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十 九章 酒徒亦能建奇功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5      字数:3890

次日,大将军窦婴领着郦寄、栾布、田蚡、籍福等一群重要幕僚,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顺利通过崤、渑一线,来到荥阳,与周亚夫汇合。

“周太尉,我们又见面了。”在荥阳军辕,窦婴见到膀大腰圆的周亚夫,紧紧握着他的双手。

“窦大将军,荥阳乃战略要地,现在我军掌控之中。”周亚夫把窦婴热情迎进大帐,对面相坐,命令侍从倒满茶水,放到窦婴的眼前:“你一来,这下好了,让我们共同商议,下一步如何克敌制胜?”

窦婴心急火燎地说:“如果太尉认为可以的话,我们现在是否开个军事会议?”

“这个自然。”周亚夫忽闪一双虎目,异常爽快地说。

他们谈兴正浓,前锋灌何走进来,屈身向周亚夫请示:“灌孟和他的儿子灌夫从颖阴赶来了,不知太尉有何安排?”

听说灌孟父子来了,一股喜悦之色爬上周亚夫的眉梢,他不假思索,脱口而言:“灌孟是一员虎将,不可委屈,暂让他在将军的手下任校尉,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灌何笑着说:“校尉一职,正合其意,本将先拨给他一千人马,令他为前驱。”说罢,扭身要走,被亚夫喊住:“将军不要走了,咱们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如何破敌。”

“诺。”灌何坐下来,等候其他将军的到来。

前边介绍过,灌孟本来姓张不姓灌,因为灌婴在世的时候竭力推荐他当上两千石的官员,内心感激不尽,从而改姓灌。七国叛乱,他年纪大了,本来不想再从军,但考虑到旧情难却,便与儿子灌夫偕行来到荥阳,投奔灌何。他的儿子灌夫弓马娴熟,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且为人刚直,不阿权贵,越是官衔超过他的,越不巴结讨好,越是官衔比他低微的,反而结交。

俄顷,将军们鱼贯而入,进入大帐,纷纷寻座位坐下。周亚夫看将军们到齐,声音洪亮地说:“今天本太尉把诸位将军召集军帐,共同商议破敌之策,望诸位竭尽心智,不吝赐教。”

一个身材魁梧的将军站起来,周亚夫一看,原来是栾布,只听他粗喉咙大嗓门说:“荥阳扼东西要冲,左敖仓,右武库,囤积粮草,备足器械,东方得之则东方胜,西方得之则西方胜,以前楚汉相争,注重荥阳,正是这个原因。如今荥阳为朝廷大军捷足先登,喜如所望,朝廷大军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以愚下之见,莫若兵分三路:一路由周太尉率领大军,与吴楚叛军激战梁国城郊;一路由郦寄将军率领,与河间国军队合力攻打赵国;一路由鄙将率领,去解齐国之围。窦大将军据守荥阳,策应各部。”

“栾将军考虑得周详缜密,面面俱到,甚有道理。”郦寄看上去精神健旺,身体硬朗。

大家看一看周亚夫的脸色,只见他的脸色平静如水,喜怒不形,端的是大将风度。

弓高侯韩颓当皱着两道浓黑的眉毛,沉思片刻,冷静地说:“荥阳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必须有人镇守。我想在座的诸位将军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平均使用兵力素来是兵家大忌,三路分兵,三路兵力均不占优势,我军何以取胜?”

“是啊,是啊。”将军们开始叽叽喳喳议论:“栾将军的用兵方案漏洞较大,非制胜之策。”

郦寄眯着眼睛,睨一眼韩颓当,挖苦说:“既然韩将军觉得栾将军的用兵方略有瑕疵,那你一定成竹在胸?”

韩颓当毫不介意,淡淡一笑说:“常言说‘计毒莫过于断粮’,倘能出一支奇兵,掐断吴楚联军的粮道,吴楚联军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必然不战自溃。”

“这倒不失为一条妙计。”窦婴咂吧几下嘴唇,微胖的圆脸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

将军们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议论纷纷,都能说出一条破敌的计策,但都不完整,都不符合周亚夫的心意。周亚夫喝一口茶水,然后把杯子放到案牍上,站起来,走出去,上厕所小解。

城阳中尉邓先跟在周亚夫的屁股后,一边走,一边简明扼要指出吴楚叛军各自的作战特点:“吴楚两军,特点各异:吴军气势正锐,难与争锋;楚兵剽轻,不能持久。”

“邓中尉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两个人小解后,从厕所出来,周亚夫对邓先的分析比较认可,一双虎目看着邓先的脸,等待他继续往下说:“计将安出?”

邓先面带微笑,好像一切胜券在握:“为将军筹划,不如引兵东北,在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深沟高垒,把梁国尽委吴楚叛军,吴楚叛军必然倾尽精锐攻打梁国,等他们双方打得筋疲力尽,将军另派一支轻兵,占据淮泗口(今江苏淮阴西,泗水入淮之口),断绝吴楚粮饷之道。吴楚粮竭,必然溃散。”

这个计策说到周亚夫的心里,周亚夫击节称赞:“邓中尉所献之计,与我不谋而合。在当前吴楚叛军气势正盛之际,如果我军贸然与之决战,只能招致无可挽救的大败,不如避其锋芒,静待时机,看准他的软肋和死穴,猛然击之,让他猝不及防。”

等他们二人返回大帐,将军们正在热烈讨论。周亚夫返回帅座,干咳两声,将军们立即静下来,只听周亚夫说:“诸位将军所言,各有各的道理,当下吴楚联军锋芒毕露,锐不可当,我军若与之交锋,必然惨遭败绩,本太尉绝不干危害国家、危害军队的蠢事。”

