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自由之路XIII
作者:信王朱由检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011

() 本周轮到华仔出场,他和圣姑在任教主升仙前后的恩恩怨怨,小熊不预备多说。因为从小熊的认知程度来说,基本推断不外乎两种。甲种,教主是真心把位置给他,让他先在左右两极之间维持平衡态势,然后再看他势力累积,个人的造化。乙种,教主想把位置留给圣姑或是小新,但也知道凭圣姑系目前的实力,或是秉性,人缘,一下子上位了,怕是会招致元老派反弹,于是先推出属于中间派的华仔做缓冲,等未来圣姑系羽翼丰满,再顺势接班。这两种推断谁更接近真相,那只有教主心里有数,小熊个人认为,如果华仔不是传闻中教主的亲生仔的话,那么乙种应该是正选。

华仔新手上路,面对跋扈惯了的圣姑系,有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人之常情,加之左右的大内总管和被迫养病的花帅确实都和圣姑不共戴天,几方合力叠加,最后一起作用到华仔身上,促成激变,一点都不出人预料。至于圣姑系自身到底有没有抢班夺权的计划,大概只有天晓得。

小熊并不关心以上这些,今天要说的是华仔是如何被元老派用步步为赢这一招,逼落擂台的,这才是重点。

四大天王一去,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花帅和鲁班。本来在教主末期,一个被迫生病,一个被逼检讨,军权和教务院都已被隐性剥夺。但等四大天王一去,华仔的内心是想尽快坐稳,客观上需要有元老出来为他这样的年轻人站台,营造正统氛围。于是二老复出,占据了有利位置。而随着华仔对四大天王系统揭批查的开始,二老势力开始扩张。为什么呢?因为天王系垮了,那各处空出来的位置就得有人填,谁填,华仔班底都是刚搭的,哪来那么多新人手,只有元老系有大批现成的五七干部,可以抽调立马顶上,一来二去,就变成了华仔在前头打枣,元老在后头拾荒。

有了初步势力回潮,两位表演艺术家开始在华仔耳边吹风,说什么沧海才堪大用,最好是能让他回来帮你。总管,华仔他们都是教主的好学生,开头自然不肯。转过年来,临近不群的死祭,黑风口又放出风声,承天门那又开始动,华仔他们很紧张,二老乘机又跳出来敲边鼓,唱红脸,说什么人心不顺会影响幼主大位的话,华仔的心就动一下,但还不松口。然后是开教务会议,白云城主出来唱白脸,抛出一个大议题,说承天门事变要翻过来。当然二老一开始就知道华仔不会同意,这个大议题不过是虚招,真实目的是后头的副案,淡化承天门可以,但沧海是无辜的,他根本就与事变无关嘛。让他人先出来,社会舆论就可以缓解,藉由沧海的复出,为下面含糊定调,淡化处理承天门问题铺路。

华仔一听副案,心头一暖。不愧是元老,说话就是在理,如此处理,俺既不用动教主旧法,又可以缓解矛盾。人嘛,求稳心起,智力就降低。于是华仔说了,那让沧海出来可以,但他得有个态度。写个东西来,说在承天门问题上,他和教主的看法一样。沧海多聪明,写了,但他只说自己如何崇敬教主,愿意为神教事业继续出力,但规避了具体的承天门问题,他只说自己不是组织者,而是四大天王秋后算账的受害者,作为这一身份,他不便发表过多感言。书信上去,加上二老又表演一番,差不多就行了。白云城主又出来吓唬人,清明一周年可就快到了,华仔权衡来去,算了,这封信马马虎虎就过关了,下发到县团级,让大伙看看沧海是支持教主遗命,也就是支持我的人。沧海复出成为定局。

沧海一出,立马开暑期档,一是开科取士,收天下人望,二是让团长入主吏部,借着翻案潮,斗翻了郭靖。华仔一系,这时想买后悔药,都没处买去。再到下一年年头,吏部得手,青城派出第二招。

文宣造势上场,礼部之争开始。沧海手下五匹头马轮番上阵,围攻华仔手下新贵,由康老那过档而来三金哥。一方称此战为真理大讨论,另一方则称此战为五胡乱华。小熊认为这说法倒是比较贴切。这五位细分的话,吏部尚书团长,清华头头阿立,教科院小实,同是出身团系的三巨头,属于青城嫡系。伟哥是教民报总编,亲团长。

