才能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
我就不信,有人比我诠释得更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