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7 CHAPTER.02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350

() -毒气-

帝国历二十五年,1948年,从去年底到今年中,美国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德国身上。原因很简单,德国已经有了原子弹,并与美国互击了几次,而日本却没有原子弹(实际上,日本捞起了那枚美国原本打算扔在东京的原子弹,但美国人并不知道)。太平洋战场上,因为上次美军遭到日军使用滑翔炸弹突击,一口气损失了14条航母,还有四条受伤,几乎是一整年份的产量。因此美军在太平洋仍然处於龟缩防御的态势。面对已经造出原子弹的德国,美国的任何一颗原子弹都是宝贵的,暂时不应该用在日本身上,至少得等数量累积的够多了才行。

48年6月,美国累积了三枚原子弹,但是美国人不打算立刻使用。根据过去几次的经验,德国人并没有主动使用原子弹,都是美国使用之後再进行报复。美国人认为这是德国原子弹产能低落,力求囤积的一个证据。因此这次美国准备累积更多一点,再一口气倒在德国头上。

而过去的两个月中,德国已经又屯了两颗原子弹出来了。但希特勒确实准备多屯几颗来进行大规模攻击,因此对美国的原子打击压後了。这次他把目标放在英国,他打算彻底解决英国问题,使之再也不能成为美军轰炸机与战斗机的基地――这里彻底的意思就是完全地剥夺。

希特勒不打算对英国使用原子弹。对他而言原子弹同样是宝贵的武器,是专门拿来对付美国人的。对於英国,他有更好的武器可供使用。

48年6月23日下午6点,德国空军大举出动,先投掷了大量滑翔炸弹与反辐射炸弹,摧毁了英国的雷达站与机场并压制住英美空军,然後在大批Ta-183与Go-229的掩护下,德军新型秘密武器,200架JuEF132与200架ArE-555/1喷射轰炸机高速冲入英国上空,在英国本土的十多个大型空军基地与雷达站上扔下了特种炸弹――梭曼神经毒气。

毒气是海牙条约里禁止使用的玩具――实际上所谓海牙条约只是婊子的牌坊,因为海牙条约第一条开宗明义禁止使用航空炸弹,但是全世界没有人不用这东西的――原本希特勒攻击苏联战况不利时曾经几次提议过使用,但都在军部的强烈反对下放弃了,他自己也并未坚持,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害怕盟军也会使用毒气进行报复。军部提出这个理由,他也同意有这个可能性,因此他退缩了。

但现在,英国首先用过毒气了,而美国人连原子弹都扔了两颗,情况不会比现在更坏了。再不用毒气,难道等美国人以英国为基地,继续向德国扔原子弹吗?

有了这了理由,以及慑於希特勒灭亡苏联,重创英国带来的更大权威,更重要的是,军部的将军们确实也害怕挨上原子弹,於是这次他们并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

因此,总计400架轰炸机,2000吨毒气弹,内含600吨左右的梭曼神经毒气,被扔在英**事目标上。是的,只限於军事目标――现阶段是如此。

这些毒气弹当然不会扔在空地上,他们被扔在塔台、营房、库房与飞机仓库、防炮阵地上,另外就是雷达站的指挥中心上面。这些毒气立刻就让英国的战斗机防空体系瘫痪了。

经过一战的经验,又过了几十年的测试,毒气其实是很好防御的,对军事目标,乃至於军队的效用很低。然而,这里指的是芥子气等吸入式与接触式毒气。对於德国的新式神经毒气,目前人们,特别是盟军的防御能力是――零。

自从一战以後,各国生产大量的芥子气、光气与路易氏气。这些毒气或者是吸入式的,或者是(皮肤)接触式的,或者两种方式都有杀伤力。其防御的方法是,使用防毒面具来避免毒气吸入式的伤害。至於毒气的接触式伤害,其实并不大。因为即使是双效的芥子气,也必须在接触後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生效。例如芥子气蒸气接触皮肤,其潜伏期6~12小时或1~2天,即使是高浓度的芥子气液滴大剂量接触皮肤後,潜伏期一般也有2~6小时。当然如果接触眼睛、口腔或鼻黏膜,则十几分钟内就会生效,但防毒面具是把整个脸包覆,因此可以有效防护。

