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通远府
作者:夫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37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陶宝已经忘了时间,因为在上一次他从光界中回来后,沙亭就已经没有了沙,所以他干脆就放弃了。 首发--无弹出广告

他只记得洞穴之中前后两次结冰,这样算来,他应该渡过了二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他已经来到落巢山第三个年头了。

值得欣喜的是他的《阳文箓典》终于大功告成,全文共计二百九十七字,依道法又分明、行、令、隐四大部,最多的令部有一百零七字,最少的隐部有三十二字。这二百九十七个字便是二百九十七种道法,但是陶宝已经隐隐发觉,某两个阳文混合到一起后,产生的箓法将更加惊人。

不过,纵使这样,以他这般年纪,就自创出《阳文箓典》道法,自古以来,相信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光界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陶宝的道念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御念经》已经完全掌握,一念飞出,zì yóu无碍,道光闪烁,有凝实之感。原本七个执念心魔不知何时只剩下了三个,或者因为他所修阳文箓典的关系,这三个道念俱已化形为阳文,一曰‘道’,二曰‘念’,三曰‘忘’。收获最大的却是道念之根在光界之中无形之中受到了滋养,不但壮大不少,更有灵动之意,三念可直达念河中心,上下三里的范围。

《阳文箓典》既成,陶宝每rì苦修不辍,手符越来越快,虽无基础道法那般一念即施的程度,但比起其他道法运诀却快上一分。

当rì千枝道人曾言,不许陶宝再用桃门道法,陶宝自然不敢马虎,一应桃门所学,尽数弃之不用。如今陶宝已今非昔比,对于丹腹内的道元已经控制自如。李昆所赠冰月终于可以自如运用,令他有道元大增的快感。只是浩月镜道法进境缓慢,月镜只见其形,浩月月光淡薄如纸,蒙蒙一层,陶宝也知不可强求,只能徐徐修之。

一个月后,陶宝打开洞府,眼前骤然一亮,新鲜清爽的山风扑面而来,居高临望,心旷神怡,眼前一片蓝天碧sè,美景如画。

陶宝一声长啸,纵身跃下,感受身体在风中飘落时的极度虚空感,道衣猎猎作响,乘风遁法自然展开,化作一只苍鹰,尽情在空中飞翔,盘旋!

一条巨大的白练在眼前突然出现,耳中的轰隆声越发的响亮,紧接着就是一潭醉人之极的碧sè水池,凉爽的带着水气的风打湿了他的面庞,陶宝心中生出重返人间的动人滋味,欢喜地俯身一冲,笔直地扎向水池。

碧池荡漾,犹如一面清晰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瀑布,‘噗通’一声,镜面破碎,仿佛碎裂了的玉璧。冰凉的池水瞬间浸透了身体,那种被包围的美妙感觉仿佛所有的毛孔都在发出欢呼和雀跃。紫须草在第一时间就钻出来,疯狂地在池水中嬉戏,十八条巨蟒样的草须将池水搅得怪浪惊涛,池中的鱼儿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水怪,四处游窜,惊惶失措。紫雾在水底漫延开来,转眼碧池便化成了紫河。

陶宝道念一动,四周的池水翻滚煮沸起来,陶宝脱去道衣,赤条条地在池底冲洗起来。等他洗净道体后,便美美地在池底睡了一觉。

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几天,还是几个时辰,只是醒来浮上潭面时,已经一轮明月当空,繁星如碎屑一般布满黑夜的幕。

之后的rì子,平静而充实,每rì白天,陶宝按时吸纳道元,修炼道法,主要以《阳文箓典》为主,三百基础道法为辅,兼且磨砾三大执念,尤其‘道’之一字,凝实如jīng坚,道意凛然,有桌面大小。其它‘念、忘’两字,也如瓜般大小,左右旋飞,有莫测威力。

到了夜起月升之时,陶宝便坐居洞府前的缓台,望月而思,一面吸采月之冷华,一面祭起浩月镜,不断凝练,浩月月光由纸薄渐渐变成寸芒,虽然稀疏,威力却也不弱,连紫须草的草须都轻易不敢近前。

当真是山中rì月长,久居无人问。陶宝独居孤山野峰,眨眼便是五年。人经风霜,道经磨砾,整个人的气质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若冷星,身若只鹤,举手投足间自有傲骨,寡语少言却默而自威。一派得道散修的气度。