树丛复杂些,本是教主的人,和陈夫子,历风雨三人组师出同源,但在革兴前后失宠,陈夫子他们上位,红旗派总舵是教科院下属的哲科学部,期间风风雨雨,三虎系和红旗派联盟垮台,圣姑系上来,总舵摆在文化部,学部边缘化,树丛接着吃冷馒头。等沧海复出整顿,树丛带艺投师,进入教务院下的政研室,时有七君子,来自两头,康老系的三金哥带头,沧海系的立群带头,大目标相同,围攻圣姑系,但小处两派又摩擦,树丛选站在沧海系边。好日子不过半年,圣姑反弹,沧海下野,七君子里,三金哥那伙跑去华仔那儿,好歹有个落脚处,沧海系苦了,被圣姑系死咬不放,树丛心眼又活动了,于是反戈一击,骂起沧海来。但就算如此,圣姑已有姚天王这样嫡系,树丛半路来投,不见重用。再半年圣姑又倒,树丛又面临二选一,华仔那已有三金,俺和他不对付,沧海的回头草,有铁哥们立群在,或许还可以一吃。托力群,胡子连番带话回去,青城派里,团长他们不肯,一次不忠,百次不容,让他团成一团,圆润离开。但沧海是好人,用人之际,既往不咎,回来。学部从教科院单划出来,组成社科院,由他执掌。攻华仔,他是特别卖力,但日后他的社科系和团系也是势成水火,80年代篇再说。

接着说五胡乱华。这攻那守,你来我往热闹非凡。预热期间,沧海出访朝鲜,看完金胖回来,没有直接回黑木崖,而是在满洲停留,一路唠嗑,说白了就是吹风,为讨论火上浇油,把场子炒热。果不其然,等他回京,黑龙江巡抚首先出来挑头,要各藩表态,想制造天下围攻之势。这里头就比较有趣了,大体情形是,小镇是各为其主,鸣鼓相攻,黑甘对湘晋尤为明显,大镇则是稳居钓台,骑墙观望。当时的两江总督说了八字名言,“两边放炮,中间卧倒”。(多老道的一位股神,可惜在第二次承天门事变的时候,这位还是买错期指,也等下次再说)。

文宣攻守,各镇表态,胜负虽然一时难分,但场子越来越热却是事实,作为华仔,当然很担心,很想就此打住,大家安安稳稳贵日子不好吗,难道非得图穷匕见不成。沧海早就看穿他的心肝脾肺肾,于是故意放出缓手,提议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华仔好开心,总算稳了。经济问题也得开会,沧海借口要去新马泰,没出席。全会由华仔主导。华仔于是让老纪准备一些经济问题,大家讨论一下。没想到一开会,才知道上当,白云城主又跳出来放炮,又是承天门,历史冤案如何如何。一炮放出去,会议就炸了锅。元老派早就准备好了,各组里的暗桩,明桩全都蹦了出来。华仔他们人又少,又没准备,各自身上又都有点事,那里招架得住,加上此时外头由青城派默许的西单墙,也在大闹。一时间会场内外大有炸平燕京,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华仔慌了二老出来为自己圆场,花帅和鲁班开始扮老人痴呆,俺们年纪大了,精力不够,有事要多和沧海那样有经验的,身体又还硬朗的的教友商量嘛。华仔这正没有主意,沧海适逢其时的从新马泰回来了。华仔赶紧去找他,沧海说,那些位,年岁大喽,这几年日脚过得又不顺,喜欢摆摆龙门阵,发发牢骚,也没啥子嘛,这样,同志们的意见,还是要听,你手下那几位的错误要检讨,但也不用下台,再往局里加几个,两边平衡了就好喽。我的意见,胡子一个,岳夫人一个,城主一个,团长一个,这样一来,你四个,我四个,两桌麻将刚刚好,我们袍哥说话,硬是要得。