根据一战经验,芥子气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於呼吸道损伤及其继发性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等,死亡通常发生於中毒后9~36天。严重呼吸道中毒多在中毒後3~4天或9~10天引起死亡,早期死於严重全身吸收中毒或窒息,晚期死於肺部继发感染(肺炎、肺坏疽、肺脓肿等)或心肺功能衰竭。其次,严重全身吸收中毒死於休克综合症者,死亡常发生於中毒後数小时至1~2天。

因此,只要用防毒面具避免吸入式伤害与眼鼻口腔的黏膜接触伤害,再用衣物(特别是长袖衣物)避免伤害就可以了。即使四肢甚至身体接触到了,也有数天以上的挽救时间,只要尽速脱离毒气覆盖区,用大量清水冲洗患部,最後在涂抹服用解毒剂就可以了。基於这个原因,毒气――芥子气非常容易防御。

但是神经毒气就是另一回事了。梭曼神经毒气的毒性甚至高於陈天禾之前使用过的沙林,其吸入威力达到芥子气的40~60倍,而其蒸气接触毒性与芥子气相同,但是发作时间却短上1000倍。

具体的数字,吸入芥子气蒸气1000~1500毫克(单位为分钟/立方米),有50%机会在3~4天,最短1~2天内至致死。皮肤接触的话,则是接触10公克立方米浓度蒸气,有50%机会在3~4天内致死。

然而,德国使用的神经毒气梭曼,只要吸入25毫克的梭曼蒸气,就会有50%的机会在1分钟内致死(无潜伏期)。皮肤接触梭曼蒸气,只需要10公克立方米浓度,就有50%的机会在1~6分钟内死亡。

而防毒面具过滤毒气的方法,是靠嘴巴前面的过滤器(Filter),而过滤器是有型号的,必须针对毒气来设计。当然,先进的过滤器是可以过滤许多种类的毒气,但是不保证能过滤不明毒气。例如美国设计的路易士气,因为特别设计了配方,就号称可以无视日本使用的防毒面具。而二战中盟军的防毒面具所使用的过滤器,是针对芥子气、光气、路易士气等设计,没有办法过滤神经毒气。也就是说,盟军即使戴上防毒面具也没用。此时唯一能够过滤神经毒气的防毒面具只产自两国,也就是自己拥有神经毒气的德国与中国。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能够有效过滤的防毒面具,也不见得有用。原因很简单,梭曼毒气吸入後一分钟就可以致死,而这一分钟内士兵来得及找到并戴上防毒面具吗?更大的问题是,虽说梭曼等神经毒气吸入後一分钟致死,但实际上,只要吸入数秒,或者皮肤接触20~30秒,就会导致痉挛、肌肉麻痹乃至於昏厥。而一个痉挛、肌肉麻痹或昏厥的人,是没有办法戴上防毒面具的。而就算事先戴上防毒面具,只要没有穿上全身密封型防护衣,而有皮肤暴露在外,譬如手脚、脖子或者後头头发,那麽一样会再接触几十秒後造成痉挛、肌肉麻痹或昏厥。而这样的人将会失能瘫痪,留在毒气带中,然後被毒气持续接触侵染致死。

更可怕的是,神经毒气通常是无色无味,和芥子气之类有刺鼻大蒜味等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一般陷入毒气区的人,在他中毒发生痉挛之前,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已经在毒气区里面的。

因此,所谓的「毒气很好防御」必须加上一个但书:神经毒气除外。基本上想要防御神经毒气攻击,就只有提前获得警报,让士兵立刻穿上全身防化服――光防毒面具是远远不够的――才行。而这个时候英美盟军虽有防毒面具(美军配置比较完整,英军与英联邦军队通常会有大量缺编),然而拥有全身防化服的,却少之又少,只有某些专职负责攻势毒气作战的特种化学兵才有配置,在数百万的大军中只有数万人的规模。最後,盟军的这些防毒面具过滤器套件也无法过滤神经毒气。

附带一提,作为具有使用神经毒气二十年以上经验的帝**,其化学兵单位的数量与配置都好上很多。特别的是,帝**化学兵根本不用神经毒气防护过滤器,而是直接使用附带氧气瓶的全密封防化服,彻底防护任何以知未知毒气的伤害――照陈天禾的说法,这套装备可以防护除了高浓硫酸与异型血液以外的毒物攻击。简单来说,帝**的化学兵专用防化服可以直接拿来当潜水衣使用(但有深度限制)。这是题外话了。

