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下棋下出人命来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4      字数:3594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那些关系亲密无间的人,往往反目成仇,这几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刘启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储君,刘贤作为富甲东南的吴国太子,尽管是再从堂兄弟,以前从没什么仇隙,但也没有逃出这条规律的定数。

六博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流行很广的一种游戏,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置对方于死地,由棋子、博箸、博局(棋盘)三种器具组成,双方各有6枚棋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其中枭相当于王,卢、雉、犊、塞(二枚)相当于卒。

刘启与刘贤每天除了喝酒猜拳、游山玩水、斗鸡走狗外,颇觉无聊,也不知是谁先提议,他们玩上六博棋,或猜拳,或掷箸,谁在猜拳、掷箸中占据上风,谁就先走棋,谁就有可能在博弈中取得先机,他们感到很刺激。

这本来是一种无关痛痒的游戏,但双方却不这样认为,输了一盘棋,仿佛输掉面子一样,搞得很严肃,很紧张,也很较真。

为了赢一盘棋,双方把所有的力量都押上了,只见东宫的侍臣立在左侧,刘贤的师傅立在右侧,阵线分明,壁垒森严。他们从旁参赞,出谋划策,各显神通,甚至出手相助,操弄棋子。

双方高度集中精力,针锋相对,每步棋都深思熟虑,结果互有胜负,但他们互不服气,这样一来,就难免互生龃龉。

有时太子慎重起见,走棋稍微慢了一些,刘贤便催促说:“我说太子,你能不能快点?照这个速度下棋,我们到太阳落山也下不了一盘棋。”

太子刘启听了他的讥嘲,心里自然产生三分逆反,不高兴地说:“你看你,本宫稍微慢一些,你就嘟嘟囔囔,有没有一点君子风度?再说,我们不就是下个棋吗?”

“话虽如此,但下棋如用兵,来不得半点马虎,我说太子,你能不能快点?”刘贤把嘴一撇,不耐烦地说。

趁着刘贤不注意,走了一步错棋,太子迅即抢占先机,棋局的形势骤然改变,刘贤的阵脚大乱,被太子战胜一局。

刘贤一推棋子,嚷道:“这下的什么鸟棋,臭不可闻。”

刘启微微一笑说:“臭棋吧,不认输不行吧?”

“让我认输,没这个理,我从来没有认输这个概念,今天手气不佳,明日重整旗鼓,定与你决一雌雄。”刘贤挺起胸脯,不服气地嗷嗷叫。

“明日再战,直到把你赢得服服帖帖为止。”刘启看着刘贤一张憋屈的脸,心里突然产生一种非常舒坦的感觉。

“走,咱们走。”刘贤一挥手,一群人悻悻然而去。

看他们走远,张相如走近太子,提醒他说:“这个吴太子不是一个善茬,他的师傅更是桀骜不驯,一个个好像打了鸡血似的。”

“何以见得?”

“刚才下棋的时候,臣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变化,只见他们看太子你的时候,一个个恶眉竖眼,不怀好意,太子不可不提防啊。”

“是吗?你是本宫的太傅,一向事无巨细,但这件事显得有些杞人忧天。试想,刘贤是本宫的再从堂兄弟,这么近的关系,会对本宫不怀好意?本宫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刘启听了张相如的话,微微皱起眉头,似信非信。

张相如鼻子哼了一声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太子对刘贤宽大为怀,刘贤不领太子这个情就罢了,只恐怕他没大没小的,被师傅们撺掇,明火执仗与你较劲。”

刘启不语,等于默认。张相如知道他不便于说什么,扭头对几个侍臣说:“从今往后,你们几个要多加小心,绝对保证太子的安全。”

“张大人尽管放心,刘贤的师傅们尽管轻浮、骄纵、强悍,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不是泥捏的,我们有我们的底线。”几个侍臣亲身经历这几天的事情,对刘贤以及他的师傅们有所了解,觉得张相如提醒得很及时,绝不是节外生枝。

且说刘贤回到住处,气不打一处来,脱下外衣,重重地摔在床上,气咻咻地说:“这个刘启,哪像一个泱泱大国的储君?走一步棋比蜗牛还慢。”

一个师傅长得胖乎乎,肥嘟嘟,留着八字胡子,样子很凶,用右手掀起胡子,傲慢地说:“甭说王太子看不起刘启,我作为一个下人,我也看不起他,下一步棋,考虑半天,叫人等得心烦意乱。”

一个师傅两腮瘦削,眼珠子在深陷的眼眶里滴溜溜乱转,见刘贤发怒,陪着笑脸说:“这正是对方的高明之处,王太子切不可小觑他这一点,他这是以慢制快,不急不躁啊。”

胖师傅看着瘦师傅,不屑一顾地说:“高明之处?我怎么看不出?”

瘦师傅狡黠地说:“你急他不急,这一招非常毒辣,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呀。”

刘贤小眼睛一瞪瘦师傅,怒气冲冲地说:“照你这么说,本太子拿他没办法了?”

