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身世
作者:江鸿一撇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44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康熙由丁勉领着进了丁勉的掌柜室,坐定后丁勉忙给康熙跪下磕头道:“前几次不识天颜,言语行为多有冒犯,草民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心里却在问侯康熙的女性前辈。

康熙笑道:“有什么冒犯的,不知者无罪,快平身吧!东亭、图海你们都出去。”原来上次的那个武士是魏东亭,那壮汉是图海,这都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呀!

看着他们出去康熙道:“你也坐,我们还当是朋友谈话怎样?”

丁勉起身道:“这如何行。草民对皇上已多有冒犯,皇上不怪罪已是天大的恩赐了,草民怎敢再造次。”

康熙道:“好了,不要再矫情啦,再这样就显的有些虚迂了。看你如此才情,朕还想认你做兄弟呢。”

丁勉心想我可不能当你的心腹,哪天你觉得我知道的太多,或者觉得我会的太多,我的脑袋可就不保了。丁勉跪下道:“这草民怎敢?皇上是万民的天子,岂是草民可攀的。”

康熙听了心中有些不悦,别人都想和皇帝攀亲,你个小商人还说三道四的。开口道:“好啦,起来说话。”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想着去开百货商场。

丁勉起来说:“一是觉得百货集中,购者从众,有利可图。再就是认为眼下商业交流环节,流通太慢,推动流通可促百业兴盛。”

康熙又问道:“不知丁掌柜以后有何打算?”

丁勉一听知道康熙生气,说道;“计划着要增加新品种,以带动百姓就业,增加消费。还要开分店,要把影响扩大到外省府,要尽快形成自己产业链,现在已开始的是建自己的奶牛厂,并开始在京郊大规模种植玉米、蕃薯等产量高、销路好的经济作物。”

康熙听来觉得商味十足,但确实会给各产业带来巨大的推动,有些也正是现在急于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加消费这一条不太好,他为了赚钱让大家都去消费,这和节约过日子的习惯可是相悖的,终究是个唯利的商人。康熙虽是聪明,加之清朝初兴,百事节俭,他哪里听出丁勉要以消费促生产的意思。康熙又问道:“不知丁掌柜对当前的世事有何想法。”他想看丁勉对眼下时局有什么见解。

丁勉知道康熙的意思,他回答道:“草民对政局实是不敢妄言,但草民觉得我朝应大力发展手工业、工业,它们应逐步在经济民生中起主导作用,用商业来促使物品的流通,使之推动各行各业的生产和进步。大力培养算术、物理、和化学人才,着力提升对经济民生重要行业的技术研究工作,科举制度也要逐步加上对算术、物理、和化学的检试,鼓励学者、书生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工作,我大清就会在工业,手工业和农业方面有大的提升,国力自是会增强的。”

康熙一时对丁勉说出这么多的新词不太理解,话也是听的半懂。但有了以前的认识,加上对工业、手工业、商业的作用没有很深的认识,对所谓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听的半懂,总觉得这个商人一切都是为了钱,所以丁勉的一席话也没怎么在意。细想一想,虽然这个人整个让钱给迷住了,看来对世事时局混沌的很,只是做些奇巧末节还是有用的,就对丁勉道:“朕知你意不在仕,但你即已做出此番事业,你的才情朕是清楚的,你就做个工部主事吧。你不要再推脱了,平日里你也不用到衙门去,有事让他们去唤你。另外不要忘了朕还是你的股东呢!你这商场也给朕做好了,朕还等着你的花红呢。”

丁勉跪下道:“臣谢主龙恩。臣马上把花红送上。”丁勉想我这也成了官商了。

康熙道:“谁让你现在就送上的,做一行要尊一行的规矩,你只要按律经纪,合章税捐,合情求利就是,其他事情都要按例行事才是。若要有那强买强卖的,不管他是谁,要坚决回绝。另外今日里宫里买的东西都要照价付钱,回去后朕派人送来。好了,朕这就走了,你好好干吧。”