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梭曼毒气弹一扔下去,英国的空军基地、雷达站等立刻瘫痪。大批未当值飞官与後勤兵当场死亡或瘫痪,甚至连後续进入进行消毒的化学兵与医官也都出现伤亡。

第二天,由於盟军防空体系遭到严重削弱,因此德军派出更多飞机进行化学攻击,包含螺旋桨中型轰炸机与重轰炸机等,生存性较弱的单位也都随之派了出去。攻击范围则被扩大,除了覆盖残余的防空设施外,还对各大陆军、海军基地实施了毒气覆盖。这立刻造成了盟军的重大伤亡,其中包含数以万计的美军。

第三天,美军发动了报复。因为英伦三岛的空军机地瘫痪,因此负责执行报复任务的是由冰岛雷克雅维克附近机场起飞的美军250架B-29与400架P-82,他们的目标是位於荷兰与比利时的德军大型轰炸机机场。然而这一批机队在北海上便遭到了拦截,损失了不少。

原本北海是德国空防最弱的一环,美军轰炸机与其护航战机如果从西边飞来的话,必须经过荷兰与比利时,因此会有预警并遭到拦截,唯有从北方南下,才能够从海上直接飞入德国领空,而无法提早预警与拦截。至目前为止德国挨的两枚原子弹,其轰炸机队都是从这个方向来的。为了弥补这个漏洞,过去几个月中,德国人将防空飞弹与雷达配置在数艘军舰上,然後前出分散布署在北海,组成雷达警戒线。这可以提供额外30~40分钟的预警时间,另外舰载防空飞弹可以多一次拦截机会。

实际上,德国人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尽早击落美军混编在轰炸机队中的干扰机,或者迫使干扰机在海上就提早抛掷干扰箔条进行自卫,这样机队进入德国本土时,就会没有箔条可用,此时本土空军机队与防空飞弹部队便可尽情发动拦截。

这批雷达哨戒舰在成功的提早发现了美军入侵机队,在将目标向量回报通知给後方战斗机大队後,便发射了蝴蝶飞弹进行拦截,击落了十几架B-29。残存的每军机队随後又在海上遭到迅速赶来的德军喷射机队攻击,损失惨重。即使如此,仍有一半机队穿越德军空中防线飞往目标,但在岸边又遭到防空飞弹与高射炮拦截,最後成功在目标机场投下炸弹的轰炸机只有60架左右,约250吨左右的芥子气炸弹,内含80吨芥子气。残存飞机大部分转往英国进行迫降。

需要一提的是,美国实际上储备有数万吨「号称」毒性比芥子气高上数十倍的「毒气之王」路易氏气。不过经过实验发现其威力与效果很差,解毒容易,反而没有芥子气好用。不过为了脸面,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更为了实现其毒气威慑,在1943年以前美国人一直不承认关於路易氏毒气效果不佳的说法。但是美国人毕竟不是傻瓜,临到头要扔毒气弹的时候,美国人还是向现实屈服了,他们使用芥子气炸弹而不是路易氏气炸弹。

第四天,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这次美军出动了更多的轰炸机与战斗机,但是在突破防线之前,连同护航机在内依然损失了超过七成的飞机,大部分都是德军防空飞弹的战果。这次没来的及投下炸弹,编队指挥官便下令机队撤退。攻击失败。

实际上,德国在发动毒气攻击的同时,便已经做好防御准备,一方面拦截可能来袭报复的盟军空军,另一方面就是要测试多层防空拦截体系的效率,最後一个目的就是以此检验之前的攻击效果。

这三个目的都达到了。多层防御是有较高效率的。英国机场瘫痪,使得美国只能从冰岛或本土发动攻击。而美国此次出动比较小的B-29,而将较大较贵的B-36保存下来,代表前次轰炸B-36工厂确实对美国产生了不小的压力。最後,美国使用P-82护航,而不是之前通常使用的喷射机,证明了英伦三岛空军基地的损害非常严重――喷射机航程较短,可以从英国出发,但无法从冰岛飞过来。

而德国还获得了另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美军两次攻击,都使用芥子气炸弹。德国的空军将领与化学专家很快就做出了判断――盟军并未拥有神经毒气!

