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一年五十万斤生铁,换算成后世通用的度量衡,也就是四百吨,放在后世,就是个小铁厂而已,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水花来,可是要想想看,这里可是钢都莱芜眼下的莱芜监,撑死了也就才挖掘了莱芜钢铁产量潜力的一小部分而已。【】
制约生铁产量的因素,是铁矿石的开采,哪怕是有了马匹往上驼矿石,那还得分出人手来牵马不是,这些人要是都下去采矿,那产量肯定能再提升一截儿。
马车在这行不得,因为矿井里的地面实在是太过于崎岖了,挽马下井运矿石,都要一筐一筐的驼上来,根本行不得车儿。
王伦一下想到了北方如今常用的太平车,自重三五百斤,载重可是几千斤,几匹挽马下去拉一趟车,上来的可就是几千斤的铁矿石了,如果太平车能用到矿井中,那制约铁矿产量的因素,就不是运输能力,而是开采能力了。
托前生整天看小说的福,王伦知道,西方早期的铁矿,即便是工业化时代,也有很多矿井是用有轨马车的
有轨马车是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驶的交通运输工具,可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乘客和货物。
车轮和路面越坚硬,车轮运动起来越省力。所以,古代人们用坚硬的石头铺路。要考察轨道的历史,恐怕只有到欧洲去找。受古罗马和希腊人用坚硬的石块铺城市街道的启示,人们发现:不需要在车辆经过的路面全都铺上石头,只需要在车轮经过的地方铺上就行了,于是有了轨道的雏形。这种铺设方式特别适合野地里临时铺设道路。
其实最早的轨道不是凸出的,而是凹下去的。生活在农村的人可能注意到:雨后车辆沿着车辙行走轻松多了。古希腊人因此在石铺的街面上凿出槽来,甚至凿出错车道来。
与现代的钢轨相近的首先是石轨。后来开始改变为用硬木架在横木上做成的轨道。并将马车的车轮挖成凹形,正好嵌在木轨上,以免越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不仅车在木轮上行驶轻快多了,而且由于车轮的特殊加工也使得车辆运行起来安全多了。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种马车和轨道便被广泛应用了。特别在矿山用得最多了。即使是现在开矿,也得用在钢轨上行驶的矿车将煤或其他矿石从地下坑道里拉到地面上来。在没有蒸汽机作动力的时代,在轨道上运矿的,可就是有轨马车了。
王伦前生是读土木工程的,与所有的高校一样,他们是大三才分得方向,他选的工民建,但是宿舍里有选交通土建的。所以他的专业并不妨碍他去了解轨道交通。再说了,就算是书本上没有讲解轨道的具体构成部件,但是他每年都要坐火车回家,哪怕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
而且不能做木轨——几千斤的车在上面来回奔驰,如果用木头做轨道,哪怕是用铁木做,不出几天就得重新做了,得来的便宜还不够维修费的,得不偿失。所以哪怕是不能用钢轨,也得做铁轨。
生铁硬度大但韧性差,熟铁硬度小韧性好,钢的韧性最大。铁轨要求韧性较大,不然车的震动太大不说,铁轨很容易断裂,造成车毁人亡。所以最好还是能做出熟铁铁轨来。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先做个实验。
召集来了一大群木匠、铁匠,改制了一辆太平车,另外王伦把轨道的大体形制跟他们说了一下,继而王伦手一拍,几个亲兵捧着几个盘上来,上面盖着红布,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底下可是盖着银锭
王伦满意的看着被聚集起来的工匠,指着身后的几个盘道:“这里有二百两雪花银,尔等只要做得好,王某也不吝这几个钱,两日内,谁有本事把想法拿出来,写出来也罢,画出来也罢,总之是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这两百两便是他的了”
顿时下面开始窃窃私语,顿时便的嘈杂了起来,但是王伦看见了,在自己把红布揭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那副渴望的眼神,死死的盯在白花花的银上面
有个工匠在底下喊了声:“寨主可是当真?二百两”
“二百两等做出来,还有每人十贯大钱”王伦大手一挥说道——这随便悬赏的感觉就是爽。
回到厅,邓肃有些疑问的问了王伦一句:“王寨主,这轨道,到底可行不可行?”