“当然不是,我们必须设法把他的心搞乱,心乱则棋路必乱,兵法云,‘将者夺其心,士者夺其气’就是这个道理。”瘦师傅阴险地说。

听了瘦师傅的话,刘贤的气消了一半,但仍然不满地说:“你小子喷起来一套一套的,说了这么多,也没说出一个具体办法。”他把目光转向其他师傅,想从他们那里寻找一个圆满的答案。

瘦师傅费了这么多的口舌,不但没有受到褒奖,反而挨了一顿奚落,脸色一红,羞赧不语。

一个短小精悍的师傅站出来,十分自信地说:“让我说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不断地催促刘启,让他快下,他走得快了,必然忙中有错。这样的话,我方必然大获全胜。”

一个年长的师傅担心地说:“这个主意甚妙,不断地催促刘启,让他心烦意乱,快中犯错,很好,很好。只是他乃一国储君,我们让他太难堪了,会不会把他惹急,俗话说:兔子急了还踹人呢,还咬人呢。”

胖师傅忍不住抢白他一句:“你看你,前怕狼,后怕虎,如何能成就大事?”

说罢,几位师傅把目光集中到刘贤的身上,刘贤把几位师傅的意见综合一下,形成了所谓“以快制慢”的妙计良策,至于能不能如愿以偿?那就要看第二天的决赛结局。

当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候,刘贤伸直懒腰,打一个响亮的呵欠,起床梳洗,用过早膳,然后坐上车,领着一群师傅,朝东宫而来。

到了思贤苑,刘启早已在昨天下棋的老地方恭候,见了刘贤,客气地说:“贤弟,今天来得好早啊。”

“为了一决胜负,兄弟想了一夜,一直在琢磨制胜之道,不知太子准备好了没有?”刘贤开口一说,便带有挑战的味道。

刘启品味着刘贤的话,觉得很不受用,皱一下眉头,冷静地说:“本宫也在琢磨制胜之道,谁胜谁负,一下便知。”

双方摆开阵势,直接进入博弈状态。太子仍然像昨天一样,每下一步棋,都非常谨慎。而刘贤采取师傅所定下的妙计,不断催促太子:“快下,赶快下。”

“慌什么?”在刘贤的催促下,刘启刚开始的时候还能保持镇静的状态,棋艺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几盘棋下来,各有胜负。刘贤不住地催促太子:“太子,快点,快点行不行?走一步棋比蜗牛还慢。”

从来没有人敢对太子说这样不恭敬的话,刘启嘴上不说什么,但心中已开始带有三分懊恼。

刘贤仍然催促:“再快点,身为一国储君,将来担当治国重任,一旦遇到紧急大事,像这样拖拖拉拉,岂不是一切都晚了?”

刘贤不断地在刘启的耳边聒噪,刘启架不住他的催促,心如乱麻,乱了阵脚和方寸,几盘下来,狼狼大败,汗珠子都从额头冒出来,不住地滚落地面。

看到刘启狼狈不堪的样子,刘贤洋洋得意地说:“太子,不行了吧?”

刘启面带愠色,不服气地说:“再来一局,如果本宫再败,甘拜下风。”

“一言为定。”

“驷马难追。”

两个人执棋再战,全神贯注,下得难解难分,到了生死关头,太子误下一招,被刘贤掩住,眼见得牵动全局,胜负立决。

刘启不肯认输,小脸一红,定要重走这一步错棋:“本宫悔一步棋行不行?”

童心未灭的刘贤哪里肯让步,无论如何不依从。只听他大声嚷嚷道:“太子这样做,有些蛮不讲理,都说下棋如打仗,棋运如国运,岂能悔棋?”

“就一步嘛。”

“甭说一步,半步也不行。”留八字胡子的胖师傅站出来,厉声喝道。

短小精悍的师傅也沉下脸,说话咄咄逼人:“都说太子仁贤,今天亲身领教,觉得盛名之下,难符其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太子,应该一言九鼎,怎能出尔反尔呢?”

紧跟着,其他几位师傅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太子理屈,一味冲撞太子,把太子说得一无是处。

“真他娘的反了。”刘启从来没有受过这般委屈,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提起棋盘,向刘贤猛力扔去。

“哎哟。”刘贤猝不及防,来不及躲避,被棋盘砸中头颅,脑浆迸裂,大叫一声,昏厥倒地。

“太子砸人啦,太子砸人啦。”刘贤的几位师傅纷纷喧闹,有的赶快扶刘贤,有的吹胡子瞪眼睛,想对太子无礼。

张相如见势不妙,大声命令几位内侍:“你们保护太子先走。”

刘启看自己闯下大祸,心里一阵慌乱,也顾不上太子尊贵的身份,在内侍强有力保护下,仓皇走了。他直接跑到薄太后处,躲了起来。

再看从遥远的吴国来到京城朝贡的刘贤,鼻息全无,死于非命,这真是祸从天降。几个师傅围着他们的小主人,放声大嚎。一边嚎哭,一边诉说:“王太子呀,你死得好冤屈。”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朝廷应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