又是一年秋中月圆之时。

陶宝登飞天峰顶,坐而凝月,只见月圆而大,明且亮,照得天地间空明洞彻,纤毫毕现,无有余漏,忽然心生感悟,左手缓缓祭出浩月镜,以镜中月光对shè天空明月,奇妙之事骤然发生,浩月镜开始剧烈的颤动,仿佛受到了异常强大的力量吸引,脱手而出,在头顶飞快地盘绕,将那五寸的浩月光华四处照shè,紧接着,陶宝惊震地看到,从明月之上shè出一道月华瞬时打在浩月镜上,使得浩月镜发出‘嗡’地异鸣,然后月华爆闪,从五寸光芒激增到一尺二,且华光凝练如柱,耀目夺魂!

月华敛去,浩月镜倒飞回来,落入陶宝手中。陶宝道念微动,抬手将浩月镜向身侧一块巨岩扫去,只见浩月镜尺二的月光之下,巨岩如冰消水逝般光化消失了。

陶宝近年很少颤动的道念再度为之颤动,他非常清楚,那块巨岩实质上比他洞府的岩壁还要坚硬,却在这镜月光之下化尽,可见它威力之恐怖之极。惊震之后,陶宝却无奈地发觉另一个问题,仅仅是这一招,就令他体内的冰月道元骤减二成。也就是说,这浩月镜他只能用上至多五招。虽然少些,不过相信,有此恐怖道法,便是一般大道士遇上也要望而生畏,头痛之极。当年李昆之所以连苏雷克都让他三分,怕得就是他月神赋道法中的这一浩月镜。

若论道法威力,陶宝深感自已所学,当属此道法最强,便是羲一阳火也相形见绌。不过,《阳文箓典》才是自己的根本道法,因为最奇妙的是《箓典》所需道元亦如基础道法般不受限制,体内五种道元皆可,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自己的持续道法的能力。

提起这五种道元,陶宝颇为头疼,松实道元因为只有三层法诀,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却无法进一步jīng炼,看似庞大,实则越来越不济事。方寸湖也是同样的问题,湖水虽阔,却不深,有成泽之兆。火核最为凝炼,近年来已经有聚火成焰的迹象。事实上,地气才是陶宝体内最雄厚的道元,如今已经有厚土之像,只是陶宝一直纠结,这道元之力算不算得桃门道法?陶宝并没有忽略冰月,只是冰月道元虽厚,却因有浩月镜,还是等于无。

幸好,陶宝所修道念之强,不说冠绝大道士以下,也相差无多,又习得道元jīng控之法,使得他的道法威力重jīng重质,非比寻常。

等到秋霜尽打,枫叶飘红之时,陶宝终于有了出山的意动。

六年过去了,也不知当rì几人近况如何,老丁身怀重宝,进境之大定是当属第一,而曹逊身为千枝道人亲传自然无所忧挂,侯文书智慧过人,悟xìng超群,恐怕也已经今非昔比。最担心的还是小妹陶菊儿,她现在是否安然呢?当然还有李茗儿、美娘子、胡非非等几个令他心中一直牵挂的女子,她们又怎么样了呢?

这思念一起,心绪便再难笃定。

这一rì,陶宝终于决定离开落巢山飞天峰,下山寻道。

陶宝将洞府彻底封死,又清理了峰上峰下自己留下的痕迹。觉得再无旁人可以留意到,才深望一眼落巢山飞天峰,向偏北方掠去。

仿若连绵无尽的高山大川,陶宝一直飞了有近半个月的光景,才穿过茫茫山岭,来到一片沃野草原。

陶宝继续向前飞行,直到三天后,方才遇到人烟,落下来后,向游居牧人相问才知此片草原是通远草原,属于北胡领地。再向前行三百里外,就是通远府。陶宝留下银纸,又得到主人家的热情款待,牛羊肉、热nǎi茶,有让已经辟谷许久的陶宝也禁不住垂涎的绝妙美味。

主人家非常热情地留他下来住上一宿,陶宝没有拒绝他们的好意,只不过等主人家人熟睡过去后,便悄悄地离开,连夜向着通远府前行。

天快亮时,通远府已经在地平线隐隐露出轮廓。草原上风寒露重,幸好陶宝的道衣不惧水火,依然干爽。离城不远,有一大队旅商,能有三百余人,马车也有三十余辆,正休息养脚,看样子是在等待开城。

陶宝离得稍远处落下,徒步前行。来到那马队旁时,故意向马队多望了几眼,登时有一汉子领着几人迎了上来。

“见过道爷。”那汉子一礼。

陶宝回礼,随口问道,“你们是哪儿的商队?”

