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7 CHAPTER.03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894

() -停战-

帝国历二十五年,1948年8月,英国退出战争後,美国就失去了攻击欧洲的最前线基地。

这次美国并没有像之前以驻军压制澳洲政府那样,压制英国政府使其不要停战。原因是在德国的大规模毒气攻击下,英伦三岛确实已经失去作为前进空军基地的作用了――前几次的德国毒气攻击下,英国空军基地中伤亡的美国空勤人员数量达到英国人的五倍。

所有人都知道,没有英伦三岛作为基地,美国是无法跨越近六千多公里的大西洋登陆欧洲的。美国当然也可以让登陆舰队从冰岛出发,但是欧洲可不是太平洋上的小岛,随便送上几个师就可以攻下的。再说,现在原子弹都已经大量使用了,这使登陆作战变得几乎没有任何成功可能――目前的原子弹威力尚无法摧毁一个展开的野战步兵师,但是要摧毁登陆滩头的物资堆栈与人工港,则是轻而易举的事。

也就是说,到了现在,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一件事:美国已经失去了击败德国的可能性。

而在太平洋战线方面,日本的国力军力远没有德国强大。但是在失去巴拿马运河後,美国也同时失去在太平洋上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可能。需要再等一年的时间。然而,美国选民会再给杜鲁门一年的时间吗?

实际上,由於总统大选日是在11月2日,杜鲁门只剩三个月的时间。

※※※

1948年8月,英国与德国停火退出战争後,美国对德国的空袭顿时大幅减少。而对日本的轰炸则仍然受到距离的影响,维持相对较小的规模。实际上这是拜德国之赐,三月份德国炸掉美国B-36生产工厂後,美国在长程战略轰炸机的补充上便出现很大的缺口。虽然美国也有替代的B-35,但这款飞翼轰炸机体型相对较小,载弹量远不如B-36。再加上其尾翼偏小,稳定性不佳,而此时美国人电子技术不佳,还没能解决其长时间飞行的稳定性问题。虽然一样派出去进行对日轰炸,但是故障率与战损率相当高――光是因为故障迫降到堪察加中国空军基地的就有五架。帝国空军自然比照办理,飞机扣下人送回。此外也同样在测试过後送了一架进陈天禾的战争博物馆里展览陈列。

8月5日,虽然慢了点,但是日本人的报复也到了。虽然已经用完了唯一的一颗原子弹,但是受了德国的提醒,日本人忽然发现原来毒气也是很好用的。於是他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紧急空运了上万吨的毒气炸弹到夏威夷装上了航舰,并在8月初让舰队出击。

日本的报复舰队有十艘重型空母,其中清一色的泰山改级航母,使用的战机则为鱼鹰级、海鸥级这样的长程舰载重攻击机,以及烈风二一型、天马式这样的长程战斗机,由於是轰炸不会跑的城市,因此在1200公里的超长距离上,於天亮前放飞攻击队,最後的结果是600架攻击机扔下了共约700吨出头芥子气炸弹,释放出的200吨芥子气在洛杉矶造成2.2万人的伤亡。

8月9日,日本人对西雅图重施故技,这次造成了2万伤亡。但是攻击队回程时被美军重轰炸机缀上,虽然即时放出了拦截机(喷式震电,使用中国进口喷射引擎的震电舰载改型),但还是在滑翔炸弹攻击下被击沈2艘空母,击伤一艘。这次虽然算赔本了,但好歹也进行了两次报复,於是日本就收工回去修整了。附带一提,本年度日本又向帝国加订了四艘泰山改级空母。

这是美国第一次遭到日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这让美国人明白了一件事:日本虽没有原子弹,但是还是有足够的毒气让美国人喝一壶的。这件事给了美国人不小的打击。

至今为止,英国的投降,巴拿马的破坏,更重要的是,长达七年的持续作战与不利的态势,让美军陷入了一个低谷,各地美军都陷入了士气低迷的情况。

而美国的对手,德国与日本,此时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屡次击退美军,并给予其重创。但是美国凭着他强大的工业力,总是一再的卷土重来,而且每次重来,兵力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好。彷佛磨子一般,让两国持续流血,产生了重大损失。到了今天,士兵的厌战已经是世界性的了。不管是轴心国或是同盟国,都已经彻底厌倦了战争。

