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何在江,阿刘似乎一开始就不打算怎么管,客气得很。这一客气,何在江就有点放养的感觉,每天一上班,不是等工作安排,而是要主动找活干。为了找活干,他首先抢着给阿刘泡茶,然后跟他扯话,说着说着阿刘就会想起某件事,顺便说:“何在江,你有空吧,有空把它弄一下。”
这哪像安排工作,完全就是商量的口吻。
何在江干脆把课本带到了办公室,塞了满满两个抽屉,一挨空闲就抓出来翻上几页。说是办公室,却也不全是,厨房用的一些物什也放这里,有些来不及入库的物资也在这里堆着,厨师们也喜欢把茶缸搁这里,时不时溜进来喝上一口,抽上支烟。有时候碰见何在江在看书,也凑过来翻几下,几本课本都留下了厨师大佬们油腻腻的手印。
时间一久,何在江就发现,这些厨师呀洗碗洗菜扫地的杂工呀,差不多三分之二是阿刘的梅州老乡,他们说着客家话,调子高,尾音长,嬉笑怒骂,好像是给阿刘家做帮工。何在江忽然就警惕起来,多了一份心眼。何在江是有过教训的,当初跟李大和在一起时,就有那么一帮江西人,井冈山的,全是主管的老乡亲戚,他们平时看似很闲散,一碰到是非,立即群起围攻,形成了一股恶势力,常常把外地人整惨。
公司食堂分成三个档级――员工餐、经理课长餐、老总餐(外宾餐),厨房出品分工也严格区分,大锅菜、小灶各司其职,何在江很快就熟练了这里面的物资分配流动,能够把每天的流水报表搞得清清楚楚。这简直就是给阿刘添了一只手,一个脑子,自然对他客气有加。
案头上有了内线电话,何在江与李大和的联系也密切起来。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大程度上电话就是一个人的地位象征。
李大和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又是搬迁新厂,又是林生公司的业务跟单,与何在江讲电话也是公事公办的样子。对何在江的奇遇,李大和给了一句评语――“屎狗撞在了狗屎上”。何在江纠缠他是什么意思,李大和就是不告诉他。何在江自己是无法解释这个奇遇的,只能归了伍小姐的那句话――就算是缘分吧。
跟伍小姐是缘分,而跟制造这个缘分的冤家何先例呢?算是什么缘?真是阴差阳错。等何在江愿意回头想起何先例这个人的时候,他早已经被押解回沈阳,进入了审判程序了。
一天晚上,何在江到当初介绍他进厂的老乡处聊天,看到了半张揉得皱巴巴的沈阳当地报纸,上面有一个披露何先例案情的报道。
原来,何先例一直跟伯父在沈阳做装修工程,伯父是小包头,领了活招呼老乡一起干,常常被大包头拖欠工钱,伯父没办法,也欠着老乡们的钱,案发前夜,一个老乡家里有急事要赶回去,向伯父要结工资,伯父拿不出来,老乡趁酒兴把他打了,断了两根肋骨。何先例拿老乡没办法,就买了把刀,摸到大包头家里,一家伙把他捅死了。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如果觉得《银质青春》值得一看,敬请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