神经毒气与传统毒气的另一个重大差别,就是剂量威力与致死时间。所谓梭曼毒气的威力达到芥子气的40~60倍,指的是只要吸入芥子气1/40~1/60重量的梭曼,就能致死。而这代表要攻击同样面积,造成同样伤亡,如果原本需要用100~150架轰炸机投下400~600吨芥子气炸弹的话,换成梭曼炸弹只需要3架轰炸机投下10吨的炸弹即可。反过来说,如果同样使用100~150架轰炸机投掷同样数量的梭曼炸弹,那麽攻击范围与杀伤力将达到使用芥子气的40~60倍。

实际上,如果考虑范围性覆盖的话,这个差距还要更大。因为梭曼只需吸入数分钟便可致死,因此其覆盖范围内的士兵无法在短短时间内闭气走出毒场。反过来需要数小时致死的芥子气就不行了。这意味着使用梭曼可以选则更低的浓度,减少需要的投掷重量,或者增大覆盖范围。

而在重量与空间有限的航空炸弹上,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使用最大威力的武器,以在相同的突防架次与投弹量中发挥最大的威力。因此美国轰炸机使用芥子气炸弹而非神经毒气炸弹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国人并未拥有神经毒气。

希特勒听了将军与专家的解释之後,立刻看出了其中的影响。美国人没有神经毒气而使用芥子气的话,就代表双方有巨大差距。如果德军出动100架轰炸机投掷梭曼炸弹,而美军要达成相等威力的报复,受限於毒气性能的差距,就必须出动4000~6000架同等级的轰炸机。先不说前线美军有没有这麽多轰炸机、操作他们的机场与飞行员以及护航的战机,这麽多飞机光是编队与突防问题就是巨大的麻烦。而如果美军使用与德国相同数量的轰炸机,那麽破坏力相比起来微乎其微。最後,芥子气远比神经毒气容易防护与除污解毒。简而言之,在毒气的威力与使用弹性上,德军现在拥有绝对优势!

希特勒很清楚,美军当然可以使用原子弹进行报复。但德国也有原子弹可用。如果美军以原子弹轰炸德**事目标,德国则可以依然使用毒气反击英国,而把原子弹节省下来对付美国境内的战略目标。简而言之,独家拥有的神经毒气现在已经成为他手上另一个重量不亚於原子弹的砝码。

如同吃了定心丸的希特勒浑身舒爽,兴奋异常,他立刻下令全面停止生产芥子气,将所有的毒气工厂改造,改为生产神经毒气,还要大大扩厂。毕竟这神经毒气的产能并不受铀矿储量的影响。最後,他下令加大对英国的攻击,使用包含毒气弹、燃烧弹与高爆炸弹等全部的武器,务求将英国炸回石器时代,令其尽早退出战争。最後,希特勒下令让海军研究使用潜艇投射毒气弹的相关技术,作为原子弹产能不足时,用以反击美国的备选武器之一。

三天後,英国的反击来了。在邱吉尔的直接命令下,英军集中兵力清除两个受污染的机场,然後拼凑出200架林肯式(AvroLincoln)重轰炸机对德国本土城市进行轰炸。这批轰炸机是夜间出击――这意味着不是对军事目标攻击,而是攻击城市!

这200架飞机在夜间通过德军层层防空网後还剩下60多架,最後在伯曼市区投下了300吨芥子气炸弹,内含90吨芥子毒气。虽然德国进行紧急疏散与消毒,依然还是出现5000人左右的平民伤亡。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希特勒此时早已出离愤怒。他立刻下令使用毒气加大进行对英国本土空军基地的补充轰炸,务求将之彻底瘫痪。然後,他下命令给空军,使用毒气直接攻击英国各大工业城市,以「彻底剥夺英国的工业与战争潜力」,消灭「该死的盎格鲁萨克逊人」。

理论上,如果目标是攻击城市,一吨梭曼毒气如果均匀撒布的话,可以杀死20~40万人。但由於环境与实战条件限制,考虑天候、风向、投掷方式(炸弹中高空投掷与低空施放喷撒的差异)、突防率等等因素,一般无法作到理论上的均匀撒布,通常效果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甚至可能更低。