这次见面使康熙和丁勉之间互相之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康熙受封建礼教思想教育多年,从内心深处看不起商人和那些搞奇技淫巧的人,虽然丁勉这一年多来的所作所为给京城里带来一些新景象,可在康熙眼里终究是商人为了图利所为(注)。再加上康熙感到丁勉对自己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心中颇有些不快。

送走康熙,丁勉心中还有些不舒服,这封建社会还真tm不是一般的差。像今天自己已很小心了,但康熙还是不满意,再有些什么事情,搞不好就掉了脑袋。自己到这里只想平静过一生,现在看来是想的过于简单了。

近段出了两件事,一件是舅舅升任吏部侍郎,丁勉也回去和兄弟姐妹玩了一晌。

第二件事是师傅病了,丁勉忙赶往医院看望,看到师傅苍白的脸,丁勉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而自责。由于整天忙于其他事物,医院的事都让师傅操心,师傅是操劳过度了。师哥叶天士对丁勉说师傅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吃点东西也都吐出来了。师傅早就有吃东西后往外泛酸水的毛病,看来师傅是胃溃疡加重了,这在后世不是大问题,可现在却可能使师傅就此不起了。

丁勉几天来一直在医院里陪着师傅,这天舅舅也来到医院看望师傅,和他一起来的是一个中年文士。他们几人说了一会儿,就把丁勉叫到一起,一进去舅舅就介绍道:“勉儿,这是我多年的一位朋友叫陈近南,过来见过。”

丁勉施礼道:“伯父,您好,小侄丁勉有礼了。”陈近南?这人可太有名了,天地会的总舵主。舅舅怎么和他认识?这可是要杀头的。

陈近南道:“贤侄不必多礼,我看大家坐下说话吧。”

师傅说道:“勉儿,今日要你来,是要有事交代,看我时日无多,今后这“仁济堂”就由你来掌管了,这也是我们三人共同议定的。”

丁勉惊道:“师傅你怎么这样说?这是怎么回事儿?”

师傅说道:“勉儿,“仁济堂”是你舅舅和这位陈兄出资办的。当年我与你舅舅是世交,你舅舅由福建回京,力邀我到京城开了这“仁济堂”。现在看你已经成材,我们决定由你来接管“仁济堂”也是想让它在你手里更加兴盛,料想我们是不会看错人的。”

陈一炳接道:“是呀,勉儿,我是早想把这些告诉你,一直没找到好时机。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你丁家一份呢,当年我在福建为官,正值战乱,百姓涂炭,血流成河,真是我汉民族之大祸呀,如若不是这位陈兄极力维护,舅舅我也不会有今天了。只是你的身世也是悲惨,那时你们丁家也是浙江望族,你爹刚与你娘成亲,就因为“明史”一案被收监斩首。你娘费尽千辛才到我那里,生下你后就撒手去了。后来还是这位陈兄又到浙江把你丁家后事了啦。想这十几年来我是提心吊胆的,近来看你事业做的大,说着这又和皇帝攀上了,你可千万当心呐,一旦有人翻起前帐,我们都有大祸了。我想你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人前人后少些张扬才好。”

丁勉听到此言惊的是目瞪口呆,嘴里喃喃道:“这都是真的吗?我的爹娘是这样死的?”

陈近南道:“贤侄,现在告诉你这些是让你提防些官府。你还小,其他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切不可在人前露出恨意。做好医院、商场也是为百姓造福,也为将来若是有些什么事情做了准备。”

丁勉清一清心神,说道:“舅舅、师傅、伯父。我知道此中利害,我会做好自己的事情的。”丁勉对这个时代的爹娘倒没那么多亲情,只是对舅舅描述杀人的情形所震惊,也对舅舅他们流露出的对满人的愤慨而吃惊。原来这时满汉的民族矛盾是渗到骨子里的,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化解的。

