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4 CHAPTER.02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967

() -潜艇-

帝国历十六年,1939年底到1940年,英德大西洋海战爆发,德国潜艇开始攻击英国的船只,不过希特勒对攻击商船还有顾虑,因此除军舰外,限制攻击商船的方式。也就是说,遇上商船,潜艇必须上浮给予警告,让船员弃船之後才能将其击沈。这当然严重束缚了德国潜艇的战力,所以这个时期德国潜艇主要把攻击重点放在军舰上。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装备呼吸管,战果还不错。

而这时陈天禾提供德国科技的阴险意图就展现出来了――在被击沈的军舰中,有相当数量实际上是被帝国潜艇击沉的。也就是说,陈天禾把他的潜艇派出去进行实战检验,假装成德国潜艇偷打英国船只。这当然是违反战争法的。可是陈天禾始终笃信两件事:「只有被抓到的犯罪才是犯罪」「胜利者不受谴责」。别的不说,前世美国海军在1941年中就对德国潜艇开火(估计今世会更早),当时他们可还没对德国宣战,然而几十年来从未被人谴责。

当然,不是什麽潜艇都可以派出去干这种偷偷摸摸的任务的。且不说大西洋离位於东亚的帝国海军基地非常遥远,就是一般潜艇出作战任务,也是会有风险的。而陈天禾派出去的是风险最低的新型潜艇――龙王级核子攻击潜艇。

龙王级潜艇的首舰敖广号是38年中期服役的。它是帝国最优先发展项目,原因是潜艇可以在密封船坞偷偷摸摸地建造与操作,就算回港补保整修也是直接进洞库基地或是封闭厂房,不像体积庞大的平顶船那麽惹眼藏不住。自然,在龙王级开始建造之前,两艘使用第三代核子炉(这是今世帝国核研所提出的分级,与前世美国的分级无关),伪装成商船的实验船已经在海上跑了快三年,证实了三代核子炉的安全性与效率。

龙王级的水下排水量为5200吨,装了一具第三代核子炉,输出达2.4万匹轴马力,单轴推进,水下极速高达35节。也就是说,它想跑的话,基本上是没有多少驱逐舰可以追的上的。

它还不只是单纯的核子潜艇而已,而是集帝国黑科技之大全的最高科技产品。呼吸管,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与整合式电子支援系统、浮标式天线等,甚至还装了具对空照明雷达与四联装射程8公里的升降式半主动地对空飞弹发射炮塔。还有集声学实验室十多年技术精华的艇首柱形主动声纳(球形与舰体适型声纳正在研究中),艇身被动声纳阵列,拖曳声纳,音响诱饵等装备。艇身中部两侧布置六具650mm重型鱼**,还有计算机所提供的8位元积体电路组起来的多部战术、火控,声纹分析处理与导航电脑等,自动化程度相当高。除了极限潜深受高张力钢板性能限制只有300米之外,几乎已经可以视为前世中的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的潜艇了,若论某些单独的项目,例如资讯处理与火控能力,甚至可以达到80年代的水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声学实验室了。这是陈天禾最早成立的黑科技实验之一,现升级为声学研究所,虽然没有其他实验室那麽招摇,但也是默默的做了很多事。陈天禾对它的投资也不小,海军里还有两条专属的潜艇指定供其作为测试平台,另外还有六条海测舰四处跑收集资料。声学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水下声学科目,陆上的声学也有涉及,例如说镇暴用次声波之类的,不过不是重点。陈天禾成立声学所的原因是他一开始就打算把潜艇当作帝国主要海军武力,包含攻击力与威慑力,因此自然要全力发展相关科技。

在陈天禾看来,航母之类的虽然要有,但是他不打算造太多,因为那些实在太浪费钱了。其次,对帝国而言,海权重要,但不是极端重要。由於帝国在欧亚大陆有完备的陆上运输线,因此不怕被封锁,就算要到波斯湾油源,大部分路线也可以通过伊朗。帝国只要控制波斯湾及其出口附近海域就行了。就算不能透过伊朗,帝国也只需要将石油运到缅甸即可――缅甸已成为陈天禾志在必得的目标,动手只是迟早的问题――。因此帝国要求的绝对海权控制区域,实际上只有印度洋这块,故可以用较少的水面舰队来完成。因此陈天禾较为看中与需要的反而是能破坏敌国海权的潜艇,而不是用来争取维持己方海权的战列舰或者航母。

