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千里追击无所获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4      字数:3260

在薄太后强有力的干预下,刘恒罢了御驾亲征的念头。他命令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率领建成侯董赤和内史栾布,领着大队人马,迎击匈奴。

匈奴侵入塞内,骚扰月余,上郡、北地以及陇西的兵马与匈奴兵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迟滞他们向内地继续推进的脚步。

当匈奴听说大队汉兵来增援边境,谙熟军事的老上单于挛鞮稽粥立即意识到:此次军事行动该结束了。他看着如影随形的中行说,笑着说:“听说汉朝大军正向边境源源不断开来,寡人真想集中兵力,与他们大干一场。”

中行说长期跟在他的左右,对他的心思揣摩得很清楚,冷静地分析道:“大单于雄才大略,英勇无敌,此次军事行动已经达到骚扰汉朝边境的战略目标,把汉朝君臣搅得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焦头烂额。臣也想与汉朝大军正面大干一场,但汉朝军队实力并不弱,汉朝的将领又都能征善战,与它决战会造成我军重大伤亡,不符合匈奴的根本利益。”

“看来匈奴还不能从根本上打败汉朝,汉朝也不能从根本上打败我匈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谁也吃不了谁,而且寡人估计,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下去,一时半时难以改变。”

“我们必须利用马背民族行动较快的优势,采取飘忽不定、来去自如的骚扰战术,让汉朝防不胜防,等他们把军队集中到边境,我们早已远走高飞,弄得它晕头转向,疲于应付,从而达到拖累它、拖垮它的战略目的。”中行说的确有些能耐,思路清晰,头脑清醒,能够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形势。

听了中行说的良策妙计,老上单于挛鞮稽粥果断下令:“撤。”

有了老上单于这道命令,匈奴兵纷纷收起毡篷,把掠夺来的人畜、财物装上车,非常有序地运回匈奴。来无踪,去无影,这正是马背民族机动性强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当张相如的大队人马赶到边境,匈奴兵早已不知去向。没想到汉朝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调集兵马,从遥远的内地千辛万苦赶到边境,不知耗了多少钱粮,竟然连一个匈奴兵人影都没见到。

前将军董赤的双脚踏在汉匈两国交界处,环顾四周,只见除了匈奴兵抛弃的一堆堆带不走的财物、一些羸弱的牲畜以及横七竖八躺在地上被杀害的汉人尸体,什么也没有,心中茫然,不知所措。看到这一切,将士们火了,骂什么脏话的都有:“娘的个*,匈奴人真是生性残忍,又狠又毒,禽兽不如,看把我们的边境糟蹋成什么样了?”

“匈奴人又刁又滑,咱们不来,他们不走,咱们一来,他们拔腿就走,真是他娘的混蛋。”

“狗娘养的,有种一决雌雄,别跑。”

大将军张相如接到匈奴兵逃跑的消息,两道白色的眉毛紧紧地皱起来,暗暗思忖:“大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赶到边境,竟然连一个匈奴兵的影子都没看到,这要是回去之后,如何向皇上交代?”

想到这里,他果断下令:“命令前将军董赤,向前挺进。”

传令兵很快把命令传达给董赤,董赤领着前队,深入匈奴五六十里,一路上天苍苍,野茫茫,看不见袅袅升起的炊烟,看不见成群结队的牛羊,看不见澄澈透明的小河,估计匈奴骑兵已经走远,便命令部队停下来,埋锅造饭。

在这寒冷的冬季,在这寥廓的塞外,将士们即使想寻找些干柴取暖,也很难找到,更不要说给坐骑寻找充饥的草料。

由于朝廷的指导思想本来就是把匈奴兵赶跑为止,而没有让部队深入匈奴腹地的构想,加上粮草接济困难,所以董赤也不想往前追了。

抱着这种想法,董赤赶到大将军张相如的大营,正好内史栾布也在。栾布原来是彭越的手下,长相魁梧,为人义气,与河东郡守季布齐名。

“大将军,不能再往前追了。”董赤看着张相如,直言不讳地说。

“董将军说得有理,不能再往前追了,再往前追,我们的粮草就接济不上了。”栾布掐着腰,完全赞成董赤的建议。

大将军张相如背着双手,低着头,在大帐里来回踱步,沉吟片刻说:“天寒地冻,供给困难,加上匈奴人逃跑时实行坚壁清野,我军行动起来相当麻烦。鉴于匈奴人已经跑远,对我边境已构不成威胁,因而本帅同意两位将军的意见,引军南还。如果皇上追究责任,本帅一人承担。”

