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有德有此人。德,本是指天性,具体一点就是指天地、世界、时空、物质、人类的本源。所以说,先有德才有了人。#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好理解一点,就理解为,先有自然界,然后才有了人。
译文:所以,君子先要重德。先有德性才有了人,有了人才有了田园,有了田园才有了物产,有了物产才有了享用。德在最初,财在末尾。轻德重财,(那就搞颠倒了),争民施夺。
争民施夺。国学网的解释: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这明显是懵的大意了。
争民,就是和人民争抢,即抢劫人民。
施夺,实施掠夺。
接续译文:就会抢劫人民,实施掠夺。所以敛财,民心就散了;散财,人民就聚拢来了。因此,乱发言,就会乱回复;货是乱来的,也会乱丢。《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国学网解释:《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按照他这个说法,天道既然不是永恒的,善不善都不能把握。就有点唐突了。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常:一般、平常。
所以,《康诰》载道:“天命不比一般。”即说,善德就会顺应,否则就会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