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布局上海滩
8月24日清晨,上海黄埔江码头,四艘德国护卫舰一字排开,我、“胡半城”、小克虏伯、勃朗宁,静静的看着码头工人们装船,陈义带着10名亲卫警惕的观察周围,他们要随船回广安。(勃朗宁到来是因为5000支M1911,和100万发手枪弹要搭便船)。小克虏伯用蹩脚的中文对我说:“陈,这四艘……最好!”最后还是要玛丽安翻译。“陈先生,这四艘护卫舰到了广安就是你的了,舰长和水手借你半年,200名德军教官和50名翻译一小时后就到,其中20名校官,由施劳德上校带队。”装船完毕。200明的军军官在施劳德上校的口令下整齐列队。“怎么有女军官”我指着队列前面向小克虏伯问。小克虏伯笑着解释:“陈,不是滥竽充数,他们都经历过一战,我看你买了大量的通讯器材,就给你物色了四名电讯教官和六名情报教官”我再次表示感谢,并要求这十人暂时跟我留在上海做短期的培训工作。开船前,我对所有的德国教官表示感谢,并保证给予他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8月24日下午,在希斯菲尔德路办公大楼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安装完毕,(一二层办公,三层为工作人员住宿,四层是禁区――高级将领和情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和“胡半城”带着,10名德国教官,40名亲卫,50名伙计(那50名伙计在股战中表现不错我做主留下了)正式入住。
8月25日,上午“胡半城”从码头接回陈果和10名政战官。
8月25日,下午我和陈果拿着父亲和李九霖的片子,求见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我把川东集团开业的请柬递给杜月笙道“恭请杜老板届时莅临,川东集团在上海的生意还望杜前辈看在家父和李大爷的面上照拂一二。”杜月笙摆了一下他的招牌动作‘一刀削梨不掉皮’,把梨递给我道:“贤侄请吃梨。青帮、袍哥本是一家,理应互相帮衬。青帮的货物也要从川东过路,还望陈旅长多多照顾!(杜月笙贩运鸦片要从川东经过)”“那是当然,前辈事务繁忙小侄就不打扰了!”我起身告辞。
8月26日,伴着一串欢快的鞭炮声川东开发集团公司,川东大厦正式挂牌开业。(川东开发集团下辖,川东矿业公司,川东冶金公司,川东电力公司,川东石油公司,川东化工公司、川东纺织公司、川东建设公司,川东兵器公司,川东船运公司。董事长:陈永?,执行懂事兼总经理“胡半城”。其中陈永?占80%股份,“胡半城”占10%,小克虏伯和摩根史丹利各占5%)当天上海政商各界名流前来道贺。“胡半城”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包下了上海锦江饭店设午宴答谢贵宾。晚上我出席了摩根士丹利宴请各大洋行的晚宴并表示欢迎来川东投资。
从8月26日起我便在上海各大报纸头版刊登招聘技术工人入川的广告“欢迎各界技术人才加入川东集团入川工作,技术工人一经录用月薪不低于6块大洋安家费50块大洋,工程师待遇面议,研究设计人员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待遇面议。”别说我还真的调到了两条大鱼,萨镇海和冯如。萨镇海本不是来应聘的他是来帮他被北洋军阀抛弃的200水兵找工作的,我出了个小花招要他来当船运公司经理,我就收他的水兵,他无奈答应了,当得知我用军舰作货船时他就更舍不得走了。冯如,当我答应他提供研究飞机的所有费用时,当天就带上助手住进了川东大厦。后来,来应聘的人实在太多我干脆在法租界霞飞路,又买了两栋旧楼,并安排船分批的送他们到广安。到9月底我和“胡半城”回广安时一共招聘了5000多技术工人,200多大学生,200多各类工程师,50多位各类专家。
同时,还有多个中外财团前来洽谈到川东投资建厂事宜,我表示欢迎他们在我回川东时,一同前往考察。
在这期间,我还收购了1000吨铜,500吨铝,3000吨橡胶;购买了数套麻纺设备(四川大量产麻)运回广安。
一定不要疏漏,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不虚上海此行,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