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 广济军(五)
作者:绿林草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894

“朝堂上这不是在胡闹么”宋江怒不可遏的喊了声,把手中的朝报狠狠的摔在案几上。【百度搜索“疯狂看小说”获取更多章节】

前几日京东西路又丢了广济军,折了三五百人,所幸燕顺跑了回来。但是宋江和吴用担心,梁山军马把浑身的铁甲亮出来之后,会不会在参加过那场战斗的士兵的心中留下阴影——毕竟如今一支军队上下都穿上了铁甲,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让宋江发怒的原因。

他生气是因为朝廷发下来的朝报上有御史参了他一本,说他纵容士兵劫掠,乃是匪性不改。紧接着就是天使传了圣上的手谕,严禁他再纵容士兵在京东西路劫掠了。

“机宜。”宋江看着眉头不展的吴用,拿起那份朝报来不停的拍打着:“不靠这般手段,还要等着京东民户给王伦种田纳粮不成?养虎为患啊这个道理他还不懂么?”

“东西二府自有妇人之仁,不过你我兄弟不可妄议啊”吴用轻轻的摇了摇头:“如今朝堂的重心在北地,京东这边,两府诸公定是要求稳,不让乱了北地计划便可以了。”

宣和三年年初的时候,金国遣使同赵良嗣归。且言:金主约女真兵自平地松林趋古北江,宋朝兵自白沟河夹攻辽国;若灭后,以燕京一带归南朝,誓为兄弟之国。

赵良嗣原名马植,燕(人。世为辽大族,官至光禄卿。政和元年童贯使辽的时候,马植献“联金灭辽”之策,童贯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归宋,又献策曰:“女真恨辽人切骨,若迁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兴国可图也。”

徽宗大喜,赐姓赵,任直龙图阁,加佑文殿修撰。宣和间七次赴金与阿骨打约定攻辽,加官光禄大夫。

不过赵良嗣也是个悲剧,他祖先是汉民族燕云十六州的居民。燕云十六州自被石敬塘割让给辽国到如今,已经将近两百年过去了,他却仍然无比的热爱当初抛弃他的中原天朝。

趁着宋朝使节童贯访问辽国的机会,赵良嗣秘密晋见童贯,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这个计划的震撼力,绝不亚于三分下的隆中对。

这个计划就是:培植饱受契丹贵族欺压的女真部落。

他带领着部下,不断秘密访问女真部落,想尽办法挑起女真与契丹间的矛盾。终于,完颜阿骨打起兵灭掉辽国。

但远交近攻的策略,要有强大的力量作后盾。

如果历史沿着原本的轨迹继续发展的话,曾经远离中原的赵良嗣,将永不会想到大宋的军事力量竟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燕京之战,溃散的辽兵仍然将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女真部队因此继续南侵,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虽然拯救祖国的计划反而加速了祖国的灭亡,但马植的爱国热情和雄才大略,仍然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大名,可惜……没看清敌我实力,远交近攻就是养虎为患,撑死了是个悲剧……

不过眼下谁人也不会想到金国日后会鼎盛如斯,又是接着宋江、吴用大破南京道,朝廷诸公已经开始憧憬着何日能生擒大辽国主,献上大辽典籍了。故而五月金国使臣又来的时候,种家便带着十五万大军杀往大辽的南京道了,兵锋直指析津府。

“粮秣、兵马、甲胄、弓弩,一切都紧着北地的战事,种家一门都上阵去了,还有府州折家,朝廷的重心在北地啊”吴用语重心长的劝了句:“钤辖,丢了广济军的事情,官家也知道梁山竟然多了铁甲,也没给你我二人削职,依吴某的意思,钤辖还是继续整顿人马,好在秋后能有一战之力,收复了广济军便是。”

依大宋刑统,私藏甲三领或弩五张,就可判绞刑了。可见朝廷是多么重视甲胄和硬弩。

但是梁山居然寻月之间,就给几千人穿上了铁甲,实在是匪夷所思了些,朝廷也派了人下来清点过,因为也缴获了一两副梁山铁甲,故而天使也就信了,京东西路的走马承受也是如此报上去的,因此并未削宋江和吴用的职。

“机宜说的是。”宋江一拍桌子:“还是各州府人手不够啊继续征兵,除应天府外,各州、府都要在一个月内,编成两个指挥的兵力。各县也要一个指挥。等到秋后,如果不用兵,则继续征兵,州就定为三个指挥,县要一个指挥又三都人马。”

吴用应了下来,接着苦笑了一声:“钤辖,这梁山,怕是比想的难征讨的多了啊……”