而美国的原子弹,本来是用来快速终结战争的最好也是最後的手段。要不是美国的核工厂在44年遭到毁灭性打击,使美国原子弹发展进程延缓了近两年,美国即使失去英伦三岛,光凭原子弹就可以炸出胜利,击败德国打赢战争。但是现在,德国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原子弹来了,而且产量已经因为美国核工厂的再次被摧毁而超过了美国。而日本虽然没有原子弹,却大胆的使用了毒气。一切都指向一个结果,美国已经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共和党的托马斯.杜威,已经在国内打出了这样的口号:「美国没有必要为无益的欧洲战争流光子弟的鲜血。」「我们还要再死几个百万人,这该死的战争才会结束?」「选择杜鲁门就是选择战争。」「民主党将美国拖入这场该死的战争,现在是该让他结束的时候了。」

战争前期,美军伤亡很低,反战的言论也就没有太多市场。但到了1944~1945年以後,美国本土开始遭到攻击,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就大了起来。而到了今天,由於过去两年美军伤亡太重,人人感同身受,这些口号在国内颇有市场。根据民调,此时杜威的支持率高达70%。可以说只要不出什麽意外,譬如说美国在三个月内打败德国日本之类的,杜威的当选将是没有疑问的了。

而三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只刚够美国累积出下一颗原子弹而已,不要说改变战局,就连打一场大规模作战的准备都不够。

1948年11月2日,美国大选。共和党的杜威以75%的得票率,击败了杜鲁门,当选了下一届的美国总统。

※※※

见到美国总统换人,陈天禾知道这次大概是没戏了,於是在恭贺杜威当选的同时,十分遗憾地(目前他名下产业中仍有五成是军工企业)让顾维钧出面与各国联络调停。

此时各国确实已经打不下去了。战争持续最关键的因素,美国,也已经有了停火的想法与诚意,其总统换人就是最明显的证据。因此帝国一牵头,美国就爽快的答应了,德国与日本见到美国肯谈,无不松了一口气。

1948年11月11日,中国、美国、德国、英国(还没与日本正式签署停火条约)、日本,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小国如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等国的代表,齐集南京,以现有控制区为界线,签订停战条约。从1939年持续至今,总共长达9年的世界大战(美国从41年中开打,持续7年),终於结束了。

这场战争,被人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范围遍及全球,各**队编制规模达到数百至上千万,各国伤亡也达到数百万乃至於数千万人。总计人命损失约近1亿人,财产损失超过7万亿美元。

目前得到的各项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伤亡方面,美**人阵亡360万,伤亡一半以上是在日本使用大杀器之後出现的。美国平民死亡则约有420万人,主要死於德国与日本的多次常规与核子毒气轰炸,再加上核工厂爆掉的後续污染(由於橡树岭被摧毁的铀分离厂,田纳西州东部已成为一个范围数百公里的巨大放射性带毒区)。总死亡人数680万,损失率5.6%。

英国更为凄惨,军人阵亡300万,平民死亡约有900万。绝大部分是倒在德国神经毒气之下。考虑战前英国总人口不过5000万,总死亡人数的1200万已经达到人口总数的24%,再加上主要殖民地均被占领瓜分,因此英国作为一个主要国家,可以说从强国榜上彻底除名了,同时还因为租借法案而背负着巨大债务,以後能否苟延残喘下去都成问题。

苏联……现在已经没有苏联了。但是在他支解之前,由於中德的大举轰炸与屠杀,军人加上平民的总死亡超过4500万,占其总人口1.6亿的28%,整整有一代人消失在战场上――死的几乎都是青壮男人――国家还被支解瓜分。作为一个民族与国家,可以遇见其必然衰微下去了。