至於其他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虽然帝国目前的海外贸易中,美国市场是最大一块,但这条航线根本不需要帝国去保护――如果中美和平相处,由於同样需要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会比帝国更关心这条航线的安全;如果中美开战,那麽美国市场自然也就没了,也不需要去保护。再说陈天禾一向奉行低调作人的原则,不喜欢四处搞炮舰外交,只喜欢阴人,就算要输出革命也要偷偷摸摸,如果真要打,就一定要一击致命。因此善於阴人的潜艇,再加上未来的主要威慑力的弹道飞弹潜艇,就成为他的海军主要发展方向。

声学所的主动被动声纳也就罢了,这古已有之,一战时就大量使用。让陈天禾比较惊讶的是拖曳声纳,他原本以为这是二战後的产品。没想到声学所提出的报告却指出,在一战时,协约国就有三千条船装了简单的拖曳式空气管水听器,即最简单的拖曳声纳。不用说,自然是下令全力发展,然後大量装到驱逐舰和潜艇上。自然,他同时派人在中国沿海大陆棚挑选地点建立声纳监听阵列以为沿岸防御用――他喜欢用潜艇去阴人,自然要防着别人同样用潜艇来阴自己。而沿岸防御的主角是名为海豚级的攻潜二型柴电潜艇而非龙王级,核动力潜艇是拿去打人的,不是拿来防御的。

龙王级使用的武器是根据日本93式舰用氧气鱼雷缩小减装改良过来的鱼三甲型533mm游出式鱼雷,由於用料与加工都比较好,性能比日本自己改的同级鱼雷95式略好些,全重1.6吨,装了350公斤新型炸药的弹头,25kt时可跑36km,35kt速度时可跑24km,45kt速度时可以跑12km。重要的是,它是线导被动音响鱼雷,不但可以自动追踪,还可以由人力介入控制以规避诱饵,或者设定导航点低速绕道迂回偷袭以免泄漏潜艇方位。当然代价就是这鱼三型鱼雷很贵,一发要2万华元,是传统直航鱼雷的4倍。附带一提,目前帝国用的鱼雷弹头炸药是核研所的那一票爆轰专家发展出来的高威力混合炸药,据称威力是**的1.5~2倍。陈天禾看过配方之後才发现原来就是後来的Torpex。

至於主动音响鱼雷其实海军武器所也已经开发出来了,即次年开发的鱼四型鱼雷。这是主被动兼具的鱼雷,各次型和鱼三型相同。不过它的单价要3万华元,贵了五成,因此在鱼三型鱼雷已经在测试中证明非常有效的情况下,鱼四型鱼雷只生产少量作为测试与紧急备用,并没有大规模生产,而是作为技术储备。

说明一下,鱼一型是1925年经由德国工程师协助,根据德国潜艇用鱼雷仿制出来的自制鱼雷,鱼二型则是1934年根据从日本技术交换得来的93式氧气鱼雷仿制出来的直航鱼雷。鱼三型则是1938年从鱼二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音响鱼雷。另外作为比较,美国的第一枚音响鱼雷k.24是在1940年得到德国发展同类系统时开始开发,42年就制造出来投入战场。而其主动声纳鱼雷k.32则是在1941年开始开发,并在1944年中做出原型开始生产。而鱼三型的音响寻标器经过声学所十几年的努力,在陈天禾看来应该有前世60年代中期鱼雷的等级。

附带一提,根据陈天禾的命令,帝**队的所有武器,除核武外,包含鱼雷与其他武器一旦发展出来,一律需进行不少於100次的试射打靶以验证可靠性,可靠性需达到95%以上才算合格。达不到就继续改进继续打靶,直到达到标准为止。因此帝国的各型鱼雷可靠性极高,打不到也就罢了,一旦命中还没有不爆的。这点上和美国与德国的不可靠鱼雷有天壤之别。当然,这样搞的结果就是帝国武器开发的成本很高,不过陈天禾很清楚这钱花的值得。只要多打沉一条船,多击落几架轰炸机,让自己少沉一条船或少掉几架飞机,那麽花的钱就回来了。反正帝国有他的指点,直接选择重要的关键武器开发,省去研究无用武器浪费的金钱时间,这点上能节省的钱,远比打靶打个几百上千发便宜的多。同时武器项目少,打靶的机会也就少了。这也是陈天禾的重大优势之一。

