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叹了一口气说:“锦瑟,既然你男人有细婆,细婆又生有子女,你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了。还是按照老例,你趁早把那两个孩子接回来吧。说实话,就算你不接他们回来,他们事实上也是你的孩子,他们跟海生一样,都要叫你做‘妈妈’的。按照老例,生他们的那个女人,他们也只能跟海生一样叫她做‘姚姨’或者‘红姨’的。只是现在的人都不循老例,让有生养的细婆也可以做‘妈妈’。”
萧锦瑟对她妈妈说:“妈妈,我早就跟陶跃进离婚了!他已经不是我的男人了。”又对蒙黎明和吴晓晓说:“不好意思,我妈妈虽然没有受过多少年旧社会的教育,但思想还是停留在旧社会里。”
“旧社会的价值观不一定不好。锦瑟,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再怎么说,你们也是做过夫妻的,还生下了海生。”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停了一会,又说:“那两个孩子也是怪可怜的。以前吧,不但有爸爸妈妈宠着,还有保姆跟着,要月亮不会给星星。现在突然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别说是孩子了,就是大人也受不了。你叫他们两个孩子怎么能适应?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听海生说,他们先是被送到伯父家,伯父带着他们两个与他的孙子孙女一起生活,吃得饱穿得暖就算不错了,哪里有能力帮他们买奥特曼?所以,不到1个月他们就受不了,伯父也受不了他们,他们又被送到公公(外公)婆婆家。可公公婆婆还得养活自己,又要养他们,每天都得下地干活,怎么可能专门陪他们玩耍?他们又被退回来了。他们从小就享受惯了的,根本无法适应农村亲戚家那种贫困、单调、乏味的生活。后来,海生她爸爸原来的单位出面将他们寄养在白云市福利院里。现在,海生她爸爸就想到了锦瑟,让海生说服她妈妈收养那两个孩子。她妈妈不同意,海生就跟我说跟我闹,要我来说服她妈妈收养她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蒙律师,你也帮我劝劝锦瑟吧。”
萧锦瑟不满地说:“他倒打的如意算盘!”
蒙黎明说:“何奶奶,萧总,你们看这样好不好,可不可以让我先说一下我的意见?”
萧锦瑟正求之不得,老太太也想听听他的意见,所以她们一个说“好”一个说“好吧”。
“何奶奶,我刚才听了您和萧总的话,我归纳了一下,觉得你们所说的事情应该牵涉到这几个法律关系:第一个,是夫妻关系;第二个,是父母子女关系;第三个,是家庭财产关系;第四个,是其他关系。”
唉,虽然只有这四个关系,但看起来要比一部婚姻法还复杂。
虽然很同情那两个孩子的遭遇,很担心那两个孩子的未来,蒙黎明还是费尽口舌,根据法律的规定向她们特别是何老太太解释这个案件中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家庭财产关系和其他关系,为她们剖析选择某种做法的可行性和利弊。间或何老太太、萧锦瑟甚至吴晓晓也提一些问题,他都一一地耐心解释。
可是,老太太还是只认事实,认为那些法律离她很远。
萧锦瑟无奈之下,极力向她妈妈说明,她的心没有那么广博,她的爱没有那么深沉,她是绝对无法容忍与那两个孩子同居一室的,更不可能收养他们。
最后,经过蒙黎明居中协调,吴晓晓两边劝说,萧锦瑟母女两个总算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第一,萧锦瑟与陶跃进的夫妻关系从离婚时起就已经结束,萧锦瑟与陶跃进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关系了。
第二,萧锦瑟与陶陶、陶遥之间没有母子关系,所以就没有抚养他们的任何义务。
第三,萧锦瑟的财产再多,处置权也只属于萧锦瑟本人。哪怕她像比尔.盖茨宣布退休时宣称的那样,把全部的财产都捐出去,一分一厘都不留给子女,别人也无权干涉。
第四,萧锦瑟不收养陶陶、陶遥,但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以海生的名义给予他们必要的生活、学习、医疗补助:小学阶段和之前时间,每人每年三万元,初中阶段每人每年四万元,高中阶段每人每年五万元,大学阶段每人每年六万元,其他额外的支出另行处理,直至他们年满20周岁为止。转款事宜通过海生办理,萧锦瑟不与他们直接接触,也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是萧锦瑟资助他们。
第五,只要萧锦瑟在世一天,除了她名下的出租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和超市等公共场所之外,海生就不得以任何方式把陶陶、陶遥带到萧锦瑟名下的房屋和其他物业游玩、停留、居住。
第六,在海生45周岁之前,萧锦瑟购买、赠送给海生的房屋和其他物业,或者海生从萧锦瑟名下继承的房屋和其他物业,不得以赠送、出卖、借用、租用等方式转移、暂时转移到陶陶、陶遥的名下,否则将全部自动转捐慈善机构,其中一半捐给白云市慈善总会,一半捐给白云市红十字会。
这6条共识,当即由吴晓晓用电脑打印下来。
老太太小声唠叨:“唉,我阿妈早就说过了,娶大婆细婆的家庭就是麻烦多,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她又看了两遍6条共识,然后打电话给陶海生。
作者题外话:谢天谢地,u盘终于修好了。
姗姗感谢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