汉子恭敬地答道,“小人季连城,我们是绵方府的商队,道爷有什么吩咐吗?”一般来说,道家都不会对凡俗下手,所以汉子倒也不怕据实相告。

陶宝点点头,说道,“你叫我陶道长好了,我想知道些通远府的情况,你可熟悉?”

季连城眼睛一亮,回身让身后几人离开去,才道:“小人常年跑商,一年总要来通远三四趟,还算熟悉。这通远府是北胡数得上的大城府,东抵朝升,东海,北接兴岭、碧山,南通绵方、连池,西去则是王林、毕家等府。城中各族混居,有六十余万人口,商贸繁华,以草原特产牛羊皮等皮货最是著名。”

陶宝问道:“城府中可有道派人物?”

季连城jīng神一振道,“当然有,通远城中大小道派有十余家,其中最大的是离原道派,其次有沨寺、观星等较大的道派,其他则是较小的道派。”

陶宝不动声sè,颌首道,“原来如此,便多谢你了。”

季连城忙说不敢,迟疑一下,小心地问道:“不知道陶道人您是哪家道派的?…啊,道长别误会,小人也就是一问。”

陶宝淡淡地道,“无妨,本道是散修。”

季连城‘啊’地轻呼,眼中闪过一丝jǐng觉,然后偷偷地瞄了陶宝一眼,突然一幅下了很大决心地样子吞吐地说道:“陶道长如果是散修的话,最好还是不要进城的好。”

“哦?”陶宝微讶,双目如电俯视他道,“此话怎么讲?莫非这通远城还有什么说道吗?”

季连城连忙解释道,“没有,只是我近rì听到传言,说通远城的一家小道派前几rì被一伙散修联手抢了,虽然没有被灭道统,但恐怕也是元气大伤,派中重要财物俱被抢了个干净,所以对于散修,城中各道派都异常‘注意’。”

陶宝闻言深皱了下眉头,谁想得到竟然还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散修之所以称之为散,就是因为他们很少抱团,否则干脆加入道派就算了。之所以发生这种散修联手的情形,最常见的原因有二,一是这家道派得罪了某个大人物,人家纠集了一伙人前去报复。其二就是这家道派藏有秘宝,一人吃不下来,所以散修们就联手行动,东西到手后才按事先约定分配。当然还有其它原因情形。

“是哪一家道派吗?具体情况知道吗?”

季连城道:“好像是寻龙道派。具体的情形就不知道了。如果陶道长要知道的话,进城后,小人就派人打听去。”

陶宝目光直shè季连城的眼睛里,淡然道:“好,我一会儿就随你们商队进城,你再帮我打听些消息。”

季连城大喜,忙道:“是是,小人这就安排。”

等到天亮时,通远府城门才缓缓打开,季连城与城门守卫递交了通条,商队才慢慢的排序进城。轮到陶宝时,城守卫兵只望了一眼,便移走了视线。看来天下的城关对于道人来说,永远都是敞开的。其实陶宝也可以zì yóu飞过城门,但每次光明正大地在城门通过,都让陶宝有种不一样的居高临下的感觉。这当然也是他的恶趣味了。

通远府占地极广,虽然人口众多,但星罗棋布,族群各异,风俗不同,所以只有在府城中心一带民居聚集,显出一府中心的繁华地位。

城中店铺、车马、住宿、酒楼等等一应俱全,街上虽然仍然有些冷清,但沿街已有早起的食铺开始冒出徐徐烟雾,偶尔还有浓香的肉味飘到街上,引人肚腹乱滚。

季连城将商队的事务交给副手,自己陪着陶宝先行,深入城中后,在一家叫做居来福的客栈为陶宝安排了房间。

“陶道长,您先在这里休息,一应用处,尽管吩咐他们,我们商队的驻地就在不远的季庄商坊,我稍晚些再来见您。”

陶宝摆了摆手道,“去吧。”

季连城满心欢喜地离开。

陶宝推开窗口,望着窗外异域的城镇,屋房连苫,比起魏国故地来,简单粗旷、浑厚无凿,自有一种天然质朴。

“笃笃”敲门声忽然响起打断了陶宝的兴致,陶宝不悦地道:“还有什么事吗?”

“屋中道友,可否开门相见?”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屋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