而龙王级潜艇的火控系统可以同时控制6条鱼雷,这倒不是什麽电脑分时多工能力作的好,而是用最笨的方法,每个鱼**附一个操作台,打一发鱼雷出去就由专属操作台监控到导线切断为止,六个操纵台就可以同时控制六枚鱼雷。龙王级潜艇通常会携带40枚鱼雷,其中14枚是标准的鱼三甲型鱼雷,20枚是鱼三乙型,这是重量只有800公斤,射程只有甲型一半,弹头减装到250kg的中型鱼雷,4枚是鱼三戊型囊荚定时鱼雷,这是把乙型用附一个小引擎的外壳包起来,从鱼**打出去後可用10kt低速航行最多20km,然後就飘在水中或坐底,根据设定时间启动鱼雷自动绕圈搜寻追踪的类水雷型号。最後2枚是鱼三庚型鱼雷,这是换装战术核弹头的型号,其当量可以在10~250吨之间自由选择,当然这是有最小射程限制的,否则会连自己一起炸沉,命中率200%。此外龙王级在射出鱼雷後可以立即再装填,因为配置改善,单枚鱼雷再装填时间缩短到2分钟,两舷的鱼雷舱可以在6分钟内装完各自舱室的三管鱼雷。不过要再次发射就得先切断之前射出鱼雷的导线才行。

需要一提的是,二战潜艇一般只能靠着潜望镜打水面船只或浮起来的潜艇,在水下潜艇打潜艇的例子几乎不存在。这是因为当时潜艇被动声纳性能不足,难以侦测到水下以电动机行驶非常安静的潜艇的关系。但是龙王级的声纳是声学实验室十多年技术精华结晶,加上有计算机辅助分析,性能强的多,并且他还配备了同时期潜艇都没有的主动声纳,因此他可以说是这个时期唯一具有对水下潜艇攻击能力的潜艇了。不过要打水下以电动机航行的潜艇,用主动头的鱼四型会更有把握。

也就是说,龙王级该有的大致上都有了,完全可在水底靠着声纳发动攻击。当然多数情况下,需要先用潜望镜确认目标身份,确认後就收潜望镜,远远打出线导鱼雷攻击15~20公里距离左右的目标(这是目前主动声纳的精确追踪测距距离)。甚至不需要太精确的瞄准,只要离的够近音响鱼雷就可以自动追踪,就算目标提前转弯,也可以透过导线修正航向的命令。再加上氧气鱼雷没有航迹,目标一般是在被鱼雷命中发生爆炸时才发现自己被攻击,通常这时候船已经处於半沉状态了。

而陈天禾在二战爆发时,就派出了目前已经服役的全部四艘龙王级潜艇前往大西洋潜伏。他们的任务除了在有利情况下偷打几艘英**舰以进行实战演练,兼且顺便平衡英德海军实力外,就是?集各地的水文资料,用声纳与水温计去纪录水深水温等,再来就是收集各国舰艇的声纹资料,以及窃听收集各国的雷达与无线电讯号,并用艇上的电脑将其解码分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陈天禾就是要让他们待在大西洋,以在必要执行特殊作战――那就是跟踪英法等国将其国内银行储备黄金运往美洲的舰队,并将其在适当地点击沈。

当然,要拦截运金舰队,光靠四艘龙王级其实是不够的。除了情报支持外,最好还需要详细的目标定位支援。对於这一点,海军的参谋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让巡潜三型运输潜艇载着改装过後的中型雷达侦测飞艇与电战飞艇出任务。和硬式飞艇不同,软式飞艇虽然气囊非常庞大,但是不充气的时候其实是很小的,这两款中型飞艇的吊舱和空的气囊完全可以摺叠起来塞到巡潜三型的货仓里面。而运输潜艇就用两个货仓装两条飞艇,一个货仓装用以充气的氢气槽,最後一个货仓放入起区舱室供飞艇人员平时居住。预计需派出四条携带飞艇的巡潜三型,外加一条携带食物与燃油补给的巡潜三型与龙王级一起作业。这样的标准作业型态是,收到情报後让雷达飞艇情报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後,将位置用无线电广播通知全部的龙王级潜艇,让其赶来包围攻击,同时让电战飞艇进行电子通讯压制。这样把船打沉之後,目标就无法回报沈船位置。而帝国只要战後派船到记下的位置以科考研究之名进行打捞就可以了。