此时此刻,华仔还有什么主意,一步错,步步错,没得办法,只好如此。之后就会开全会之类的事,胜负台下已经分出,台上无非走过场而已。再到下一年,总管,阿德,阿联,老纪继续被排挤。借口总管不能一心二用,内卫指挥权被夺,原岳系的德中回来接棒。阿德的燕京卫被手下的小林子顺势顶上,军部方面,老一辈有聂人王,蔫帅,长脚仔,新一代有青城派以廷发,正文领衔的四小军机,阿联加上阿振那里够看,老纪,河南那点事要他反复交代清楚,教务院人家的谷子地,独臂刀早把他的行李给打包邮寄出来。原先那些没表态的地方藩镇一看,那炉火多,于是全都跑去烧热灶了。这时华仔再环顾左右,只剩一位陈寨主,君臣二人相对无言,垂泪到天明。最后一击,来自于给卯金刀翻案,卯一翻身,等于教主十年白干。

通观整个青城派上位流程,其实就如欣赏一部纯爱剧集。男猪脚对女主说,我们作,知道女主开始一定不肯,于是接着说,那抱一下总行,女子心态,大致不会拒绝。等抱上手了,再说做,知道女的大概还有所犹豫,于是说不做可以,但让我亲一下总行,女主顶多再扭捏一下,但最后还是会让男主吻到,话说进展到了这个份上,手上抱着,嘴上贴着,顺势推倒已然就成为定局。

本周正文到此结束,还有些体力,再来探讨一下,若是华仔能撑住,没有元老派复辟这档事,他能把神教带向何方/有种看法认为,他会是小胖第二。但据小熊观察他坐江山几年的套路,应该不是小胖型,而会是小齐型。华仔的政经模式很明显的就是以罗马尼亚为师。

举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主流政经模式道路。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一般来说是配套的,苏俄,花旗各是东西方典型代表(当然其中也有另类,政经完全不搭调,比如前南,伊朗,铁托的经济大致是抄西方,而政体是借联邦制搞平衡极权,霍梅尼的经济是抄苏俄,政体是挂三权分立壳上市的神权,具体不展开,有时间去看小熊的系列强文,塞尔维亚和伊朗篇)

西方主流模式,个人在市场里自由发展,根据收入多少,按比率纳税,税款相当于国民基金,公务员等于基金经理,拿这钱发展公营事业,海外投资,社会福利,国民保障诸如此类。做得让国民满意,大伙投票,让基金经理再多干几年,不好就换人。这种权责明确,具体也不展开。

还有苏俄首创的东方计划模式,个人创造出的所有价值,全得交给国家,理论上是全民积累,全民所有,事实上就是被经手人给A了。这笔钱如何打理,以工资形式返还一部分,至少够你全家有口饭吃,剩余部分自然就是先锋队的。但其中有个问题,这种模式讲究高积累,返还的余额往往不够,碰上经济形势不好,更是雪上加霜。这时为了不让人民因入不敷出而踢翻汤锅,经手人就需要从准备A掉的部分里适当获利回吐,做财政补贴。如何补,比如,维持生活的农产品价值5元,而工资只有3元,那在统购统销当中,政府就会用5元去农村采购,然后在城里的国营商店用3元卖出去,维持城乡基本生活所需。这套法术,一开始时还玩的转,而且被作为社会优越性大肆宣扬。但越到后头越不行,因为本身的弊病,缺市场,僵化症,贪腐渎职,粗放式生产出的产品,国内消费能力不够,海外又没有市场,人口膨胀等等,到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财政补贴已经负担不了全包式的国民穷保障了,此时就算不A了,所有钱投出去,也填不平这个坑。这是要命的结,需要想办法来解。

办法有四种,一是苏俄式,堤内损失堤外补。国内问题用对外扩张的办法解决,西班牙内战给他带来滴血黄金,二战让他拿到中东欧殖民地市场,可以把国内那些粗级工业品倾销出去,也可以掠夺大批廉价的农产品,亚非拉独立潮,让他赚了盘满钵满。走三次运,已经算是上天照顾,到了陷入中亚,扩张不灵,国内经济病再度发作,没有外来加餐,大限就到。