“当然”王伦肯定的说道,但是又不能跟邓肃说,后世的铁路都是用的这个,后面一节节的车厢,只靠一个车头带着就可以了,只是换了个角度说:“志宏岂不见,村夫往日里雨后赶车,要是车轮在干了的车辙里行路,分外的省力?我说的这轨道,也是如此。”
邓肃来了梁山之后也知道了,梁山士卒投掷的那个火雨罐,以及眼下的焦炭、板甲,都是王伦给弄出来的,做出来之后,就能发现并不怎么惊奇,这是寻常物件的组合或者继续加工罢了,至于板甲,似乎就是仿制的马甲。至于他怎么想到的,邓肃就不得而知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醒悟”。
“若是寨主这个东西当真能像说的那般有用,一趟车下去,几百斤的矿石就上来了。”邓肃一脸憧憬的说着。太平车是能拉几千斤的货物,王伦也说了,只要加上轨道,载货量起码能再加七八成。但是矿井的坑道狭窄,行不得这么大的车,故而一车也就几百斤,一天下来,只要两匹挽马,就能拉上来几千斤的矿石了。
想想莱芜监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两百匹挽马,分到各个矿井去,一天得弄出多少矿石来?
莱芜监有矿冶户一千多户,光是壮劳力就有三五千人。但是过去,这些人除了要下井采矿,还要把矿石运到地面上来,做运输的可一点不比采矿的人要少,只要有轨马车可行,再加以推广,莱芜监从冶户手上当赋税收上来的矿石产量也得翻番。
过不得两天,就有人拿了图纸来了。
这些工匠,不识字的多,但是也有很多历朝工书的——即便是看不懂字,也可以看图,而且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跟这些机械打交道,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了。眼下拿了设计图来的工匠便是如此。
那工匠一脸骄傲的说:“一条熟铁轨,按照寨主的意思,是一丈五尺长,底下垫了枕木铺平。车轮凹进去了一道槽,堪堪是把铁轨吃进去。小人在家用木头做了个实验,按照这图做了个小些的模型,家中的狗儿都能拉得动几十斤重的东西”
所以说,不能小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啊。王伦没那个能力,穿越到古代就随随便便发明东西,而且每样东西都亲力亲为。譬如说板甲,他只是说了个大概把甲胄分成胸甲、背甲、肩甲、裙甲,汤隆就醒悟过来了。如今也是这般,他只是说了个大概,就用工匠把东西给他做出来了。
“志宏,把银取来先从监中官矿到官炉之间,做一道铁轨。若是怕让过往的人车给弄坏了,可以在地上挖出一道槽来嘛在槽中把这东西做出来。”王伦大笑着说道,相对于这个发明创造而言,两百两银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之前王伦也跟邓肃说了,监中每年要拿出五百两银来,二百匹棉布。但凡有人献上可用的、有效的新发明来,知监上报到许贯忠那,便可让工匠自己取赏赐。按照对生产的改进效益,把银和棉布发下去便是。而且王伦特意嘱托了,这笔钱要是能全花完,就不要给他剩下
半个月的时间一过,铁轨已经打造、铺设完了。全是生铁做的轨道,松木的枕木。
两匹挽马,拉着一太平车两千斤的矿石,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下,就这么毫不费力的从官矿一直走到了官炉
“王寨主当真是可以用的啊”邓肃一脸惊讶的看着王伦说道。不是他小题大做,而是的确太不可思议了。一辆太平车,自重有个三五百斤,加上两千斤的货物。要是往常走远路,得四匹甚至五匹马来拉车方才行得动啊
已是九月初了,哪怕是烤着火,身上都有寒气,但是此时的王伦毫不在意,哈哈大笑着:“志宏啊,半年时间,我要莱芜监不管是官矿还是民矿,尽量都要用上这个东西官矿倒是罢了,若是民矿要用的话,只管帮他们做,只需收取佣金罢了;有那做不起的,你也尽管的帮他们做了,然后让他们以采上来的矿石还钱便是了”
王伦丝毫不担心有轨马车的推广,产量翻了几番,他才不信民户还会计较铺路的几个钱呢哪怕是再心疼钱,把轨道从矿井铺到地面也是绝对少不了的,最多是从地面到高炉的一端距离他们不会用这东西便是了。
“对了。”王伦接过了亲兵手中的马缰,翻身上马道:“你大可以仿着码头来铺设这东西。大矿呢,就是港口,官家的铁轨就是河流主流;小矿就是码头,他用的铁轨,就是支流。也省得浪费熟铁和松木。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就是规划了。
要是不管大小,所有铁矿都把自家的矿井连到自家的炉窑,那莱芜监还不得乱成一团了?至于怎么规划,就是邓肃这个知监需要思考的东西了。
“寨主英明”邓肃一脸的明白过来的神情,重重的点了点头:“寨主放心,志宏知道怎么做了”
王伦满意的看了一眼,冲邓肃了声别,马鞭一扬,便朝须城去了。他肩上担着梁山全伙的生死存亡的重担,不能在莱芜监耽误太长时间。。.。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