不过在考虑良久後,陈天禾还是否决了这个方案。倒不是说它不可行。实际上它的成功机会很大。但问题是,潜艇也就罢了,如果派出飞艇,那麽被发现的机会就会大增。就算被英国人发现可以把对方击沈击落嫁祸给德国人,但万一如果被美国人、德国人发现了怎麽办?於是他勉励了海军参谋部的天才想法,但依然只是让四条龙王级靠自己找目标。反正找到了算捡到,找不到就当作演习。

最後这只4艘潜艇的海盗舰队根据情报指示(情报局主要是靠陈天禾的提示去监视特定几个港口与船只),在1939年10月到1940年8月的十个月内在大西洋上先後打沉了十八条船,多数是军舰,其中包含驱逐舰、巡洋舰、快速商船,还有一艘法国用来运金的空母B?arn号。

基本上,所有被龙王级找到的舰艇无一例外都全部遭击沈。龙王级速度太快了,又是在水中不受恶劣天候影响,再加上命中率极高的线导音响重型鱼雷,可以偷摸上去抢先轰掉具有反潜能力的快速军舰,再慢慢收拾商船等慢速目标。特别是他可以一次齐射六发重型长程鱼雷攻击六个不同目标(不过标准战术是一次齐射四发,留两发应付紧急状况),一口气击沈全部的护航舰,因此目前还没有船只能逃得过他的追击,都是一被发现,整个船团就被全数消灭。

这批水下海盗船在大西洋上持续漂泊,直到1940年8月才收到撤退命令返回中国。不过中间换了一次班。1940年4月的时候,海军派人用两条巡潜三型载了另一批人员到大西洋,把海盗舰队中的所有已经在海上呆了超过半年的成员全部换掉,同时进行了食物与资材鱼雷补给。

战後根据统计,英法共有约两成左右的黄金在运输途中被击沈,包含英法代管的荷兰、比利时、波兰等国储备黄金。大部分的英法运金船队还是安然抵达美国或加拿大。而战後陈天禾派出的科考船偷偷捞起来的黄金前後约有900吨左右。

※※※

帝国历十六至十七年,1939~1940年初,中华帝国驻德大使颜惠庆,开始和德国讨论犹太人的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陈天禾其实并不喜欢犹太人。在他看来,犹太人是相当危险的人种。

陈天禾前世中,犹太人在欧美不受欢迎,遭到希特勒大屠杀,并且常以受害者的身份对此「津津乐道」,後来成立以色列後,还为此执行了数次针对纳粹官员的制裁。然而,犹太人在欧美不受欢迎是普遍性的,并非只有德国如此。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只要看看犹太人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其根本原由。

首先必须从欧美主流宗教的基督教起源说起。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是犹太人所独有的宗教,犹太人深信上帝只爱犹太人,非犹太人者不管贤愚善恶好坏,死後上天堂都没有他们的份儿。而基督教大佬耶稣主张神爱世人,只要一心向主,知过能改,死後都能蒙主宽恕,晋身天国得永生。这主张在当时犹太教长老与祭司的眼中看来自然是离经叛道兼罪大恶极,於是以可能引发犹太暴动为由压迫当时的罗马总督同意将耶稣送上十字架(当时犹太地区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属省,不过罗马帝国给予其极高的自治权,除了死刑判定得由罗马总督同意之外,其他刑罚都可让犹太教长老与祭司自行决定)。後来当基督教得势之後,这就成了基督教世界长期压迫犹太人的理由藉口。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网路上的教会史仍可以找到把犹太人後来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归因於当年迫害耶稣基督的果报之论述。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观点看来,排他性极强的犹太人三千多年以来几乎在所有与其相处过的民族眼中看来都是极度惹人厌的民族,要不是二战时的犹太人大迫害与大屠杀委实太惨,多半到二十一世纪,犹太民族都得不到多少人的同情。旧约之中便有明文记载,摩西当年带领十几万上帝选民在沙漠中流浪四十余年时,可是一路上见神杀神,遇佛斩佛,沿途上数十个城邦小国与异民族部落全被斩尽杀绝,鸡犬不留(这是真实描写,在以神之名下,摩西下令不只要杀光异民族的男女老少,连他们的房屋财产牲畜文化都要彻底神道毁灭,有一个氏族族长一时鬼迷心窍,私下偷藏一件异民族的珠宝,东窗事发之後惨被乱石砸死――不只他一人而已,而是他所属整个氏族的所有男女老少,连孕妇襁褓都不放过)。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已成罗马属省民的犹太人先後三次大规模反叛,最後终於导致圣殿被毁,犹太人全数被赶出耶路撒冷地区,离散漂泊一千七百余年的恶果……然而二十世纪犹太人在纪念或是提到这段历史时只会一再强调罗马皇帝是多麽暴虐无道,在当时屠杀血洗五十万至上百万的犹太人,却丝毫不提其几次反叛都是趁罗马帝国(在陷入内战分裂或是与敌国争战时)之危,而且在被镇压平乱之前可是先把几十万当地无辜非犹太人民拿来血祭祭神~根据吉朋所着的罗马衰亡史一书中的说法,在其中一次大规模叛乱中,犹太人光在某个罗马属省地区中便杀了二十九万的希腊人。

