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执掌实权 I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6

() 1973年初,我到了平壤近郊的一处休养地点。这是党中央修建的第一个休养地,没有几个房间,但非常适合写作,1961年第四届党大会时我作为秘书室秘书已经去过一次。这段期间,党中央的实权逐步转移到金正日手中。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北朝鲜,大家都明白了,金正日就是接班人。

对金正日的溜须拍马也逐渐多了起来,一部分人甚至说是与金日成一起抗日的元老们选定了金正日做接班人。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别说没有一位元老有过那样的想法,即使说有,只要金日成表示出哪怕一点点反对,金正日都不可能接班。

世袭已成既成事实,也意味着个人独裁体制必将长久化。金日成没有现代政治意识,同时封建意识浓厚,想把权力传给儿子金正日,金正日呢,也有从父亲那里接班的野心。

1974年2月举行的党代会批判了金日成的弟弟金英柱,批评他没有事业心,没有好好辅佐金日成。金日成批判金英柱,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金英柱最终被降为副总理。

我所知道的金英柱是个诚实、有个性的人。金英柱曾留学苏联,对西方生活方式并不排斥。从这一点上说,他比金日成还要强,金正日更是没法与他的叔叔相提并论。

金英柱在权利斗争中败给金正日是必然的。宣传秘书和国际秘书是金英柱的左右手,他们都曾留学苏联,反对极端左倾,不喜欢个人崇拜。金英柱像相信自己的生命一样相信两人,结果两人被驱逐之后,金英柱的根基立刻不稳。

金英柱被降为副总理仍不能让金正日满意。后来金英柱又被赶到了两江道一个山村里,软禁了起来。

从那时开始,直到18年后的1993年,金日成仍没有打算为金英柱平凡,不过彼时的金英柱已经完全对金正日构不成威胁,金日成就把金英柱接回平壤,让他做了形式上的副主席。境遇与软禁时没有什么分别。

从被软禁地回到平壤后,金英柱说,“灭金正日的是黄长烨”,金英柱对朝鲜情势的不了解已经到了那个地步!金日成曾经说过,“金英柱不狠毒,所以与叔叔相比,金正日狠毒是他的优点”。1974年,金正日掌握实权之后开始对金日成的“造神”运动。

金英柱曾经提出10大原则,金正日则将十大原则引到偶像化金日成的方向。另一方面,为了偶像化自己,金正日也用上了所有的手段。党的组织机构捏造事实,说金日成小时候就具有领袖素质。金正日一方面在各地建金日成铜像,建“史迹”,另一方面在全国开展发现“口号树”运动。(金日成当年领导游击队从中国东北进入朝鲜境内活动时,曾把树皮撕开,上面刻上“金日成将军万岁”、“祖国独立万岁”等口号,那些树被叫做“口号树”。)

数十年过去了,口号树根本不可能还保留着。但是各地居然都报告发现了大量的口号树。虽说都知道是谎话,但是也有点太过分了。在日本帝国主义时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发现了“口号树”。

我在休养所一年有余,有一天金正日打来电话。“休养所要进行大规模建设,您去另一处”。我走后在休养所内又建造了几幢“特家(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别墅)”。我跟金正日说,休养所太远,还不如回平壤,直接使用最高人民会议的办公室。金正日同意了。

我回到平壤,见了金日成。我向金日成提议发表关于主体思想的新文章,但是金日成却犹豫了。

“能说我比马克思和列宁还伟大吗”,

我当时还不知道是什么理由让金日成突然没有自信起来,我猜想可能是我说要彻底改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让金日成有点胆怯了。但是后来发现事实与我的猜测完全不同,真正的原因是金日成的小舅子和秘书室室长合起来在金日成面前诽谤我。

与金日成不同,金正日对新思想很关心。金正日也不喜欢金日成的小舅子(金正日后母的弟弟)。金正日当时已经组建了“216号室”,专门为金正日写东西。2月16号是金正日的生日,216室的人大多记者出身,善于写文章,但是都不能算得上学者。金正日对我的哲学报告很感兴趣,我对金正日说,我的想法已经被金日成拒绝了,还是先放到学校只是当作哲学课题来研究更好一些。

“那么,黄老师将期间所有的研究资料都送给我一份”

“知道了”。

我把三年半以来写的文章都整理好给金正日送了过去,包括给金日成报告过的那部分。

我重新回到大学,但是党书记说我已经是最高人民会议议长,又接受金日成的指示进行哲学研究,就劝我将大学的事务交给第一副部长,然后继续哲学研究工作。

党负责书记隶属党中央组织部,是金正日派来的。我觉得那样很好,也想继续研究哲学,就去了图书馆,继续主体思想体系化的工作。当时我还开始培养后辈,我选了两个大学里才华出众的哲学专家和经济专家作我的助手。我对他们说,“你们的脑子比我好十倍。”当时我因为给金日成的儿子和女儿讲课,政治地位即使不能说稳固,至少不再有不安全感。

金日成很关心子女的教育,经常给我打电话,我也经常给金日成的孩子们举办特讲。我们家和金正日妹妹金敬姬家(张成泽妻子)走的很近,我偶尔也去给在党中央工作的金敬姬讲课。金正日和金敬姬与他们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很不好,两边都想把我们夫妇拉近自己的阵营。我对他们说,

“我们夫妇都是老师,不能干涉主人家的事情”。

我努力不与其中任何一家走的特别近,同时与两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我也曾劝说金平日(金正日弟弟,金正日后母所生)读读中国的《三国志》,我还拿三国时期晋国重耳的例子劝他,如果想保住性命,就离开平壤。

金日成将权力交给金正日之后,思考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他说话方式就能看出来,之前提到他领导的抗日斗争,他会说,“虽然我们打不过日本,但是打总比不打好。”,但是他反对过分夸大宣传,过犹不及。在整理主体思想时,我曾经问金日成,要不要说主题思想的根本从金日成父亲的思想那里继承来的,金日成说,没有必要扯那么远。

随着金正日掌握权力,金正日对自己的父亲开始了造神运动,金日成的想法也变了。金日成开始重修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的墓地。最让人不可理喻的是,每到节日,就领着高级干部们去自己祖上的墓地祭拜。

金日成也开始一有机会就夸耀自己的游击经历,说的好像自己在解放前就已经和苏联领袖和将军们很亲密似的。解放前金日成只是苏军上尉,怎么可能见到苏联将军呢?对自己的家庭出身,金日成也逐渐骄傲起来。

在经济建设领域,金日成设定了一些根本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并且在外国人面前吹嘘。大学建设方面也不再追求质量,而是一味强调大学数量。金日成很骄傲的自夸说,解放前朝鲜一所大学都没有,现在已经有了很多所。随着越来越骄傲,金日成自吹自擂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1974年2月19日,金正日宣布金日成的思想为“金日成思想”,是主体思想的核心,是统一了思想、理论、方法的一体化思想。

然而实际上根本没什么哲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