=========

“甲胄之利,诸位也都看见了,不光是实打实的防御力上来了,而且对官军的震慑力也同样上来了啊”王伦回去就跟朱武、许贯忠和邓肃商量起这件事来。邓肃七月底的时候,接到了王伦新的任命书,去兖州判莱芜监。不过要等到寿张的棉田的事情都忙完了再去上任。故而眼下也在须城。

“匠作营的大小铁匠、皮匠,一年除了年假、伏假、月假,一年也就工作两百多天的样子,匠作营三百八十人,一年则是七十九万又八千个工,士兵的甲一副是二十个工,将校的复杂些,也就二十三四个工,一年下来,能打造板甲三万八千副上下。”这些数字,自然是蒋敬给算出来的,只不过朱武给报了出来便是了。

“再攒够了五千套的时候,发给游亦军。”王伦的手指敲打着桌面,“匠作还是不够啊,能不能再去招募一批匠作?”

“哥哥,完全用不上。”朱武回了一句。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兖州莱芜监原本一年产铁量,算上偷税漏税的,估计有一百五十万斤,但是梁山采用的跟赵宋一样的手段,都是放开了开采矿石,然后铁监从中抽取百分之二十作为税收,当然军奴等开采的矿石,则是全数充入官府的高炉的。所以虽然炼铁的技术上来了,产量也上来了,但是比赵宋一年二十四万斤的生铁产量,不过多了几万斤,估摸一年也就是三十万斤上下。

而宋庭的步人甲,可是实打实的四十八斤中。梁山的板甲,士卒用的没有头盔,而且没有腕甲和胫甲,都在三十五斤上下,三万八千副甲,哪怕是造甲的过程中,一两铁渣都不浪费,这可也是一百三十三万斤铁给投进去了。除非把所有的铁矿石都收上来,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出来这么多——三百八十个工匠都多余了。

这些工匠,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打造刀枪剑戟。毕竟甲胄实在是太耗铁了。

“嗯,是我想得简单了。”王伦点了点头,“这铁矿石的产量上不去,有工匠也白搭,就算是再把徐州利国监打下来,一年也才能收上来六十来万斤的铁,做甲胄也不够。”

王伦嘀咕完了,就在想怎么把矿石产量提上来了——必须弄点工具出来代替劳力了。

许贯忠似是想到了什么似地补充了句:“寨主,东平监出产的马驹,并不是都能做战马的,而军民所需的驿马、挽马,也用不了那么多,不若调拨一部分去莱芜监。”

“好主意”王伦一拍脑门,暗骂了句自己怎么没想到,光想着用机械力来代替人力了,居然把畜力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忘了东平监里将近两千匹种(和谐)马,每年产下来的马,只有半数做了战马,其余的都给各地的驿站做驿马或者给辎重部队做挽马了,更有甚至,肩高不足的干脆都做了肉马。

别的不说,那些做肉马的,好歹也有一膀子力气,充调到莱芜监去做拉矿石的挽马,不是正好能补充军奴的不足么?要知道,这些军奴,可都是得了王伦的许诺的,干上两年,就回复民籍,不再为奴了。

“还有。”王伦心里低估了句,你们别怨我心狠手辣“去跟裴宣说,行文各州府,各地的囚犯,只要不是犯了杀头大罪的,根据罪行,都送到莱芜监去采矿、冶铁,罪行轻的,便少干一段时间,罪行重的,就多干几年,具体怎么量刑,制度让他订出来。”他这就是用的后世的劳改制度了。

本来就是么,这些囚犯,原本都在牢笼里,虽然说环境不好,饭食也不好。但是好歹都是不用干活就能吃饭的,凭什么给他们这么大的好处。

“对了,把历场大战下来,伤残的士卒聚一聚,也送去莱芜监”

“王寨主这不好这些士卒都是在战场上卖了死力,死里逃生的编入军奴恐怕有伤军心若是如此,志宏宁肯不去知莱芜监”邓肃闻言大惊失色的喊了声。

王伦哈哈笑了两声,摆摆手道:“志宏你想到哪去了”他拍了拍邓肃的肩膀安慰了他一下,这才说道:“各地罪囚都去了莱芜监,还有军奴,这都不是什么良人,怎么不得让人看着?暂且编出一个指挥的伤卒来,成立一个莱芜监营。不是让他们下去采矿、冶铁,是帮着你管理的”

“王寨主这么说的话。”邓肃平静了下来,咧嘴一笑:“志宏岂有不从之理?忙完了这边的棉田,志宏就动身去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