“大帅说的这是什么话,如果皇上追究责任,我们二人愿意共同承担。”栾布和董赤齐声说。

“二位好样的。”张相如点下头,用赞许的口气评价两位将军,随后说道:“趁着天明,命令军队原路返回。”

大军一无所获,向南逐队撤退。将士们本来充满一腔热忱,此时犹如兜头扑了一场瓢泼大雨,心里很难受,神情很沮丧,路上一句话不说,默默地向南走着,走着……

尽管大军白白的靡费许多粮糈,毫无斩获,但刘恒仍然在未央宫为他们接风洗尘。这就是刘恒的高明之处,他不愿意冷了将军们的心,不愿意冷了广大士兵的心。

“各位将军顶风冒寒,共赴戎机,让挛鞮稽粥胆战心惊,仓皇遁逃,朕心甚慰,要为各位将军亲自把盏,共同庆贺胜利。”刘恒举着酒爵,用高亢的声音说道。

“陛下大度,臣等出塞,没有遇见和斩杀一个匈奴兵,劳师糜饷,深感惭愧。”张相如跪在地上,像是检讨一样,内心充满不安。

刘恒善解人意地说:“卿无需自责,快快请起,像卿这把年纪的老人,几乎都在家颐养天年,绕膝弄孙,又有几个风餐露宿,鞍马劳顿,为国效忠呢?朕这一爵酒,应先敬老将军。”

张相如站起来,激动走上前,接过酒爵,一饮而尽:“谢陛下。”

张武、栾布、董赤、周舍以及十几位将军依次得到皇上的赐酒,一个个红光满面,兴高采烈。

酒热耳酣之际,张相如向皇上提出自己的剀切看法:“陛下,匈奴人不仅凶狠,而且狡猾。我进他退,我退他进,让我军疲于奔波,穷于应付,难道我们大汉朝就不能变被动为主动,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克敌制胜的策略吗?”

刘恒喟然长叹一声,感慨万端地说:“朕为了谋求一个安定的和平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让天下黔首休养生息,然而匈奴却不信守盟约,屡犯边境。”

“匈奴人就是豺狼,大汉每年给它送去那么多的粮食、美酒和丝绸,他们却得寸进尺,贪婪无厌,欲壑难填。依本将军愚见,大汉应该毅然取缔屈辱的和亲政策,与匈奴一决雌雄。”将军们一般是主战派的化身,特别喝了酒之后,那种好战的情绪更是高昂,栾布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挺起那尊高大的身躯,健步走至皇上的眼前,主动请战。

“秣兵厉马,决一雌雄。”将军们紧随其后,情绪高涨。

丞相张苍不慌不忙站起来,走至众将的眼前,冷静地分析说:“各位将军一片爱国热情,一腔报国热血,天日可表,忠诚可嘉!然而,各位将军是否想过,朝廷一旦改变‘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家将丧失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对朝廷、对国家、对百姓有百害而无一利。”

将军们瞪着通红的眼睛,纷纷责问张苍:“照丞相这么说,我们就应该永远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任匈奴人宰割欺凌,骑在我们的脖子上屙屎撒尿。”

“各位将军求战心切,本丞相深表理解,然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我们不能因为虱子撕了皮袄。实际上,我们这些年一直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寻觅解决边境问题的良策妙计,而且也寻觅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边境问题的良策妙计。”张苍到底是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谋国重臣,说起话来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是啊,老丞相说得太对了。朕这一辈子遇到两个著名的政论家,一个是太中大夫贾谊,写出《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可惜他英年早逝;一个是太子家令晁错,写出《言兵事疏》、《论贵粟疏》。两个人都具有超人的政治远见,写出了空前绝后的黼(fu古代礼服上半白半黑的花纹)黻(fu古代礼服上半青半黑的花纹)文章。”说到这里,刘恒榛色的眸子闪着明亮的光芒,用十分欣赏的口气说:“尤其是晁错,在匈奴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主张,来代替轮番戍边的弊制,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创新。”

“陛下圣明,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确是抵御匈奴的好办法,臣等衷心拥护。”晁错行之有效的御边之策得到皇帝的赞赏,也得到文臣武将的认可。

一场庆功宴就这样在君臣热烈讨论中结束了,谁都明白,如何抵御北部匈奴进犯,将是长期摆在汉朝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无法回避,必须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