而一架可以携带5吨炸弹的重轰炸机,以炸弹方式投掷,有效毒气投掷剂量大约是总重三成的1.5吨左右。不过与低空慢速飞行的连续喷洒散布方式,炸弹投掷的效果通常会造成炸弹落地点有高浓密度,距离拉远则有效密度降低这种情况,因此效果通常也只有三成。再考虑防空炮火干扰、投掷误差、未爆故障、风向影响等,效果会再降低,大约也是二至三成。整体算下来,实际上杀伤效果可能只有理论值的3~4%左右。

当然,典型的战斗编队轰炸与单一轰炸机相比会有额外的问题,例如轰炸机编队造成的覆盖轰炸的覆盖面积损失,以及编队中的飞机损失造成的队伍空缺这些问题,因此就机队规模而言,一般会再次缩杀伤效果。机队规模毒气弹投掷的效果,大约需要下修30%,因此大约是2~3%左右的效果。

不要小看这3~4%或者2~3%,仅这一点点的比例,就代表一架携带5吨梭曼毒气炸弹的轰炸机,如果能成功在城市上空投完所有携带的毒气炸弹,那麽约可以造成9,000~12,000人的伤亡。如果是100架轰炸机的机队,以50%的突防率完成投弹,就可以消灭30~45万人。简单来说,这已经可以完全摧毁一个典型的欧洲城市了。

而到目前为止,德国已经生产储存了8000吨左右的沙林,以及1.2万吨左右的梭曼毒气。将这些毒气装入炸弹投到英国,考虑损耗值,理论上已经足以消灭所有的英国人了。

雪上加霜的是,英国的空防能力已经在之前的毒气打击下大幅衰减。并且在半年内无法恢复。原因很简单,毒气攻击虽然无法造成实际上的硬体破坏,却杀伤了大量英国皇家空军的空勤与地勤人员。飞机的损失可以靠美国很快予以补充,地勤人员与飞行员的损失就不行了。而美国飞行员自己的伤亡也不小,虽然其国力强大,依然可以支援大量飞行员,但是美国空军现在没有几个飞行员肯到英国这个「人间地狱」去送死。

一周之内,德国连续出击了五天,每次以一百至两百架轰炸机一组,配合同数量护航战机的规模,一次出动多组机群打击不同地区的目标。短短的七天内,英国各大城市平民伤亡高达惊人的500万,已经超过过去9年来英国在战争中的全部伤亡。

48年7月8日,邱吉尔黯然下台,克莱门特.理查.艾德礼继任英国首相。同日英皇召见了美国驻英大使与美军欧洲战区指挥官艾森豪,悲伤地告诉他,英国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已经无力继续与纳粹德国的战争了。如果美国没有办法马上拿出阻止纳粹德国毒气轰炸的办法的话,那麽英国能做的,就只有尽快并尽可能体面的退出战争。

艾森豪无话可说。

此时的美国,是有能力使用原子弹轰炸德国以进行报复。但是目前美军手上只有三颗原子弹,在德国重重的防空网下,即使全部突防成功,最多也只能摧毁三个城市。而这显然不足以让德国停止对英国的攻击。

另外,德国把神经毒气投放到英国後,美**方化学战专家很快就取得了毒气样本,开始分析其成份,以求尽快发展出防护方法,并生产出自己的神经毒气。但是根据美国专家的评估,以目前美国的化工产业,要完全分析毒气成份,改装制造生产线,准备开始生产神经毒气,最快也需要6个月的时间。再考虑生产囤积足够的数量来投入作战,美国能够以神经毒气来对德国进行反击,至少需要再过一年。而不要说一年,德国目前这样的攻击只要再持续一个半月,英国就会彻底灭亡,变成没有任何人生存的幽灵死岛。而这段时间内,最多只够美国多造出两颗原子弹。

更关键的是,英国空防能力已经严重损毁,这使美国失去距离欧洲最近也是最大的空军基地。因此传统炸与毒气弹轰炸只能从冰岛起飞,规模被迫大幅缩小。这让美国只能对德国进行有限报复,却无法阻止德国继续用毒气轰炸英国。