至於德国,虽然算是没有胜利的胜利者,但其伤亡也极端惨重。其中军人死亡为380万,六成以上出自东线战场,西线的海空战虽然激烈,但伤亡就相对较少了。西线大规模伤亡只在北非与英美的几次入侵登陆中出现。但是德国的平民因为英美持续长达7年多的战略轰炸乃至於核攻击、毒气攻击损失不小,达到330万左右。虽然没有打输,但因为战争多持续了3年因而增加了大量损失,总死亡人数710万,达到总人口7500万的9.5%左右,不比前世中少多少。

日本方面,最终结果是夺得了兰印与澳洲(吐出了印度印支与台湾朝鲜),算是收获巨大。但其损失与收获成正比,也同样非常巨大。其军人死亡350万,平民伤亡200万,均比前世大的多了,总死亡人数为550万,人口损失率为7.5%,为前世的两倍。究其原因,是因为日军在澳洲大平原与美国强大的空军与机械化部队以血肉拼了数年之久,後来又挨上多发大杀器的结果。而其平民伤亡则来自於美国的长期战略轰炸。前世中美国的百机以上的大规模战略轰炸从占领塞班岛後开始,仅持续了9个月(此前从中国出发的轰炸多半是几十机这样的骚扰性质)。但是今世中美国从1946年初首批就出动120架B-36,持续出动一直炸到1948年下半,整整炸了两年半。虽然因为中国不间断的物资军火支持,让日本仍能拥有旺盛的斗志,顽强的持续战斗下去,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巨大的平民伤亡与财富的消耗。

而财产损失方面,以1940年的币值计算,美**费开支超过8,000亿美元,经济财产损失更超过9,000亿美元,英国则为2,000/10,000亿。德国为5,000/7,000亿,日本为4,000/6,000亿。加上其他国家的军费开支与经济损失,总资产损失达到5万亿美元。

光是眼前这五大战争主力,军队总损失达到3000万(全是青壮,但不含游击队与地方抵抗武力),人命损失则高达7700万,达到一战总损失1500万的五倍之多。至於经济损失则是超过15倍,各国几乎个个打得民穷财尽。

看着手上这份情报局呈上来统计资料,陈天禾知道,未来三十年内的世界将会是个基本和平的世界,不会有什麽大的战争出现了。因为各国的损失达太惨太重,没有个二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是不可能恢复的。

附带一提,这二战的人命损失并没有比前世大多少。因为各国虽然损失重的多,但是今世却比前世少了个大头:今世的中国战场基本没有多少损失。严格来说,今世根本没有中国战场可言,帝国只是在几个地方小战一场便迅速抽身而退了,始终维持和平与中立――是的,中立。不像罗斯福的租借法案那样有倾向性,帝国虽然也大肆销售军火物资,但却是不分对象,战争双方一体销售看待,就连美国,不也在战争初期卖给他千把架战机布署到菲律宾去吗?这才是切切实实的中立。陈天禾如是地向国民解释。至於帝国偷偷给轴心国送情报,甚至派出潜艇偷打英**舰等,自然是国家机密了,因此毋须解释。

说到这里,倒是要说说帝国的损失。这场二次大战,如果把之前的援助苏门答腊、援助伊朗、入侵缅甸、侵略瓜分苏联,出兵中东等全部加在一起,帝国总计阵亡8万人,受伤120万人次――帝**有充足供应的青霉素、磺胺等药品与小到防弹衣,大到遥控武器等新式装备,又不计成本滥用强大火力,更广泛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武器,因此受伤的虽多,阵亡的却很少――军费开支约1600亿华元/800亿美元左右。至於经济损失则完全没有,帝国本土未受攻击,甚至连进入总动员都没有,只有小规模动员而已。

至於收入嘛,卖民生产品抢夺市场的几千亿也就不提了,9年战争内美国租借法案贷款出去的2200亿美元,中间就有大约1000亿透过转包流入帝国口袋中,更不要说德日的物资与军购了。如果把盟军与轴心国双方的对华军购(包含弹药被服等直接军事物资)全部加起来,总计金额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约占各国总军费支出的26%,若是光算轴心国部份,总数约为3500亿美元,约占其军费支出的39%。基本上,交战各国,特别是轴心国大部分的贵金属等资产,特别是其从各占领地上压榨掠夺而来的黄金等,有九成以上进了帝国国库,还外加欠下大笔战债。

