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宦途迷情 149大摆鸿门宴
许嘉良的上任县长王运成是个捞政绩的人物,他在任期间,搞环城路,贷款修建县政府大楼,拉投资商修建彩虹小区,搞的都是面子工程,而大坝县的经济水平是平谷市,也撤了下来。 换上一副许嘉良自己写的字‘逆水行舟!’,这是许嘉良的自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四个字没有书法家的水准,但是很大气,力透纸背,这还是许嘉良在师范时的功底,一直没扔下,有时候心乱,就靠书法来平稳情绪。古岩县当政协副主席那几个月,还跟刘主席一块学书法,因此,有些长进。字是秘书韦宏昌表的。韦宏昌说,表字的师傅都说这字没有十年功底写不出来。许嘉良只当韦宏昌这是拍马屁,笑笑,没有在意。
许嘉良来到大坝这几天,除了拜访老干部,开着到各乡转了一圈之外,就是看办公室给他找来的各种资料,身为县长,必须对大坝县有个整体了解,置于是否属实,还需要实际调查。许嘉良这几天,还接待了县里各大局局长,虽然还没记住名字,但是弄个脸熟。重点的财务局,教育局,人事局,交通局,工商局,税务局六大局局长的报告许嘉良都听的非常仔细。
许嘉良在六大局视察一圈,看的只是表面,了解的还不够,只能日后慢慢了解了。随后许嘉良又去了受灾最严重的麻岭乡。洪水引发泥石流,加上山体滑坡,冲毁了几个村子。死伤近百人。现在还住在帐篷。夏天很快就要过去,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住房问题。许嘉良深入受灾乡村视察,触目惊心,比材料上写的眼中许多。许嘉良不得不把受灾的村镇挨个走访一边,记录相关数据,让秘书写一份详细的灾情报告。三天后,许嘉良一看报告,受灾百姓,需要重建的房屋高达一千二百套住宅。县财政捉襟见肘,省里拨发的赈灾款还有二百万,杯水车薪。
在平谷县第一次常委会上,许嘉良提出,解决受灾群众住房,目前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放在首位。
县委书记顾洪涛,手里掐着一根烟,但是没有点燃,顾洪涛苦笑道:“县财政太困难,即便群众自行解决一部分,可是还有很大缺口。要是能再向上级要点赈灾款就好了。”
“受灾的不仅咱们大坝县,其他四个县虽然没有咱们严重,但也差不多,想从市里再弄拨款很难啊!”常务副县长皱着眉头说道。刘国志,四十三岁,从政二十年,在大坝颇有威望,本来王运成下岗之后,许多人都以为刘国志能顺位顶替,但是没想到,省委组织部空降来一个许嘉良,而且这个县长许嘉良才三十岁,让许多人都不服气,虽然当面不好说什么,但是都憋着一股气。常委会十个人,都把目光聚集在许嘉良身上。
“上级拨款,该争取我们还得争取,但是不能等,不能靠。这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才行。大家有什么好想法都说说,一起议一议。”许嘉良看着众人说道。
一时会场陷入沉默,顾洪涛把烟点燃,云雾缭绕的看不清面孔,对于这位即将离开的老书记,许嘉良实在指望不上了,只要不给自己捣乱就好了。
大坝县军政委程霖咳嗽一声说道:“我没什么好主意,但是,如果需要劳力,我们部队三百多人有力出力。”
“刘县长,你有什么想法?”许嘉良看向自己的副手。
刘国志挠挠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要不我再去市里跑跑?可是市财政局局长现在看到我都跑啊!”
众人露出笑意。但是都没接茬,许嘉良看了看在场的十人,心说,指望不上这些人了,还得自己想办法才行啊。许嘉良让众人回去好好考虑一下,然后就散会了。
纪委书记沈明跟刘国柱走在最后,两人低声说说笑笑。不时看向前方渐渐远去众人。
刘国志笑道:“这许县长是省里直接调来的,也许他弄从省里弄到钱。”
“省里的拨款都来了两次了,不可能还有第三次了,受灾各市都要自行解决。不过这事真要解决了,无疑能赢得民心,也是个了不得的政绩啊,老刘你也应该好好想想啊!”沈明拍拍刘国柱,大有深意的说道。
“我能有什么办法?”刘国志虽然这样说,但是眼底露出一丝兴奋。
许嘉良回到办公室,看着受灾调查报告。然后又打开网络,查查以往受灾自救的新闻,虽然查到几条,但都是歌功颂德,没有实际内容,许嘉良敲敲太阳穴,心说,还得自己想办法啊。
秘书韦宏昌见老板愁眉不展,走过来,给许嘉良到了一杯茶。
许嘉良看着韦宏昌突然问道:“宏昌,你说盖房子都需要什么?”
韦宏昌愣了愣,然后说道:“盖房子需要钱,需要地皮,需要建筑材料,需要工程队。”
许嘉良用笔写下韦宏昌说的四条。继续说道:“不错,有这四样,房子就盖起来了。地皮是现成的,不需要考虑。钱能筹集一半。建筑材料,也就是钢筋水泥,砖头,木头,工程队,这个各个村子自己就能解决。劳力很充足。木头,大坝县有木材厂,自产自销,应该可以分期付款。水泥,大坝能解决一部分,不行就从古岩用火车皮运点过来,也可以赊销。砖头,可以找本地有实力的砖厂分期付款。看起来似乎很容易解决吗?”