虽然进行原子轰炸的洲际轰炸机可由美国本土起飞,但他们也需要护航。而失去了英国这个基地,那麽以冰岛为基地,B-36将只能靠P-82这样的螺旋桨战机护航,面对德国的喷射机优势,美国的原子轰炸机的突防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结论令人遗憾:美国实在没有办法阻止德国对英国的毒气攻击,甚至连保护驻防於英伦三岛的美军都办不到。

默然良久,艾森豪请求艾德礼给他几天时间,以让美国政府商量讨论出应对方法。但艾德礼表示英国的伤亡太过惊人,如果德国继续这样攻击下去的话,他最多只能再给两天的时间。最迟两天後,英国就必须做出决定。如果美国想要更多时间,那麽至少也必须让德国暂停毒气攻击。

不幸的是,还没等到美国政府做出反应,他们就遭到了另一次打击。帝国历二十五年,1948年7月10日,美军遭到另一波的原子攻击。这次的攻击来自日本。

去年底,日本打捞起美军用以攻击东京的原子弹,将其拆开,花了半年的时间研究并画下结构图,再把他重新组装起来。这枚原子弹用来攻击美国是毫无疑问的。唯一的问题是它将用来攻击哪里。日本陆海军为此争执许久,最後,捞起原子弹并将其控制在手上的海军占了优势。於是海军很快的发展并制造出投送工具,并将其投放了出去。他们的目标是巴拿马运河。

仗打到现在,日本军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日本的最大错误,就是没能在开战初期摧毁巴拿马运河,以彻底截断美国的海军生命线。最初是因为美军对夏威夷的干扰,等到後来日本排除美军的干扰,在夏威夷建立起强大稳定的海空军基地後,巴拿马运河已经牢不可破。就是现在日本海军战力达到战前的2~3倍,也没有把握击破巴拿马基地的美军防线,更不要说中途还要经过数千里的洋面与美军的层层拦截了。

而这次日本海军有了有效的武器。那就是从美国入手的原子弹。

日本海军很快制造出一批迷你潜艇。这是由战争初期的特殊?航艇「甲标的」改良而来的新型号,甲标的丁型「蛟龙」。这种潜艇体积小,非常适合隐蔽渗透任务。重4.5吨的原子弹将被放置在前部预留出来的弹舱中。

当然,这是一款自杀潜艇。这种原子弹是无法用鱼雷发射的,必须手动或者定时引爆。其周围还装备了一圈炸药,如果原子弹故障而无法引爆,乘员就必须立刻引爆周围的炸药,以彻底破坏原子弹。一来是藉此污染周围的运河区,二来是确保原子弹不会再次落入美国人手里。

不过日本什麽都缺,但从来都不缺愿意参加自杀任务的人。於是,两艘「蛟龙」被搭载在改装的伊400上,运送到巴拿马外海。然後放下特攻潜艇,用吊车在情况较好的一艘上装上原子弹,乘上艇员,特攻潜艇就朝巴拿马运河出发。7月10日,日本自杀潜艇跟着一艘商船渗入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方向第一道船闸後坐底引爆,彻底摧毁了整个船闸。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炸弹是在运河底部引爆,引爆瞬间扬起数万吨河泥与污染的海水,喷撒溅射到周围数公里的地面,范围内辐射污染严重。附近的几个军营、雷达站、炮兵基地与一个机场都遭到严重污染,美军伤亡惨重。更致命的是,修复工作必须等到辐射污染降低到致命剂量以後才能进行。再考虑船闸修复需要的时间,巴拿马运河至少必须要到12个月以後才能恢复通航。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美国从东岸出发的新造军舰必须航行2.5万公里,才能抵达西岸军港圣地牙哥,距离比以前远三倍,如果加上中途的停靠加油与引擎保养大修,则整个移防作业约需消耗2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未来一年内,美国对於其西岸海军的增援乃至於维护能力,将会大幅减弱。