至於更实际的地盘领土收获,看看地图便知。

这样的损失,这样的收获,他陈天禾还能要求什麽?能有这些收入已经很满足了。如果还要求把战争再拖下去,那可是要折寿的――这禽兽陈天禾忝不知耻地如此想着。

※※※

这场二次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苏联与英国也就不说了,前者消灭,後者基本可以无视。

新兴国家德日跃上世界强国舞台,但是其惊人损失――与前世相比德国要少些,日本则是加倍――使其至少必须安分守己20年。那几百万阵亡者就不提了,各国受伤名单中其实还包含数百万重伤致残者。这些人失去了劳动力,却还是活着,依然会造成政府的巨大负担,政府还不能不管不顾。

陈天禾更是清楚,德日的损失虽重,但远未结束。他们以後在其占领区还需要面对後续的人力物力消耗。其军队的严重损失使其对占领区的统管能力减弱,而这会进一步增加游击队的骚扰力度,反过来再增大其军人消耗。这是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而美国,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如此惨重的伤亡与经济损失,又没有获得成果。恐怕其内部的动荡与政治清算要持续好一段时间。其整体国策也会变得较为内敛,而不是那麽的咄咄逼人?

更大的重点在於战争对产业的破坏。同盟国与轴心国均大肆轰炸对方的城市,德日的城市破坏均相当严重,虽然靠着帝国大力支援而没有战败,但城市的破坏却因为战争多拖了三年而变得更大了。战争後期德日主要是靠自制或者进口的喷射机阻挡盟军轰炸,又加大从中国进口的物资,才能撑到美国停战的。

至於美国,其遭受的破坏程度没有德日那麽高,但也是非常惨重。其中原子弹的轰炸造成的损害是相对较小的。美国虽然遭受多次核攻击,但是真正针对城市的只有头两发落在纽约与底特律而已,後面的四发则是针对重轰炸机工厂、核工厂、乃至於巴拿马船闸。真正造成美国城市损害的,主要是德日联合对美国核工业突袭的後续效果,东岸德国潜艇的轰炸航班,以及西岸的几次日本空母空袭。而西岸的日本毒气袭击,虽然造成大量人命伤亡,但是对物资财产的破坏反而是较小的。要重建这些被破坏的城市,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与数以百亿计的投资。

总的来说,美国依靠其根本国力上的巨大优势,伤亡与损失还是五大主力中最低的。外加又没有占领区的牵绊,因此在可见的未来里,美国毫无疑问将会是首先恢复实力的国家。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美国即便能够首先恢复,也不可能达到前世中那样的高度了。人力物力损失倒是其次,重点在於美国并未赢得战争,因此也就失去任意调度宰割世界各国资源人力,将其整合进美国经济体系之内,为美国创收赢利的资格了。未来的美国,将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脚印的自己创收赚钱。说起来,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而现在最接近拥有这种将世界各国整合进自己经济体系的资格的国家,很明显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华帝国了。

原本按照估计,帝国经济将在1946年追平乃至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地一大经济体系。然而实际上,帝国在1945年底就超过美国了。原因在於1944年下半与45年,日德先後开始轰炸美国本土,其所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类攻击让美国开始大范围地进行城市工厂疏散准备等防空配置建设,严重打击了美国的经济秩序。到了47年底,德国甚至直接用原子弹轰炸纽约与底特律,这次的打击影响非常深刻,因为它直接摧毁了华尔街这个大部份鸡蛋都放在其中的篮子。

到了现在,也就是帝国历二十五年,1948年底,统计出来的帝国总产值达到5500亿华元,而同年度的美国总产值只有2100亿美元而已(只有前世同期的78%)。如果再考虑战争结束後,美国未赢得战争而造成的美元小幅贬值,目前帝国的产值已经比美国高出45%。更不要说帝国手上还握有大量美德日等国的债权了。

不过陈天禾并无意像美国那样去整合乃至於宰割世界。实际上,帝国也作不到这点。原因很简单,前世美国之所以能建立那样的经济基础,除了战後对各国的大量经济援助外,其中有很大的关键在於美苏的冷战。美国藉着这个冷战的机会,才能把世界二分,并且藉机把同阵营国家的经济都给整合到自己的旗下。

