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 章 吮脓非常人能为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4      字数:2969

“皇上把严道县大小铜山全赏赐给邓通了。”蜀郡南安父老乡亲接到皇上把铜山赏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钱的消息,奔走相告,弄得沸沸扬扬。

有的人羡慕说:“一定是人家前世修福,积德行善,才有今天的福分。”

有的人眼红、眼馋,嫉妒说:“这小子不知道用什么手腕,把皇上迷惑住了。”

还有冷眼旁观的人,不咸不淡地说:“这突如其来的齐天洪福,对没有尺寸之功的邓通来说,不一定是好事,不相信咱们走着瞧吧。”

当这个消息传到父亲邓贤耳朵的时候,年已古稀的邓贤双手颤抖,激动不已地说:“没想到,真没想到通儿能光宗耀祖,彰显门楣,这真是苍天开眼,祖宗显灵。”

邓通的三个姐姐围在老人的身边,沉浸在幸福的遐想。大女儿嘴角露着笑意说:“这下好了,咱家再也不用发愁没有钱。”

二女儿笑吟吟地说:“当福气涌进门的时候,想挡也挡不住。”

三女儿咯咯笑着说:“从今往后,咱家的日子要好过了。”

“这都是皇恩浩荡,草民邓贤谢主隆恩。”邓贤摆下香案,焚上几炷香,领着三个女儿,朝着长安的方向,跪在地上,虔诚地磕头。

从此之后,老头领着女儿、女婿,雇佣工匠,在铜山一带采铜、烧炭和铸钱。他们严格遵照邓通的嘱咐,对每一个钱都精工细作,从不掺杂铅和铁。他们生产的邓通钱光泽明亮,分量足够,厚薄均匀,质地清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

当时吴王刘濞坐镇东南,开发故鄣铜山,所铸的钱币畅行全国,富埒(lie相同)皇家,但吴国钱以发行量大而占优势,邓通钱以质地优良而取胜。邓通从此与吴王东西并峙,平分秋色,东南多吴钱,西北多邓钱。有一句“邓氏钱,布天下”的谚语在当时很流行,可见他富可敌国。

邓通从皇上那里获得这么大的甜头,对皇上自然感激不尽,即使再肮脏的苦役,也心甘情愿去干,毫无怨言。

很快,上天给了邓通报答皇上的绝佳机会。刘恒由于天天忙着处理朝政,坐得时间太长,久而久之,屁股上生了一个褥疮。宫中的御医给皇上开一些草药,但皇上喝药后,却不见效果。时间一长,毒疮竟然红肿流脓,溃烂不堪。

“陛下,你今天感觉如何?”御医一双眼睛紧紧盯着皇上一张表情痛苦的脸,关切地问道。

“哎哟,哎哟。”刘恒伏卧床上,嘴里不住痛苦呻吟,疮口痛得直钻心,汗珠子顺着额头、脸颊不停地流淌。他忍住痛疼,断断续续地说:“卿开的草药,朕按时服用,可不见一点效果,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哎哟。”

御医脸色一红,一直红到耳根,羞愧地说:“都是臣无能,不能减轻陛下的痛苦。”

宦官赵谈用湿毛巾给皇上擦汗,退到一边,责怪道:“陛下都被折腾死了,御医到现在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天天干什么吃的!”

刘恒急忙用严厉的眼色制止住赵谈,用商量的口气对御医说:“如果不中的话,就派使者到临淄,把淳于意请来,给朕治病,也许他能妙手回春,能减轻朕的痛苦。”

“诺。”到了这个时候,御医是玩把戏的躺在地上——没有办法。

“可远水解不了近火啊。”赵谈愤愤然说。

正说着,邓通进宫。当他听到皇上“哎哟,哎哟”哀号不已的声音,心里像有一把刀子扎一样,难过极了,眼泪“扑簌,扑簌”而落。他无比痛苦地说:“陛下,你受苦了,每当臣看到陛下痛苦不堪的样子,都心如刀绞。”

“邓卿,朕平时待你如何?”汗水溻湿刘恒的衣服,他看着邓通,吃力地说。

“陛下待臣有天高地厚之恩,臣即使肝脑涂地,不足报陛下万一。”邓通透过模糊的双眼,看到皇上脸色憔悴,恨自己不能减轻皇上的痛苦。

一阵剧烈的病痛袭来,刘恒“哎哟”一声,竟痛得晕了过去。御医慌了手脚,掐住人中,捶胸顿背,急忙抢救。赵谈与其他宦官取针拿药,跑前跑后,忙得团团乱转。

邓通在旁边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心里暗暗想:“皇上如果就这样死去,我今后到那儿去报答他呀?”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奇怪的念头蓦然涌入他的脑海:不如我用嘴巴吸出脓血,也算尽了一点孝心吧!