自此丁勉慢慢的有些关心起时政来了,不过只是在舅舅面前才表露出来。他通过舅舅了解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甚至一些小的造反势力的活动情况。他利用到工部衙门的机会掌握了清朝的科技发展水平,并把一些主要的技术都记下来。在工部衙门里,他只是在农业、商业发展上提提建议,其他方面就没有了。他总结了清朝的科技发展特点:从上到下都不重视,科研人员少,科研水平落后。工部里官员们也是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往上爬,有几个想做些研究工作的也遭排挤。基础研究少,主要都集中在研究枪炮、火药等战争用品上,科研的原动力不足。,又等了几个月,见朝廷在科研方面一直没什么改观,丁勉觉得自己给康熙的建议他还是没有采纳。想想也是,你不做,老子做,等我超过了你,你哭都来不及了。他把工部实验场里的有用的资料抄了个净,有些实验用品他还留作己用,使他自己的实验场里实验水平又有了进步。

师傅终究没有熬过夏天。安排了师傅的后事以后,丁勉和两个师兄又各自做了分工,两位师兄分管医院和药铺,丁勉管百货商场和实验工作,有大事几个人协商解决。二师兄叶天士又拜城里法华寺的行远大师为师,据说这位行远大师医术高超,普救众生,在百姓中威望很高。叶师兄每天上午去法华寺学艺,下午回来在药铺诊治病人。

因为查无实据,张德地在被罢官六年后又官复原职了,临走时他还让丁勉再想想仕途一道。丁勉说自己无意仕途是不会变的。丁勉对张德地说道;“张大人,您此去定有不少艰辛,您可一定要保重,凡事都不用过度,眼下的时局还是以守中庸之道为好。我这里也想把百货业向全国推广,可能四川就是目标之一。”

张德地是看着丁勉一点点把百货商场搞起来的,原来还总认为这无非是商人逐利的一种方式,后来看丁勉越做越大,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才觉的丁勉这事情做的太高明了。他仔细回想一下和丁勉交往的经历,开始丁勉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自己不大懂或是看不起,后来做成之后竟是样样令人称奇,钱赚的多不说,市面上为之震动,王公贵族、部衙官员都趋之若骛,就连太皇太后、皇上、皇太后都为之所动。再回想他当时说开商场可以济市疏通、引导消费,进而促进农、工、商发展时自己还有些不理解,现在看这些话都是有深意的,这办商场确是带来了百业兴旺。这位少爷一定是受过什么高人或是神仙指点才会有此才思。现在听到丁勉要把百货商场开到四川去,他马上拉住这位财神爷的手道:“贤侄,这话可是你说的啊!你定是要去的!不若这样吧,你就随我去四川好了,事情办好了你再回来如何?”

丁勉笑道:“张大人,哪有那么快可以去做的,我这只是一个打算,成行怕还要数月方可。”

张德地道:“还要数月?不成!太慢了。这样吧,贤侄你先准备着,过几天你派一个得力的人随我去了,我们在那边先做起来,待你这里安排停当了再去指挥如何?银两方面少些也行,我到那里再去筹措。”

丁勉想想也是,他现在是一省巡抚,事好办多了。就像这京城里有康熙撑腰,事情都办的顺风顺水的。丁勉道:“好吧,我这就去准备,过几日再说。”丁勉想着真该实施向外州府发展的计划了。

过了几天,丁勉让管家李立带了二十万两的银票跟着张德地去四川了,临走前丁勉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处理方法写在纸上让他带着,他让李立根据实际情况参考自己的意见和张大人协商解决,到了四川要先把各方面的关系先打理了再干。

吴六奇也要到广东去任提督了,临走时他到丁勉这里来告别,他反复叮嘱丁勉有时间到广东来玩。丁勉突然想到《鹿鼎记》里吴六奇是在广东被人杀了,他就对吴六奇反复说要他注意安全,不要与同僚有什么争执,如遇有危险,无论如何不要认命,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救自己。吴六奇听的一头雾水。丁勉最后说道:“将军,仕途凶险,哪天将军厌倦了,可来我这商场一显身手。”吴六奇越发不明白,想这丁公子赚钱赚糊涂了,怎么竟是些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也不好多言,自告辞离去。

注:清代极不重视工商业,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抑商政策。雍正曾说过:“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若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之,则制物壅滞而价贱,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由于统治者囿于传统、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所以清朝的工商业始终发展不快。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