而实际上,陈天禾在前世时就很怀疑,这冷战的世界二分根本就是美国搞出来的宣传手法。原因很简单,前世苏联在二战中损失2700万的人口,一半以上是役龄青壮,战争结束後,20~30岁年龄层的苏联男人没有几个活下来,这还没计算战争造成的重伤残。这样的国家有能力与损失不超过50万的美国打冷战?打死他都不信。红军坦克再多,再强大再无敌,要入侵西欧也是要有兵员才行。可从战争末期红军进入柏林时便有大量的少年兵与老人兵员,便可知道俄国的人力储备已经见底了。这样的损失没有20年的休养生息是无法回复的。其後苏联对外的最大规模出兵发生在79年的阿富汗战争,也只出兵10万,前後伤亡近7万而已。相对於此,美国在51年就打了韩战,出兵48万伤亡15万,又在68年打了越战,出兵52万伤亡21万。再怎麽看,都是美国自己危险的多,苏联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而已,还是美国帮忙吹起来的。

所谓的冷战,在陈天禾看来,无非是美国为了进行世界范围的贸易扩张与经济侵略,特别是美**产复合体为了维持自己在核平时期的利益,因而自己吹出来的一种国际形势。自然,苏联自己在意是型态上的偏执也是推波助澜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今世,美德日的损失都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来恢复,陈天禾也无意单方面竖起意识形态大旗来打冷战。在他看来这样和平的世界是最好的了――虽然他的产业少赚了点,不过这些军工产业已经逐渐脱手换钱了――有闲钱大搞军备竞赛,他宁可投入他的《通天路》计画。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就算美国或者帝国不打算称霸世界,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德日也未必没有这种想法。然而这种想法显然过於天真。在陈天禾看来,不管是纳粹主义、军国主义、重商主义、资本主义或者**,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把工具上升到信仰层级的人,是很典型的脑残想法。德日为何要走纳粹主义、军国主义?原因非常简单,德日两国的国土太小、人口太少、资源太少,这点实力用正常的方法根本无法夺取生存空间。两国人口都在七八千万之间,但是他们面对的既得利益者,旧世界体系,美国有1.4亿人,光人口就是任一者的两倍,或德日的总和,苏联更有1.6亿(前世有1.8亿),英国法国则各有五千与四千万左右(不含殖民地人口)。把这些加一加,就是德日任一者的五倍多,或者两者总和的两倍半,工业力差距则比人口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搞些纳粹主义、军国主义,乃至於**等举国一致的体系,他们连上台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而到了现在,倚靠帝国的帮助,德日夺得大批地盘,但是军人国民都伤亡惨重,几乎消失了半代人,则接下来的情况必然是军人式微,政治上变得更为保守,开始走向正常化体制,进行地盘的确保与建设。实际上,如果此时德日还不肯改弦易辙,那麽国家崩溃也就是可以遇见的结果了。而此时帝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头号大国,自然也不会见死不就,而是会勉为其难地扶助这两个过去的朋友,并且顺势接收两国名下的地盘以支付所需的费用。

这就是所谓的光脚的与穿鞋的,挑战者与卫冕者(既得利益者)两种阶级上的天生差距。

实际上,这个原因也是陈天禾当初在规划他的国家时,虽然走的是帝国元首制,却没有进行完全的独裁,而是建立起议会体系於内政部份放权的原因了。中国是传统的人力大国,人力资源太过充分,只要小心选择正确的路径,实际上是不需要,也不应该走军国体制的。陈天禾顶多只有模仿美国进行有限兵役制,并开放民众使用枪械武器大规模培养民兵而已。

像是美苏德日那样在战争中举国动员,组织上千万兵员的情况,也许是不得了的大事,也许已经动员达到总人口的10~15%以上,劳力人口的20~30%,但是在具有6亿人口的帝国(目前已达7亿),动员1000万人不过是总人口的1.7%不到,算不上什麽,只不过是普通小规模动员而已,对国家生产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自然,即使动员这麽多人,真要发挥作用,也要能够将其武装起来才行。但这在现在的帝国毫无问题。经过30年建设,帝国目前的工业力与技术力完全足以满足这个要求。而帝国不像苏联那样,本土没有遭到大规模入侵屠杀与破坏,经济建设不但没有被大战打断,反而搭上了二战这条船而腾飞。更不要说还在他的领导下剥削抢夺了大批丰富资源的新领土了。