二是主流模式,也就是中东欧模式,他们不可能走苏俄道路,向外强行扩张,只能从内部来打补丁,思路是把经济松绑,搞得活泛一些,希望通过促经济增长,提高国民收入,加强国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自身消费能力,然后逐步打开市场控制,从单轨到双规,再到最后并轨。目标就是想把原先的财政补贴包袱给甩掉,把政府穷保障的义务给解除,国民抛还给市场,先锋队只担任税务官的角色。想法很好,但经济的增长,一不代表每个国民都可以从中受益,会捣鼓喝上头口水的能有几个,绝大部分仍然拿原来那点死工资过活,二经济本身也不是想长就能长的,那有一路长虹的便宜事,即便是有,到时经济一热,必追加投资,货币投放量一大,通胀就来,波捷这路以计划中的理想方案来搞市场的,大体结果是,经济增一点,刚想开市场,涨价随之而起,国民吃不消,社会立刻动荡,循环往复,中东欧这票兄弟包括80年代的神教,就陷在这个局里,怎样都走不通。

三是罗马尼亚式,小齐上位是在波捷首轮改革之后,他看见了其中的弊病,不想走这条路,苏俄式的扩张,他当然更不行。他有新想法,旧体制不去动,另辟蹊径。搞新经济,借外资赚快钱。开始几票还行,农机具配轻工业,全用外资,新技术来搞,出来的产品,国内能用,国外能销。几次下来,还了外债,还有盈余,拿这些钱填到旧体制的窟窿里去,又可以对付一阵,国民还说他好。罗马尼亚在60末至70末那段时期,在外人眼里也算是个小阳春,当时的华仔就眼馋这个,不动旧制,又有新增长点,双赢是最美,加之国际态势,小齐是花旗国在中欧的朋友,和当时神教的境遇几乎一样,无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以罗马尼亚为师,都顺理成章,于是才有华仔当政那几年的洋跃进,核心就是借外资,搞新经济,重点是放在化工与纤维。后来因为沧海上来,华仔的罗式道路就半途而废了,青城派后头玩的是波捷式,罗式到底能否走通,看看后来的小齐就知道。人不可能永远走运,第二轮外资进来,搞炼油,结果厂房,机器,员工摊子铺开,原油不够了,又不能停,一停就亏。只好再去中东买高价油回来炼,期间还款头期又到,国库一见底,只好拿基础农产品出去套汇还债。玩到最后等于赌徒赌命,全指望炼出成品油来,拿出去卖了,换回钱来,填上帐目。结果又赶上那个国际油价大跳水,炼的成品油,根本卖不出价钱。这时小齐一看,钱没了,粮没了,什么也没了,幸亏华仔没机会和他一块混,不然血色圣诞华仔也悬了。

最后一种也就是神教式,90后的神教二轮改革。这套路数也不是凭空出来,而是从俄国舶来的。当年欧洲变色,新共和也有真假之分。真的,例如波捷匈这批,以下克上,彻底转型。上来之后,政经体制走向西方,不用多说。对过去几十年被先锋队借用全民名义侵占的国库资产,A了的追讨,剩下的,或是交给工会,或是信托基金,抑或是外资银行,由这些独立法人来打理,边上有政府监管,钱生出钱来,就用作社会福利。

还有一种,革命不彻底,像俄乌白这类的,自上而下式,他们在处理旧国库时就不同,表面上是一步到位,人人都有认购卷,从理论上每个国民都可以拿认购卷再贴一小部分现金,去买原全民所有的国企股份,但在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老百姓既没存款余钱去贴现购买,又不懂什么国企股票的优劣好坏。玩到最后,有钱有眼光的,只有两种人,旧体制下的官人和戈氏双轨期期第一批先富起来的暴发户,这两种人联手在市场上低价吸?,然后再去低价认购国企,最后就形成了寡头新贵集团,俄国百姓几十年累积起来的财富,就被人合法转移了。此类国家在政体上虽说进了一步,但根子还未解决,所以需要二次颜色革命。

神教后起,直接抄袭,90中后期就开始搞国企改制,目标无非两个,一是人事脱钩,二是资产转移。人事一剥离,变成新型股份制企业与员工关系,公家就可以抽身事外,既然不是公家的人了,原国有穷保障就可以顺势赖掉,而所谓内部认购国股,买断工龄等等,摆明就是俄国认购卷劫收的翻版,而且更绝的是,整场大戏下来连教体都不用变了,最后实现了当年改制的初衷,即国民想向国家要穷保障时,就让他们要有与西方市场接轨的觉悟,而当国民想要公权时,又要求他们有东方式的思维,确信自己还在初级阶段当中,总而言之云山雾罩就对了。

小熊之所以要把整个经济史理一遍,是为了进入80,90两段时,不再罗嗦了。该歇了,下回从开始迈进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