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训诫
作者:芦小麦      更新:2019-08-06 08:25      字数:1950

大周朝的皇帝一向笃信星象,如今司天监正的卦象处处透露凶兆,皇帝极为震惊,命令朝廷上下通通茹素三日,由司天监挑选良辰吉日,皇帝要亲往祭天求雨。

皇帝的圣命刚下不久,太后在后宫听闻此事,怒斥道:“胡闹。”当下就直接摆驾御书房。

皇帝正与众人商议祭天一事,突听太后驾到,暗自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这御书房的事情居然这么快就传到了太后耳中,这些耳报神的速度可真是快。

皇帝心中虽然郁闷无比,知道太后此来肯定是为旱灾一事,太后当权十几年,如今虽然说归权与皇帝,但是却未完全放权,因此,遇到大事时,太后都会亲临御书房,甚至亲临朝会,也没人敢拦。

太后进了御书房,接受了众人的参拜,也没说叫人起来,直接怒气冲冲走过了皇上,坐在御书房正中的座椅上。

御书房正中的座椅相当于龙椅,向来只有皇帝可以坐,但是太后位高权重,众人对此都不敢有异议。

皇帝只暗暗皱了皱眉头,然后就一脸恭敬地上前问道:“儿臣见过母后。母后今日哼。怎么亲自前来,若有事也该让人叫儿臣前往,怎敢劳累母后凤驾亲来?”

“哼。”太后此时满面怒容,道:“皇帝眼中还有哀家这个母后吗?皇帝如今也大了,翅膀硬了,根本不把哀家放在眼里,哀家现在哪里还叫得动你呢?”

“母后说这话真是要折煞儿臣了。”太后这话就是在说皇帝不孝了,如今乃是以孝治天下,不管是天子还是寻常百姓,若是不守孝道,都会遭受世人的口诛笔伐,当皇帝的若是不想留下恶名,都是要将孝道作为第一要遵守的准则。

因此皇帝听了太后这话,表现的更加恭敬,带着一脸被人冤枉的哀切表情,直接跪在太后面前,道:“儿臣对母后的拳拳孝心天地可鉴,母后何以如此说?”

太后见皇帝一脸哀切之情,又是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可见皇帝还是懂事的,心里很满意,但是她此来目的还未达成,因此还是一副怒气未消的模样,质问道:“祭天这般大事你何以如此草率就自己决定了,可是觉得哀家老了,就不把哀家放在眼里了?”

皇帝没有起身,道:“回母后,京中已经两三月滴雨未下,司天监观天象也说近日无雨,还占卜了卦象,卦面乃是大凶之兆。如今正是草木生长之季,若无雨水,必有大灾。儿臣与众位大臣商议,觉得有必要祭天求雨,以免百姓遭殃。”

“荒唐。”太后一掌拍在椅子上,怒道:“祭天这般大事岂可如此儿戏?是你想祭就可以随便祭的吗?你知不知道,随便一件小事情就去祭天,会引起上天震怒的!这么多年,哀家教你的,你竟然都忘了吗?你这个皇帝竟是越当越回去了!”

这话说得这般重,场上众大臣忙都将头磕在地上,不敢抬头,生怕一个不对就会将怒火引到自己身上。

皇帝也磕了一个头,道:“母后,旱灾可是关乎天下百姓生计之事,难道还不算是大事吗?”

太后道:“哀家问你,你口口声声说旱灾旱灾,这灾情真的发生了吗?河水、井水可都干枯?百姓是否已经无水可灌溉?庄家牲畜是否已经无水可喝?”

“这……”皇帝犹豫了一下,将今天了解到的各种情况如实告诉了太后:“如今旱情初现,部分河水已经干枯,其余的河流也都河位下降,百姓们都要跑十几里路去挑水灌溉。若是接下来还不降雨,只怕远处的河流也会干枯,到那时就真的无水可浇了。”

“既然如今还有水可浇,又怎么能说是旱情呢?”太后其实早已了解这些情况,自然知道皇帝会这般说,因此训诫他道,“如今只是有些许征兆,你便耐不性子要去祭天,你怎知这不是上天故意的安排,只不过是让人多跑些远路挑些水罢了,说不定过些日子就会下雨。”

皇帝听了这话直皱眉头,只听太后继续说道:“如今这般情况你就急冲冲的去求雨,若是打乱了上天的安排,岂不是大罪过。”

皇帝没想到太后会这么说,只觉得这话明明是无理取闹,却不敢反驳,只道:“母后说得是。只是若是上天不是这般打算的,一直都不降雨,难道儿臣也不能去祭天求雨吗?”

太后见皇帝还敢争辩,怒道:“那就等一直都不下雨的时候,再说去祭天的话。”

“母后。”皇帝又磕了一个头,道:“如今种种迹象都表明,今年怕是有旱灾。既然已经知晓,怎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得看着呢?”

太后叹了口气,道:“皇帝怎么这么愚钝,哀家何时说了什么都不做了?”

皇帝愣了一下,道:“母后此话何意?”

太后道:“哀家只是说你祭天不对,但是没说不能做别的预防啊。”

皇帝恭敬道:“还请母后赐教。”

太后道:“要防范旱灾,除了祭天求雨,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往年都有处理过与旱灾相关的事情。蔡丞相在吗?”

蔡惠卿是丞相,这般大事,他自然是在场的,只是刚才太后与皇帝争吵,他不敢说话,此时听到自己被点名,赶忙上前,道:“臣在。”

太后继续道:“哀家若是没记错,你往年也处理过这些事,此事就交由你来办。速速拟个折子呈上来。”

蔡惠卿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