看着许嘉良笑了起来,韦宏昌愣了愣也笑了,心说,是啊,如此就解决了啊,本来常委会众人一筹莫展,可是短短几分钟老板就想到了办法,还真厉害。
许嘉良让韦宏昌给城建局打电话,让他们设计一种廉价安全的农村住房。并且统计出所需材料,和价格。许嘉良想了想又给李德禄这个房地产商打个电话。李德禄还指望着许嘉良给他工程款呢,听到许嘉良说农村建房问题,立刻答应下来,并且保证绝对不会超过两天。
许嘉良又问问李德禄,那里有质量合格且相对廉价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那家实力最强。李德禄一一记录下来,说,第二天下午过来汇报。
许嘉良笑笑,心说,你也不是大坝干部,跟我汇报什么。不过许嘉良的态度,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既然李德禄能给他解决问题,那暂时就用他。
三天后,许嘉良给城建局局长打电话,问他吩咐的事情怎么还没办好,城建局局长这几天小舅子结婚,忙着应酬,把事情随便交代下去,就忘到了脑后,听许嘉良一问,心里也是有点后悔,但是嘴上依然撒谎道:“正在研究,很快就能解决了,到时亲自向许县长汇报。”
“恩,那你继续研究吧,头年差不多吧?”说完,许嘉良就挂了电话。在许嘉良的心里,城建局局长的脑袋上已经划了叉,日后在调整之列。这种不作为的干部,要他何用?
其实第二天下午,李德禄就解决了问题,拿着设计图,跟许嘉良讲解,三间普通砖瓦房,所需要得人工,用料,以及价钱,说的是头头是倒,许嘉良听得很明白,忍不住夸赞李德禄两句,李德禄受宠若惊,心说,夸我没用,我要的是钱啊!钱钱啊!
三间普通民用房,在当时,所需资金两万元,还不太贵,但是许多农村家庭,连一万存款都没有,而且日后生活也需要钱,这在当时也是个大问题。一千二百套民用房,所需资金就是两千四百万。县里还有二百万救灾款,也就是说,资金缺口是两千二百万。这么一大笔钱,必须要银行贷款才行,但是日后谁还,也不能政府全部承担。许嘉良决定县财政负担一千四百万,受灾百姓负担一千万,平均每户八千元左右,如果四年还清,问题不是很大。那么现在就需要搞低息贷款。
几天后,许嘉良摆下鸿门宴,招待工商行,工行,建设银行,农行四家银行行长。四个行长事先通气,几乎一起到达县政府招待所。
工商行金行长说道:“这是鸿门宴啊,看来得大出血了啊!”
建行行长摇着脑袋说道:“上任县长在我们行,还有七百万贷款没还呢,我们是银行,不是造币厂啊!”
许嘉良在餐厅门口迎接,四人赶忙快步向前,许嘉良为笑着跟四人握手:“欢迎啊,你们可是大坝县的四大财神啊!”
四人一脸苦笑,连称不敢。
坐下之后,酒菜摆上,许嘉良端起酒杯说道:“鄙人初到大坝县,以后还需要四位财神多多支持。这杯酒,感谢四大银行对大坝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四位老哥也是劳苦功高,我先干为敬。”
四人连称不敢,心说,你甭带高帽,等下我就不出钱。
许嘉良放下酒杯,给四人让菜。然后话锋一转谈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陷入沿海,后又说道内陆,再说道东山省各市县正在蓬勃发展,虽然个别地区相对落后,但是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最后,许嘉良又说大坝,大坝县地域相对广阔,农村适合种植水稻,只是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再种植优良水稻,农业总产值翻上两三倍不是问题。然后许嘉良又说古岩县企业的发展。许嘉良给四人花了一张大饼,然后说道,受灾群众需要住房,这需要群策群力。只有生活安稳,才能谈到发展。因此需要四大财神开绿灯,提供低息贷款。
许嘉良说完,四人相对无言。
许嘉良笑道:“贷款也不多,只需要四千万,你们要相信大坝政府,相信未来的发展。这不仅是大坝县政府和受灾百姓的支持,也是对我许嘉良的支持,我是不会忘记四位的恩情的。”
许嘉良这是恩威并施,言下之意,你们要是不给我面子,我也不会给你们面子。四人自然都懂这个道理。另外,许嘉良说四千万,是留个余地,眼下大坝财政困难,解决了住房,还有其他问题,没钱怎么能行,因此两千二百万的预算多出了一千八百万。许嘉良之所以这么大气,是因为跟丁奉华等商人的接触,陵山开发区,丁奉华建厂搞设备,都是投入两三千万。因此许嘉良觉得四千万不多,何况是四家银行均摊。尤其是农业银行广大农村储户非常多,拿出一两千万,那简直就是毛毛雨。
工商行金行长说道:“四千万虽然平摊下来不多,但是以前还有不少笔贷款啊,聚少成多,就是银行也负担不起啊,还有超过百万贷款,都需要向上级报告。”
其他三人也点头称是。
许嘉良笑道:“我想你们上级领导也会支持你们的工作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大坝县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银行业也必将蒸蒸日上。这样吧,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如果不行,我会想其他办法,区区三千万还难不住我,算了谈钱伤感情,我们继续。”
许嘉良不在谈贷款,而是笑着不停的劝酒,还讲了两个笑话。但是四个行长则是坐立不安,心说,这个年轻县长不简单啊,给我们个下马威,我们还真不能得罪,人家可是省里调来的,想必能量不小。四人回去之后,一商量。出钱吧,既然省里把许嘉良调来,未来大坝发展肯定错不了。这就当先期投资了,以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呢。农行马行长说,他们银行可以出资两千万。其他三人对视一眼,说,那可不行。必须均摊。
结果第二天,就办理了贷款手续,三天后,资金全部调入县财政。许嘉良跟财政局张说,这四千万,没有我的批条,谁也不准挪用。而且其中两千五百万,马上就要花出去。财政局张哼哈答应,心说,那你就等着债主上门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