如果说那是上古蒙昧时期犹太人的恶习,那也就罢了。可是现代时期又如何呢?大家都知道,欧战後操纵德国经济产生超级通膨,又下手直接间接造成经济大恐慌的国际银行团,其中少不了犹太人的身影。好,这个查无实据,就先不理他。然而以色列建国後在中东横行霸道,原本无辜的受害者犹太人开始大力镇压乃至於屠杀当地以及邻近的巴勒斯坦人,却是怎麽样也无法推诿辩解的事实。

总而言之,犹太人给陈天禾的感觉,其实和日本人很像。也就是把自己说成受害者,却刻意忽视了自己手上也是血债累累的纪录(其实在陈天禾看来,中国人自己也是这样的民族)。这也就罢了,毕竟这只是个人感情问题。但是从以色列成立之後的纪录来看,陈天禾认为犹太人对其他国家来说相当危险,确实有可能会对其居住国家造成某种程度的威胁,就好像德国犹太银行家之於德国一样。当然,他还是抱持原本的看法。在个人乃至於家庭层面,没有所谓的坏人,犹太人也不例外。

不过陈天禾身为政治家,个人感情从来就不是考虑重点,利益才是一切。即使他不喜欢,因为救下犹太人对帝国有利,是有用处,有需要的,所以他就决定去救。就如同他之前下令清洗西伯利亚的俄国人,以及苏门答腊的印尼人,并不是因为他讨厌他们一样。所以他通令驻德大使颜惠庆,让他开始与希特勒谈判转移犹太人的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希特勒虽然讨厌乃至於痛恨犹太人,却也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对犹太人进行屠杀的。纳粹德国首先是设法把犹太人遣送出国,但是被英国、法国与美国等众多热爱自由平等的国家打了回票,於是才开始屠杀犹太人。而中国一说明愿意接收犹太人,希特勒虽然不能理解为何中国要接纳这些低等人种,但是能把犹太人扫地出门,正是他的最大愿望,自然是很高兴的答应了。甚至为此还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陈天禾之所以愿意接受犹太移民,主要原因有几个。

其一,接受犹太移民之举,可以用来大肆宣传,与欧美各国对比以彰显出中华帝国的仁慈、光荣、伟大与正义。也就是说,这是舆论与宣传效果,属於广告投资。而且他甚至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宣传,欧美各国自有众多擅长宣传的犹太裔住民为他免费代劳。再者说,这可以当作一个与希特勒合作的藉口――不管是在现在或是在未来都是一样――若希特勒成功,帝国替德国解决了问题,若希特勒失败,帝国是因为要拯救犹太人而和纳粹合作。总之怎麽说都行,帝国永远站在正确与正义的一方。

其二,犹太人在美国金融界与政界非常有影响力。陈天禾从欧洲拯救出最大一批,可以藉此来影响以後帝国与美国竞争乃至於对抗时美国的态度。最坏情况下,这批犹太人也可以当作隐性人质使用。当然,这种事不能明着说,属於当婊子後立牌坊之举。陈天禾虽然从不在乎脸面,但是大部分人,特别是欧美洋人都很吃这一套。就为了这一点,这牌坊就有立起来的价值。

其三,陈天禾不喜欢犹太人和以色列,但是这以色列他还是要建的。这为的是以後帝国在中东插手时,作为挡箭牌与枪炮磁铁吸引阿拉伯人注意之用。这是因为未来帝国肯定也要在中东插一脚,而且介入力度肯定会比前世中的美国人还深。此时与其让阿拉伯人来痛恨仇视帝国,不如扶一个以色列出来吸引他们的视线作为仇恨目标。

