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为官入都受肉刑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4      字数:1602

几天后,郡守定谳淳于意肉刑。肉刑是一种带有野蛮色彩的刑罚,从夏、商、周、秦四朝开始,一直沿用至西汉王朝,其中黥(刺面涂墨)、劓(割鼻)和刖(斩左右指)三种肉刑不但摧残受刑者的肉体,常常使受刑者痛不欲生,形同废人,深深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

朝廷刑律规定:凡是做过官的,肉刑一律到长安执行。因为淳于意做过太仓令,故而对他的刑罚必须到长安执行。

消息传到吴献和那些死难家属的耳朵里,他们大摆筵席,弹冠相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消息传到淳于意的家里,从妻子到五个女儿,全家哭成一锅粥。

到了与亲人离别的时候,即使眼前阳光明媚,杨柳婆娑,黄鹂鸣翠,全家人都无心欣赏,一个个哭成泪人。

淳于意看着哭成一团的五个女儿,不禁悲从中来,喟然长叹:“哎!可惜我生了一堆女儿,遇到紧急情况,没有一个有用的!”

听了淳于意这些令人心碎的话,妻子和五个女儿哭得更加厉害,她们的哭声感动许多旁观的百姓,尤其是那些平时被淳于意看过疾病的人们,无不为之泪下,甚至连押解他的差役,也为之流下同情的泪水。

就在淳于意唉声叹气、泪流满面的时候,十五岁的小女儿缇萦挺身而出,走上前来,出人意料地说:“爹,我虽是女流,但未必不如男子,我愿意随爹一起去长安,上书皇上,替你洗辩冤屈,平反昭雪。”

“就你?”淳于意没有想到小女儿缇萦如此勇敢,心中感到一丝宽慰,但从临淄到京都长安,有两千多里路途,不仅遥远,而且艰险,因而小女儿刚刚提出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立即被他否决:“这不可能。”

“缇萦,尽管你自幼聪慧,知书达理,但去遥远的长安,这无疑是给你爹添乱。”听说小女儿要到长安为淳于意鸣冤叫屈,缇萦的母亲觉得不可能,也不同意小女儿的要求。

缇萦柳眉倒竖,杏眼圆睁,以死相求:“如果不让女儿前去,女儿便死在你们的眼前。”

“缇萦,你怎么这么倔强?”淳于意板起脸,呵斥女儿。

“缇萦,你就别去了。”母亲和四个姐姐纷纷好心劝阻,旁边的百姓和差役也纷纷劝阻缇萦。

无奈缇萦心如磐石,不为所动:“不管你们说什么,女儿去定了。”

差役看她人小志向大,怕闹出人命来,只好勉强同意带她前往:“你去可以,但万一中间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把丑话说前头,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你们同意我随爹前去长安,我感激都来不及,哪会找你们的麻烦?至于中间出现意外,救不下爹,当然与你们无关。”缇萦虽然小,却非常通情达理。

差役被缠不过,只好催促她说:“那你抓紧准备一下,我们马上要出发了。”

全家人回到家里,给淳于意和缇萦父女俩准备几件衣服,凑足盘缠,然后叮嘱两个忠实可靠、勤快机灵的家仆,让他们一路保护好父女俩。就这样,缇萦跟着差役和父亲上路了。

缇萦随父进京的消息传到吴献等人的耳朵,他们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只有十五岁的黄毛丫头,还能翻了天,岂不是大笑话!咱们就等着淳于意受刑的好消息吧。”

经过千难万险,缇萦一行终于来到长安。差役把淳于意移送监狱,然后返回。剩下缇萦领着两个家仆,走在长安大道上,举目无亲,心中倍感凄凉。

正当她在街道上漫无边际行走的时候,前面来了一位公差,她顾不上害羞,迎上前去,落落大方问道:“这位大哥,请问皇宫在哪里?”

好在这位公差淳朴厚实,停下脚步,详细给她做了回答,好心劝她说:“看样子你是外地人,不知你找皇宫所为何事?”

“我想找皇上诉说冤情。”

“找皇上诉说冤情,那可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找。”

“唉,难呀。”公差摇着头,走开了。

缇萦按照公差指示的方向,向前走去,走了好长时间,才看到巍峨恢弘的未央宫,只见魁梧的侍卫手持长戈,站在宫门口,不断有官员拿着名刺,进进出出。

她认准地方之后,买来竹简、毛笔以及砚台,到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与家仆住下来,自己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字斟句酌,写成诉讼状。她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