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朝廷借贷无盐氏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5      字数:3440

七国叛乱对晁错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投机经营的商人无盐氏和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田蚡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大军一动,日费千金,几十万的军队每天所消耗的费用是巨大的。为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朝廷豁出去了,开始考虑从民间借贷,并答应战争结束后以十倍利息偿还,这个高额利息要放在平时,人们会趋之若鹜,但在战争期间,这个高额利息尽管很诱人,却无人响应。

这倒不是富商们愚笨,也不是他们不仗义,而是他们有一个顾虑,一个比较大的顾虑,对他们来说,这个顾虑不是多余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在战争初期,他们当然看不出到底是朝廷能赢得战争胜利,还是七国能赢得战争胜利。因为七国军队的数量加起来有五十多万人,比朝廷军队的数量要大得多,朝廷并没有胜算的把握。投资朝廷,万一朝廷军队打败了,他们不仅仅是血本无归的结果,而且可能成为七国秋后算账的对象,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们就大大不合算了。反之,他们也不会资助七国军队,因为他们在朝廷的掌控之中,朝廷一旦发现他们与七国勾结,会毫不犹豫铲除他们。想来想去,他们觉得还是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把自己的钱财放在自己的钱袋比较保险,没有必要做风险投资。主意一旦拿定,任凭朝廷官员如何动员,他们迟迟不肯出资。

无盐氏同长安富商一样,在战争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抱着明哲保身、洁身自好的态度,对朝廷的借贷不感兴趣,不愿意把自己的积蓄借给朝廷,尽管朝廷借贷的利息高得惊人,他丝毫不动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无盐氏遇到一个卑微的郎官,这个卑微的郎官一席话,让他彻底改变原来态度。这个郎官是谁呢?竟然有什么妙招说服赫赫有名的无盐氏呢?

自从七国叛乱发生之后,田蚡作为读书人的安静生活被打破,他以敏锐的眼光感觉到,他为国效忠、施展才能的机会来了。作为皇亲国戚,他深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必须旗帜鲜明站在朝廷的立场,大张挞伐七国叛乱,用自己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谋个一官半职,为今后的仕途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他走进长乐宫绮兰殿,把自己的抱负和想法告诉王娡:“姐姐,七国叛乱了,我作为皇亲国戚,值此国家用人之际,不能无动于衷,而应投笔从戎,效力军营。”

这些日子皇上被七国叛乱搅得心乱如麻,生活在他身边的王娡耳濡目染,感同身受,被兄弟的赤诚所感动,当即表示赞成兄弟的想法:“本宫听了兄弟的话,心中深感欣慰。在咱家几个兄弟姊妹中,你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的儒家经典,算是个读书人,算是个饱学之人,算是个明事理之人。值此国家动乱之际,你主动提出为国分忧,效命朝廷,难能可贵。本宫将奏明皇上,让他看一看,咱家的人没有白吃饭,在为他尽忠,在为国家做事。”

姐弟俩攀谈一阵子,田蚡从宫中返回家,静等消息。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皇上驾临绮兰殿。在暖和的床榻上,王娡柔情缱绻,风情万种,让皇上龙颜大悦。明亮的烛灯发出咝咝的声音,照着两个赤身裸体的男女,只见皇上扳起王娡雪白的、柔软的双肩,端视她那张迷人的脸蛋,叹息说:“这些日子,朕被七国叛乱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顾不上与爱妃亲热。”

王娡粉面桃腮,眼波似水,非常体谅皇上的苦衷,柔声轻语:“七国叛乱来势凶猛,为害甚烈,朝廷上下忙成一片。陛下事多心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一个人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贱妾虽在深宫,也是深有体会。”

皇上松开手,叹一声说:“朕不知道七国叛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往昔安静的日子?”

“尽管贱妾不能干预内政,但贱妾深知气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陛下在群臣面前应表现出超常的镇定和自信,不可流露出丝毫气馁和失败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上下同欲,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爱妃顾全大局,颇识大体,朕心甚慰。”

趁着皇上高兴,王娡请示:“贱妾想给陛下恳求一件事,不知可否?”