其四,犹太人往往会以其金融天赋,扰乱控制其住在国经济,甚至在国际上四处狙击各国金融系统。例如後来的股票大王巴菲特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巴菲特是美国人,就不说了。索罗斯今年19岁,目前正在德国的地盘匈牙利,若无意外,他应该会和家人一起移民到中国――而这种对住在国的金融狙击,往往是欧美等国憎恨讨厌犹太人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些人已对国家国民造成威胁。但陈天禾从不担心这种事会在中国发生。他倒是很希望这些犹太人来到中国後,能与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华北财团等诸中国本土经济巨头好好竞争一下,看看谁才是金融之王。要知道,中国人经商的历史可是远在犹太人之上。犹太人还在四处流浪时,中国人就已经建立以商为国号的朝代了。简而言之,他打算在中国这个沙丁鱼池中放入一条鲶鱼,然後看看结果如何。

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几百万犹太人获得了新的生路。

1940年3月,帝国国会通过了《犹太人入境特殊管理法》。随後,该法案便在中德两国的通力协作下,迅速予以贯彻执行。後来帝国总共接纳犹太人近四百万人之多,即使在後来以色列与马达加斯加犹太国成立以後,仍然有近一百万的犹太人选择定居中国。

於是从1940年3月开始,德国与其占领区中的犹太人,被集中看管,获得了登记後移住中国的权利。一批批犹太人乘上轮船火车,开始往中国移民。这当然不是免费的,不过这些犹太移民多少有些财富,很愿意出钱。另外,除了犹太人之外,这个政策还使希特勒地盘上其他许多不受欢迎的民族获益,例如吉普赛人也同时搭上便车,开始大量移民中国。

可想而知,中国―伊朗―土耳其―地中海―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的航线,就成了世界上最挣钱的黄金线路,大量的物资从中国流向德国,而数量庞大的犹太人则从德国涌入中国。一来一往之间,运输公司满载而归。

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西疆―伊朗―土耳其铁路,地中海―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以及欧洲的铁路进行的。以前,由於从中国运来的货物远远超过从德国发出的,这一线路只不过是南海―东南亚(东南亚市场),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洋(南亚和非洲市场),横穿太平洋(南美洲市场)等众多的远洋贸易路线之一。不但无法与现在相比,与其它线路比也不占优势。那些线路回程的时候,可以运输中国需要的矿产品等原材料,货仓空置率低,利润因而较高。而现在,该线路一跃成为黄金线路,自然吸引了大批远洋运输公司前往。

不过,由於欧洲局势紧张,英法国家陆续开始扩充军备,工业生产开始转向军工化。民用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数量逐渐减少,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拉美国家的贸易额稳步提高。各条线路的收益,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德线路增加最多而已。

而陈天禾身为世界头号独裁者,此时却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在国际受到广泛地赞誉,也为中华帝国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特别是,对比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相继限制犹太人移民的行为,帝国的举措愈发显的崇高而伟大。

自然,这并不妨碍各国的运输公司,包括各国的船务公司、意大利的铁路公司以及中国铁路公司设在伊朗和土耳其的铁路分公司,向犹太旅客收取三五倍的票价。

当然,欧洲有上千万犹太人,不可能全部移民到中国。因此颜惠庆也和德国讨论到了将来成立犹太国,将之全部移民的问题。帝国与德国讨论之後,暂时决定未来在中东或是马达加斯加岛择一作为犹太国建立地点。

※※※

40年3月,在英国海军部的高级作战室里,丘吉尔和他的助手们正在研究作战方案。敌人的胜利,就是我们的失败。在德国步步紧逼,节节胜利的时候,英国的处境就越发的不妙了。

上任不久的海军大臣丘吉尔发现,英国还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海军不仅装备陈旧,而且数量不足,战舰绝大部分还是他在任期间建造的--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不过,丘吉尔这个人是个典型的英国佬,生性坚韧不拔,却又很现实,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什麽手段都使的出来。这些困难还不会让丘吉尔泄气,他做了很多工作,来改善海军处境,又组织了商船护航。