杜鲁门立刻做出决定,7月10日深夜,美国两组核攻击队出动攻击了威廉港与基尔港。11日夜,另两组攻击队攻击了日本长崎与广岛。

飞往基尔港的攻击队遭到了德国空军的成功拦截,任务机遭击落。不过美国人这次学乖了,他们在原子弹保险上装了定时启动的气压引信,机队出发超过5个小时候原子弹就会自动进入备炸(自然不会告知飞行员,因这将使其失去跳伞的机会)。故即使飞机被击落,原子弹也只会在空中炸开,而不会落到德国人或日本人手上。这样的设计是成功的,原订攻击基尔港的核轰炸机在半路上的空中就炸开来,虽然没有达成目标,但原子弹也没有被掳获。

而另外三个攻击队则成功突防完成目标。这两次的任务,对德国的任务成功率是50%,对日本则是高达100%。原因是日本预期美国轰炸机由北方而至,将大部分防空飞弹布署在东京、大?与京都等第,战斗机也偏北部属。然而他们却没想到,靠着来回两次的空中加油,美国轰炸机可以覆盖日本全土,更是可以绕路避开北方堪察加半岛境内的中国雷达站,以及北海道日本自己新建造雷达站,而从东南方的海上侵入。

而杜鲁门随即发表公开讲话,他警告德国与日本:「对美国的原子弹攻击与对英伦三岛的毒气轰炸,将会遭到美国以原子弹进行回击。美国要求德国必须不得再进行违反人道与战争公约的毒气攻击。」这是美国首次公开宣告将其他的国家纳入自己的核子保护伞之下。

对此,德国方面选择沉默。对英国的毒气轰炸也暂时停了下来。然而,这不表示希特勒屈服了,他正在准备发动新的攻击。

7月23日,两艘德国潜艇发射飞弹,再次攻击了美国的核基地,波洛克新建的美国核子工厂。本来这个工厂处於北美大陆中心,离美国西岸有2200公里以上,距离东岸也在1900公里,几乎是不可能打得到的。然而,这次德国的飞弹潜艇从任何人都想像不到的地方:加拿大哈德逊湾西南沿岸之处――这里距离波洛克约1400多公里――浮起发射飞弹,成功从极限射程上轰炸了波洛克。虽然在这个距离上,德国V-5飞弹有大约1公里的误差。但是这是原子弹头,德国又连射两发,因此成功的摧毁了这个具有四具钸产堆的工厂。

不用说,关於波洛克工厂的情报,自然是来自中国。实际上,中国亦提供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近郊的山腹核工厂资料给德国。但是德**方评估後,认为没有把握摧毁这个山腹基地,於是选择攻击位於美国中心,却仍是建立在平地河边的波洛克工厂。

帝国卫星拍摄下来的攻击後破坏评估照片,很快就被转交到德国人手上。德国人非常满意这次的攻击效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次的攻击的影响,远比他们想像中的大的多――虽然这次攻击针对人烟稀少的隔离工厂区,人命损失较少,但美国人惊恐地发现,德国这两次核攻击,离他们上次的攻击只过去了四个月,这表示德国现在最迟两个月可以生产一发原子弹(实际上更快,是1.5个月1发)。而美国的六具钸产堆被摧毁了四具,产能从月产一枚降低至三月一枚。也就是说,现在德国原子弹的生产速度已经高於美国50%。而美国要再增建新的钸产堆,至少也需要六个月。未来六个月,美国只能造出两枚原子弹,而德国能造出三枚(实际上是四枚),如果考虑德国的攻击威胁而建设强化的山腹生产基地,那麽至少需要12至18个月的时间。考虑德国也在增产原子弹,以及德国可能继续攻击美国新建立的核工厂,双方差距可能更大!

成功地再次摧毁了美国核工厂的希特勒,再次公开发表演讲。他告诉美国人,德国绝不会认输,如果美国再用原子弹袭击德国,德国必定会用原子弹展开反击。然後他又告诉英国人,德国已经摧毁美国的原子工厂,大幅打击了美国人的实力。如果英国再想继续与德国对抗,那麽毒气轰炸将会立刻重新开始,而且规模要比之前大上三倍!

48年7月25日,在希特勒发出威胁後,英国首相艾德礼电告德国,英国愿意退出战争,希望双方立即停火并进行停战谈判。希特勒非常高兴,他宽容地接受了这个提议,绝口不提要求英国无条件投降的事。两国於7月27日於巴黎签订了停战协议。此後英国将不再开放基地作为攻击德国的用途,而驻英美军将在三个月内陆续撤退到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