“但说无妨。”皇上看着王娡,竖起耳朵,笑微微说。

“妾弟田蚡听说七国叛乱,报国心切,多次到宫中找贱妾,想到军中效劳,上阵杀敌。”王娡看着皇上的脸色,斟词酌句。

听了王娡的话,皇上两眼放光,高兴地说:“这是一件大好事,皇亲国戚都能像田蚡一样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何愁七国叛乱不能平定?不过据朕所知,田蚡乃一介书生,上阵杀敌不是他的长项,可让他到大将军窦婴的麾下任郎中,磨练一段时间再提拔。”

王娡把脸贴近皇上厚实的胸膛,深情款款地说:“陛下思虑周详,贱妾代兄弟谢过陛下,其实他并没想当什么官,只想为陛下尽忠,为朝廷出力。”

一段得体的话让皇上深受感动,他捧着王娡的脸蛋,亲一口,亲昵地说:“假如后宫嫔妃都能像你一样,假若皇亲国戚都能像田蚡一样,朕将省却多少心思。”

两个人体己话说不完,直至夜阑人静,天上的星星躲进厚厚的云翳,皇宫的周围漆黑一片,他们方才入睡。

田蚡从姐姐王娡处获得到窦婴的军辕任郎中一职的消息,什么都没有说,走马上任,来到窦婴的军辕,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郎中,任窦婴呼来喝去。他是一个机敏、勤勉、恭谨的人,没有几天,便把各种差使办得很漂亮,连任性好侠的窦婴都赞叹不已:“这个田蚡,不是一般的皇亲国戚,不可小觑。”

当长安的富商们正在为战争能否打赢犯犹豫的时候,田蚡向窦婴自告奋勇:“田蚡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无盐氏,让他把真金白银乖乖借贷给朝廷。”

窦婴用不相信的目光看着这个长相儒雅的郎中,冷淡地说:“去了好几个有头有脸的人,都拿着本将的信,也未能说服无盐氏,难道你比他们有日天的本事?”

田蚡信心十足地说:“请大将军让田蚡一试。”

“好吧。”窦婴经不住田蚡的死缠活磨,心一软,爽快答应:“通过近几天的接触,本将知道你脑子聪明,伶牙俐齿,但无盐氏心如磐石,非言辞所能动之。”

田蚡点下头,从军辕出来,骑上一匹大黑马,径奔长安博彩馆,在一间宽敞的雅间里,找到五短身材、腆着一个圆滚滚肚子的无盐氏。

不用他人介绍,田蚡自我说明身份,听说是王美人的兄弟,无盐氏不敢怠慢,吩咐家奴,泡一壶好茶,端上来,慢慢聊起来。

当田蚡说明来意,无盐氏一张又圆、又胖、又白的脸往下一沉,没好气地说:“大将军多次托人来说,让我借贷给朝廷,怎奈我生意不顺,手头困难,没有余资借贷给朝廷。”

“据田蚡所知,阁下的财富在长安首屈一指,与太尉、大将军都是好友,朋友有困难,理应伸出援助之手,更何况朝廷不是让你白借,将来以十倍的高利息进行偿还,为何你无动于衷呢?”

无盐氏下巴的赘肉一颤,断然说:“即使朝廷出一百倍的高利息,我也是爱莫能助。”

听了无盐氏的话,田蚡不愠不火,不气不恼,呷一口茶水,自信地说:“君所忧者,不外乎七国势力强大而已,唯恐七国叛军战胜朝廷大军后血本无归。然在田蚡眼里,七国叛军只不过一群外强中干的行尸走肉,用不了多长时间,必然被朝廷大军打败。”

无盐氏鼻子哼了哼,一翻白眼,反问道:“可目前七国军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气势上,都胜过朝廷一筹,你又如何解释?”

“你知道剧孟吗?”田蚡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剧孟与在下是好朋友,怎能不知道?这和借贷有何关系吗?”无盐氏不知其意,皱着眉头,平淡地回答。

“何止有关系?关系大着呢。”田蚡以剧孟为例,旁征博引:“剧孟一介大侠,在七国叛乱之后,坚持不肯附逆,而是与周亚夫太尉结为生死之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以独到的眼光,看穿七国叛乱的本质和未来,它的本质就是破坏当前来之不易的太平日子,置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它的未来将激起天下百姓的愤怒,被朝廷大军以及各路勤王的军队所包围、所打败、所歼灭。”

无盐氏当然了解剧孟,剧孟行侠仗义,扶危救难,人脉关系广泛,在关外影响巨大,具有非凡的政治能量。如果七国叛军能把他争取到手,将会大大增加七国叛军的力量,而周亚夫以敏锐的眼光、敏捷的行动,直接与他结为生死之交,这将大大加强朝廷军队的势力,削弱七国叛军的力量,使战争的天平倾向朝廷一方。

“君不用再说了,孰胜孰败,孰赢孰负,在下心中有数。”无盐氏一旦想通,便是大手笔,爽快地说:“君回去之后,请转告大将军,无盐氏明天把家里的一千金,全部借贷给朝廷。”

看无盐氏被说服,田蚡心中说不出有多高兴,嘴上却夸赞无盐氏:“阁下深明大义,襄赞朝廷,必然名垂青史。”

次日,无盐氏来到大将军窦婴的军辕,借贷给朝廷一千金,成为长安第一个向朝廷借贷的富商,这在当时战争形势尚且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远的眼光,具有重大意义,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