但是,丘吉尔现在关注的可不是这些。中德贸易路线不但吸引了众多商人的注意,也把丘吉尔吸引过来。这条中国―伊朗―土耳其―德国路线,就像一根针一样?在丘吉尔的心上。通过这条路线,德国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国,世界第二的工业国。丘吉尔清楚,一个无虑补给的德国有多可怕,如果欧战德国的补给充足,那就胜负难测了。

一言以蔽之,这条运输线对德国,就如同大西洋航线对英国一样重要,是决定胜负的生命线。丘吉尔说什麽,也要掐断它。

意见提出了很多,也有不少都在执行中,却还没有能够根本解决的办法。

意大利弊在与希腊交战,英国趁机浑水摸鱼,已经用潜艇在地中海击沉了不少往来的商船。帝国虽然明知道是英国所为,却也抓不到证据。不过帝国也不算吃亏,派出核潜艇在大西洋上击沈了不少英国运金船与军舰。但帝国想要在地中海组织护航舰队,可不容易。在这里,帝国既没有港口,也没有盟友愿意为之提供军事基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但是,中国商船觉得不安全,便改走黑海,从东欧运往德国了。而且,庞大的利益驱使,使得投入其中的各国商船数量有增无减。在名义上,这些物资都是运往中立国家的,英国不可能都将之击沉,引起公愤就麻烦了。

从陆地上封锁,希腊与意大利交战中,也愿意亲近英国。但在德国近在咫尺的威胁下,希腊不会冒着触怒德国的危险,断绝物资运输的,最多也就是限制少部分敏感物资的运输。贝尔格莱德的态度倒是很强硬,然不走南斯拉夫还可以走罗马尼亚,可以走意大利。

再说,德国已经把边界扩张到巴尔干半岛,没有一个人认为巴尔干半岛国家可以抵挡德军的进攻。也就是说,即使英国成功的在这里中断了运输,德国恢复它也不会很难。

於是,在麦金托什上校的建议下,众人把目光挪到了西亚地区。土耳其和伊朗两国都是中德路线的必由之路,只要有一国倾向英国,就能终止中德间的贸易。然而,考虑再三之後,丘吉尔发现,这个主意也不是很理想。

如果早上二十年,伊朗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土耳其是欧洲病夫,英国自然是想怎样就怎样。现在嘛,伊朗在礼萨?汗的领导下21年就独立了,土耳其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带领下於24年独立。

丘吉尔仔细研究过後,还是暂时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打算,目前大英帝国的武力实在不足为凭,他决定先尽量采用外交手段,把土耳其拉到英国一边。相对而言,土耳其与英国的关系更好一些儿。距离中国也远一点儿,中国武力干涉的可能性也小一些儿。武力只作为不得已时的手段。

至於从源头上截断德国的物资补给,丘吉尔并不认为有可行性。因为陈天禾始终觊觎着英国手上的南洋地盘,外加算计着把英国的中国市场份额拿来讨好美国以进行技术输入与喂养日本使其能扩军备战,因此中国自兴起以来,和英国的关系就一直不好,多半时间里,两国关系只能用恶劣来形容。中国由於实力不及,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但中国现实的很,与犹太人差不多,在贸易上向来一视同仁。因此,在他看来,英国不可能为中国提供更大市场,更多利益,外交部与中国的交涉,只是略尽人事而已。

中国是在25年前後,与伊朗、土耳其和阿富汗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但真正的发展,还是在30年以後。在20年代初,中国立国未久,实力平平,自然在外交上要低调,需要周旋於列强之间。待顾维钧接任外交部长,那已经是31年,中国国力大为改观,政策也就随之一变。更注重中国的国家利益,注重发展与弱小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主动为国家谋取利益,并维护华人在外海的切身利益。像伊朗和土耳其这样重要的亚欧大陆桥,自然是帝国外交的重点。

帝国也算是列强之一了,但帝国在对外交往上,政策与各国有所不同。除了陈天禾认定的少数几个目标外,帝国没有对外殖民的企图,彼此之间交往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使各国对中国的印象不错。对於各小国,帝国直接采用了经济剥削办法--试图把各国变成中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实质其实与殖民主义是一样的,却更为隐蔽,手段更缓和,也无意使用武力强迫各国,来谋求暴利。这样一来,帝国就没有什麽压迫性了。「经济剥削」是生产力差距决定的,你的生产力落後,技术落後,必然会受到剥削。唯一的区别,就是哪国来剥削罢了。