于是,邓通鼓足勇气,蹲下身子,把嘴对准刘恒屁股上的疮口,张开嘴巴,往外吸脓血。脓血污秽腥臭,直扑他的鼻孔,恶心得他想呕吐,然而报答皇上的念头此时占据他的整个心灵,全然不顾恶臭,一口接一口吮吸脓汁。说来神奇,他刚刚吮吸几口,刘恒的疼通便减掉几分,苏醒过来。

“皇上醒了。”御医高兴地喊道:“邓大人,继续吸呀。”

邓通屏住气息,又吸几口,然后伸出舌头,往疮口里舔着,把肮脏的、令人作呕的脓液舔得干干净净。等把这一切都做完,他站起来,用水漱口,轻声问皇上:“陛下此时感觉如何?”

刘恒活动一下四肢,觉得浑身疼痛全消。他平静地说:“朕像平常一样不痛了。”

御医给皇上的疮口敷药,皇上竟然能下床,在地上来回走动。他从赵谈手里接过湿毛巾,把头上冒出的汗珠抹净,心中深受感动,感慨地对邓通说:“关键时刻还是邓卿对朕忠心耿耿,看来朕没有白对你好。”

“只要能减轻陛下的痛苦,臣甘愿做一切。”邓通没有虚伪,没有矫情,是说的心里话。

赵谈站在一旁,一句话不说,但心里酸溜溜的。

在以后日子里,邓通像喝玉米粥似的,“咕噜,咕噜”又给刘恒吸几次脓液,不但没有嫌弃恶臭,反觉甘之如饴(yi饴糖),刘恒的脓疮逐渐好转。

一天傍晚,邓通像往常一样,为刘恒吮去痈血,嗽过口,侍立一旁。刘恒看他毫无厌恶,不由联想到:“疮中脓血又臭又腐,一般人很难做到不顾污秽,用嘴去吮。而邓通作为一个外人,竟然做到了,也不知道与自己最亲密的人能不能做到?”想到这里,他长吁短叹,触起一片愁肠,别出心裁问邓通:“朕抚有天下,据卿看来,谁最爱朕?”

邓通不知道刘恒的心思,随口答道:“至亲莫若父子,从情理论,太子应最爱陛下。”

听了邓通的话,刘恒缄默不语,频频点首。

翌日,太阳露出金灿灿的笑脸,太子刘启来到未央宫,前来看望皇上的病情,正值皇上的疮口流出脓血,皇上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儿子,轻轻地说:“儿呀,你为朕吮吸脓血,可好?”

刘启自幼生活在宫中,身份娇贵,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听到父皇的话,大吃一惊,心说父皇是不是说错了?不禁仔细看一眼父皇,只见父皇正用热辣辣的目光看着自己。他开始做难了,皱起眉头,刚想推辞,又觉得一旦违背父命,后果不堪设想,只好苦着一张脸,极不情愿地说:“诺。”

他屏着鼻息,俯身去吸,只吮一口,已不堪秽恶,慌忙吐出脓液,如果不是强自忍着,肚里边吃的东西就呕吐出来。

刘恒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心有所感,长叹一声:“生儿子还不如养个畜牲。”挥手示意他退去。

太子刘启走后,刘恒仍然召邓通入宫,吮净余下的脓血,邓通习以为常,一些儿没有难色。儿子与邓通相对比,高下立判,邓通在刘恒心中的分量更加重了,刘恒对他宠昵愈甚。

却说太子返回东宫,尚且感到恶心,暗暗想:吮疮一事,不知由何人作俑,使我去承当。想到这里,他密嘱近臣,到宫中去仔细探听。

近臣找到赵谈,打听情况。赵谈正嫉恨邓通,便告诉近臣:“吮疮一事是邓通所为,说太子最孝顺者也是邓通所言。”

“原来是他在故意离间我们父子关系。”得到近臣的禀报,太子刘启又愧又恨,咬牙切齿,对邓通恨之入骨:“邓通啊,邓通,咱们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

太子虽然与邓通结成嫌隙,但碍于邓通正在父皇面前得宠,只好隐忍不发,等着时机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