简单的来说,陈天禾来的太晚,没有让中国能搭上一战这列便车。监於这个原因,他使尽浑身解数,各种阴招频出,在搭上二战这列火车的同时,硬生生将二战延长了三年,使帝国把一战没有赚到的都补了回来,还倒赚了更多。并且还重重打击了最大的潜在竞争者。

这也就是陈天禾扶起德日两国的原因了。只有扶起两国,战争才可以拖的更久,帝国才可以卖更多军火赚更多钱。只有扶起两国,把英国彻底打压下去,帝国才可以顺势接收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大国的地盘。最後,只有扶起两国,让战争打得更久,帝国才能打击最大的潜在竞争者,也就是美国了。并且这种打击还是持续性的,只要德日继续存在,美国就必须继续与德日竞争下去――即使透过战争以外的方式也是如此。

至於德国获得的北非与欧俄,日本获得的兰印与澳洲,在陈天禾看来不过是他为了达到这个目地所支付的费用罢了。这钱还不是他出的,而是慷他人之慨从别人口袋里掏的。并且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地盘也同时是他「聘请」这两国未来与世界第二强国的美国持续对抗的後续费用之一。

现在,战争结束了,但是新领土的建设还方兴未艾。帝国领内还有庞大商机。别的不说,光是新领土的建设,就足够让帝国维持目前的荣景至少20年。至於帝国领外,美国、德国与日本等,帝国还是可以给予一定量的重建贷款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给予周边诸国。特别是属於帝国地盘的诸国大量经济援助,并协助其重建。若只是将这些国家整合进帝国经济体系,还是办得到的。至於美国、德国乃至於日本的地盘,那就需要靠进一步的经济与技术渗透了。

总之,二战结束後,中华帝国这个并未大规模参战的庞然大物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比较特殊的是,这个第一强国的军备实际上并不是最强的。例如在军队数量上,帝国包含陆海空三军在内,目前就只有维持250万常备兵,远低於美德日目前的数量,自然在战後各国复员後,帝国兵力总数肯定成为世界第一,但在兵民比例上将会是较低的――此比例仅相当於美国有50万常备兵,或者德日有25万常备兵力。而在海军实力上,帝国虽然有8艘核动力空母组成的航舰战斗群以及百余艘柴潜与核潜艇,但是总吨位上仍然远低於美日,甚至要低於目前的英国,仅略超过德国排名第四

帝国真正的优势在於其巨大到可怕的战争潜力,以及其核战力与核库存。另外就是超前概念与技术带来的庞大战力乘数优势,但是後两者并不太为外人所知。就技术而言,仅有获得相当帝国装备技术的日本,以及与帝国在俄国战场上共同作战的德国略知道一些,美国方面则只有模糊的印象。就核战力而言,帝国从未公布,但是根据47年首次公开试爆就扔八颗的情况,各国推估帝国拥有的核弹数量至少应该超过百枚。再考虑一下帝国过去几十年从世界各地?罗的铀矿数量,估计轻易不会有人来挑战帝国的威信。

而只要保持大体和平的环境,帝国即使不能靠军火交易赚钱,但依然可以靠经济开发、靠资源开发,靠国内与自己地盘上的市场赚钱。现在帝国本土加上南亚与印支的人口,总计达到12亿,占目前世界总人口的六成,这个市场可是非常庞大的。总之方法多的是,帝国现在可以回旋的空间很大,无论如何都不会找不到方法。

自然,不能统一世界,总还是让陈天禾有些遗憾的。不过这也没办法的事。

※※※

实际上,陈天禾曾在47年美德开始互相投掷核武之时让参谋部研究过,由帝国出手统一世界的方案与计画。自然,这也只是处於大致规划的阶段而已。但这个计画曾经让蒋百里特地跑来找他,确保他没有发疯到真的这样乱搞的程度。