所以,各国都觉得中国比较好相处,贷款也好,商贸也好,外交也好,都有几分平等的味道。且中国又不会插手干涉别国的内政,只要求与各国同等的贸易条件。各弱小国家自然愿意与中国打交道。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需要的话,陈天禾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来维护一个亲中的政权。帝国情报局、帝**与亚玛尔干可不是吃白饭的,就如同在泰国发生的那样。

泰国原名暹罗--39年改的名字,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从而使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改君主**为君主立宪制。1938年,披耶帕凤告退後,銮披汶?颂堪开始执政。

但銮披汶在法国留学时,深受法西斯主义的影响。在任期间,奉行亲日外交,推行大泰族主义方针,对外挑起边境纠纷,对内煽动泰人与华人的民族隔阂。其他的都无所谓,但针对华人的措施,就令人很不满意了。在稍晚些儿时候,就意外身亡了。此後,由亲中的经济学家比里?帕侬荣担任内阁总理。

随之而来,帝国与泰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合作,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帝国派出大批军事顾问,为泰**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40年3月19日,帝国与泰国正式签署了《中泰友好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帝国在泰国桃梭邑和乌塔保分别租借土地,设置军事基地,年租金200万,共19800万华元,期限99年,6个月内付清;帝国有义务保证泰国主权独立自主,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等等。

5月28日,帝国海军驻泰国舰队正式进驻泰国桃梭邑海军基地。该舰队由一艘航空母舰(2.7万吨标排的恒山号),二艘重巡洋舰,二艘轻巡洋舰,七艘驱逐舰队和十艘潜艇组成。同时,帝国还在此驻?了一个混成旅。

随後,帝国空军也进驻乌塔保空军基地,帝国在此驻?了280架飞机,以及一个混成团。

至此,帝国在泰国的兵力超过三万五,完全可以左右泰国的局势,并把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东南亚。这麽一支的武装力量,直接改变了东南亚的力量对比,并且帝国还可以随时从国内取得支援。

英国法国把东南亚当成是自己的花园,虽自顾不暇,却也不肯放弃,又是威胁又是恐吓的,大声抗议了一番。日本把东南亚视为囊中之物,也是大为不满,秘密提出抗议。帝国方面就解释了。

对英国的解释很直接--「中泰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这是正常的」。英国听了更是不安,东南亚哪一个国家,都曾是中国的附属国。照这个说法,那还得了。但英国已经把部队调往新加坡了,再无余力了,印度那里更重要的。

况且,面对英国声称印度洋舰队要访问东南亚,帝国的答覆更冷淡。外长顾维钧很愉快的声明,「中国南海舰队刚刚组建,没有经验,非常愿意与大英帝国的印度洋舰队来一次演习……」挟泰山而超北海,力所不能及也,英国生生咽下一口恶气,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日本就委婉了许多,帝国在泰国有着重要的利益,泰国主动提出了保护要求,帝国实在不能置之不理。

帝国虽然在海南大面积种植了橡胶树,却不足以自给自足,一半以上的天然橡胶需要进口,主要的供应国就是泰国。至於合成橡胶,帝国是走在世界前列,但年产量也只有七八万吨,远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

因此,说帝国在泰国有着重要利益,那绝对不假。但泰国主动提出要求帝国保护,就是百分之百的假话了。别人不知道,日本可是一清二楚。

銮披汶?颂堪是个亲日份子,有排华倾向,很多措施都引起了帝国的不满。然後,銮披汶?颂堪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换上来一个亲中的比里?帕侬荣。

谁还不清楚是怎麽一回事,这不是瞪着眼睛说瞎话嘛!

主动要求?

若非帝国提供了大笔贷款,又秘密对泰**队进行了清洗,比里?帕侬荣能够坐稳泰国总理的宝座才怪!

再说,没有驻泰大使潘彤邴对比里?帕侬荣连威逼带利诱,泰国也不会同意帝国驻军的。当然,也是有『欧洲混乱,英、法、美等国靠不住,日本虎视眈眈』等众多因素的威胁存在,比里?帕侬荣才在万般无奈之下,委曲求全,答应了帝国。

知道是知道,但这事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日本人可拿不出证据来。再说了,日本是来要个说法,可不是来与帝国翻脸的。

好说歹说,在帝国保证泰国独立的情况下,日本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然,此事两同帝国海军扩军一事,还是让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