窦婴听了周亚夫的话,内心十分赞成他的缜密分析,忍不住频频颔首,一双大眼睛里闪着炽热的光芒,一眨不眨地集中在他那张黝黑的脸上。

只听周亚夫娓娓道来他的用兵之策:“兵法云:尽敌阳节,盈我阴节,避实击虚,击其惰归。本太尉决定采纳各位将军所献之策,兵分五路:一路由郦寄将军率领,与河间国军队合力攻打赵国,逼迫赵国军队龟缩邯郸;一路由栾布将军率领,去解齐国之围;一路由韩颓当将军率领,骚扰、切断吴楚联军的粮饷之道;大军由本太尉率领,屯扎昌邑,深沟高垒,与吴楚叛军对峙;窦大将军据守荥阳,居中策应各部。”

可以说,周亚夫认真听取栾布、韩颓当、邓先等方面的意见,全面、客观、准确估计和分析形势,从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用兵方略。将军们支着耳朵,聆听周亚夫谈论用兵之道,无不从内心佩服他的正确决断。

周亚夫刚分完工,扭头朝窦婴一笑说:“窦大将军说两句吧。”窦婴用大眼睛环视各位将军一遍,脸色严峻地说:“在征求诸位将军意见的基础上,周太尉制订比较合理的用兵方略,希望诸位将军认真执行,奋勇杀敌,早建奇功,本大将军只强调一句,如果谁在战场上畏怯逃脱、变节投降,或者通风报信、涣散军心,必为军法所不容,杀无赦。散会。”

将军们呼啦啦站起来,纷纷走出帐外,各自返回自己的军营,准备去了。两天后,周亚夫与窦婴互道珍重,各奔征程。

在各路将军汇聚荥阳之际,五皇子汝南国国王刘非上书皇上,要求带兵攻打吴楚叛军,辞气慷慨,态度坚决,让皇上喜出望外。刘非出生于公元前168年,自幼尚武,与诸皇子性情不同,到七国叛乱时只有十四岁,可谓少年英雄,有勇有谋。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主动长缨请战,皇上能不惊喜吗?皇上觉得这个儿子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备而来,考虑到他堪当重任,欣然批准他的请求,赐予他一枚将军印,让他单独带领一支军队,参加平叛,成为平叛大军中一段最富有传奇性的佳话,极大地鼓舞全军士气。

周丘是下邳人,亡命吴国,酤酒无行,吴王刘濞对他心存鄙视。在吴军没有渡过淮河之前,吴王众多的宾客都得到重用,有的当了将军,有的当了校尉,有的封了侯,有的当了司马,唯独他什么也没当上。

周丘心中很失落,很郁闷,长时间站在淮河岸,看着滔滔奔逝的河水,愤愤地想:“难道周丘这么惹大王讨厌?凭什么别人封官志得意满,而我却遭到冷落和遗弃,我就不相信他们比自己多长出三头六臂,比自己有多大本事。”寒风吹来,拂过他的脸颊,他暗暗发誓:在下不用大王一兵一卒,凭着一身过硬的本事,照样给大王打出一番天地。

主意想定,周丘来到吴王的大帐前,请求晋谒刘濞。刘濞听说他来求见,心中很不高兴,想一口回绝他,但考虑到自己没有封他一官半职,好像也有过分的地方,便接见他,不耐烦地说:“周丘,卿找孤有何话要说?”

出乎吴王的意料,周丘没有一句怨言,而是从自身找原因,做了一个自我检讨:“大王不封臣当官,臣不怨任何人,只怨自己无德无能。”然后用以德报怨的口气请求:“臣不敢奢望统领军队,临阵决战。臣只盼大王能赐给一个符节,出使下邳,据为吴地,来报答大王。”

周丘说不动一兵一卒,便能占领下邳,让刘濞深感意外,他蹙着眉头,暗暗思忖:何不让周丘试一下?成功了自己能获得识人之明的美名,失败了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待见他。想到这些,刘濞爽快答应:“孤给卿几个随从,见机行事,孤等着你胜利的好消息。”

“诺。”周丘领了符节,挑选几个精明强干的随从,连夜马不停蹄赶至下邳宾馆。下邳军民听说吴王造反,都去守城。他让兄弟去骗来县令,兄弟二话没说去了。在明亮的烛光下,他来回踱步,心中暗暗犯疑惑:不知道县令来不来?正当他犯疑惑的时候,县令毫无戒备,大摇大摆来了。他脸上一喜,暗暗说“天助我也”,等县令一进门,他瞪起双眼,不由分说给县令捏一个罪名,喝令随从把县令杀了。

一切干得那么利索,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县令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下一步如何办?周丘胸有成竹,让兄弟把当地的富豪和官员全部召集到宾馆,动之以理,示之以威:“都是下邳乡亲乡邻,想必用不着说客套话,天明之后,吴军便到,如果投诚的话,全城人都能得到保全,有才能的人还会得到重用;如果不投诚,杀全城人只是一顿饭的功夫。何去何从?大家好好选择吧。”

看着县令血淋淋的尸体,当地的富豪和官员全都相信周丘的鬼话,纷纷表示归顺吴王刘濞。周丘看他们诚心实意,让他们回去宣传,这些人一传十,十传百,仅仅一夜间,守城的三万军民失去灵魂,土崩瓦解,成为吴王刘濞的叛军。

周丘把这个消息上报给吴王刘濞,刘濞喜出望外,暗暗叹道:“看来孤真低估周丘,没想到他能一夜之间收服三万军队。”他在赞叹之余,命令使臣来到下邳,传令周丘,带领现有军队,向北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