这个计画被定名为《共工计画》,取其头触不周山,致天地为之倾斜之义。计画中,帝国将以100~200枚左右的30~100万吨级热核武器,使用陆基飞弹、潜射飞弹与空射短程飞弹(射程100km)奇袭的方式,彻底摧毁世界主要强国,目前是美德日等三国的核工业、重工业与军工业中心――估计总投掷数量不超过200枚――然後动员两千万部队进驻各国,在低当量战术核武的辅助下摧毁其常规兵力,然後加以驻军统治的计画。

当时陈天禾的要求就是,限制双方核武总投掷当量在5亿吨以下。这是为了避免造成核子冬天。当然核冬天这种说法在此时并不存在,因为此时大气环流研究仅处於非常初期的阶段,尚有待於新式电脑的普及。因此陈天禾只是给予一个硬性指标,却没有给出原因。

这个计画在初期执行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目前没有任何国家防的住帝国的核奇袭。而帝国预期承受的核报复为5万吨以下当量原子弹不超过10枚,并且有把握拦截其中的七成以上。没有任何轰炸机,甚至是美国的超重爆或发展中的喷射轰炸机可以通过帝国由地基与飞船雷达网与浮空飞弹堡垒组成的空中防线,唯一可虑的是德国拥有的可发射核导弹潜艇。但目前根据所知情报,德国的U6D潜艇每艘也只能携带一枚飞弹,又是柴潜,远不能与帝国46年建造的新式核子战略潜应龙级(目前仅建造了6艘)的单艘16枚相比,并且德国核武产量与储量不高,帝国水下监听阵列、柴潜、核潜与携带反潜直?机的驱逐舰足以拦住一半以上的目标。

由於有这样的超前技术,没有一个参谋对《共工计画》成功率有任何怀疑。众人唯一的争议,在於其後续的计画,即《女娲计画》之上。

《女娲计画》,取其炼五彩石补天之意,乃以核战力与常规军队摧毁各国战力,并将其占领之後的统治计画。由於这两个计画本身的机密性,因此仅由军人,也就是参谋本部负责此二计画的高参进行研究。而这些人分成数派,从最激进的彻底毁灭帝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先进地区人口与工业,使之始终维持在农业时代,到保守的於各国各地建立总督与武装贵族分封体制加以统治的都有。问题在於,所有人对计画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帝国能否持续长久的统治――至少持续五十年――分成乐观与悲观的两个极端。乐观者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举出清朝统治中国的方案作例子。悲观者则觉得绝不可能,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也将无法接受,他们举出的是法国与美国革命的例子。两派吵的非常热闹,但始终没有一个能受到众人一致认同的结论。当然这也许是因为参与者都是清一色的军人,而没有正经的政治经济学家在内的关系。

不过陈天禾并没有要求参谋一定要得出一个结论。有方案就够了。自然,参谋之间的争执,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到最後,这个方案并没有执行。

实际上,随着时间流逝,《共工计画》的成功率将越来越低。这主要是各国开始逐渐加大核武储备的关系。参谋建议,如果要执行,最好在1950年之前,超过这个时间,可能遭到的核反击将会指数上升――即使几国无法攻击帝国本土,也可以用原子弹反击入侵的帝国常规军队。

但是既然连参谋部自己都对女娲计画产生了争议,那麽也就代表这个计画并不肯定能成功,或者说并不肯定能达成最初想要的效果。既然如此,陈天禾也就断了这种念想。毕竟统一世界本身只是手段,并不是他的主要目地,整合世界的力量来对抗恐怖大王的袭击才是。如果统一世界需要消耗大量资源,结果也只是造成对各国的持续压制,而不是能整合世界各国的力量。那麽这样的消耗就是反效果,他不如把钱省下来多造几条通天路,或者加速开发重型太空船来的实际。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共工计画》与《女娲计画》最後被束之高阁,所有参与计画者被要求终身保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帝国历二十五年,1948年底,世界恢复和平。没有获胜的胜者开始忙着舔伤口,并且巩固地盘。而没有失败的败者,也开始收拾自己家里的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