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不经意的你
9)
“来――吃点橘子吧。”突如而来的声音,中断了萧涛涛对未来的遐思。
她随着那带点磁性的男中音掉转脸去。
进入萧涛涛视线的,是一个高大的身影。
准确点,应该说是背影。
因为在把几个橘子放到萧涛涛和霜霜跟前的桌面上后,那个说话的人已经转身走出这个房间去了。
萧涛涛只来得及看见一个下身穿着崭新的国防绿军裤,上身穿了件和芦苇花一个颜色的毛衣;一个大男孩的背影。
萧涛涛没能够看清楚高个儿男孩的脸部和五官。
但萧涛涛莫名其妙地觉得他的声音好听:浑厚,深沉。
凭直觉,萧涛涛料定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是谢阿姨即将入伍的大儿子。
“好高啊!――”萧涛涛讪讪的,自个儿在后面嘀咕了一句。而她的心脏,不知道是为他专门送进来橘子而感动,还是为另外的什么原因,竟然加快了跳动。
这有点奇怪。
稍后,谢阿姨家的老保姆进来叫萧涛涛带上霜霜回隔壁房间去吃饭了。来的人不算多,挤挤巴巴的刚好坐满两桌人。
爸爸妈妈跟谢阿姨夫妇还有些年岁稍长的人坐高桌,萧涛涛和霜霜就被分配和几个年轻小伙子就着矮凳子,坐在房门左角的一张小方桌跟前端起碗筷。
萧涛涛为了方便给霜霜夹菜喂饭,就把她安坐在自己的左侧。坐定了才看见,自己右侧的小伙子以前已经见过面,是来谢阿姨家偶尔碰到通过谢阿姨介绍认识了的。
徐光辉,长光光生生的一个年轻人。
徐光辉正朝萧涛涛这儿看。萧涛涛掉脸过去,正触到他温文的注视,就相互地笑笑,算是确认彼此已经是熟人了。
这时,萧涛涛看见坐在徐光辉旁边的,就是先前送橘子进来的大小伙子了。萧涛涛在这个时间纠正了称谓,是因为她看见了他的面部包括五官。
怎么形容呢?
就是目光深邃,表情严肃;给人一种力度和深度结合而相得益彰那种感觉。
正面看上去就显出老成,不再是个大男孩,而实足足一付男子汉的架势。
是萧涛涛以后欣赏男人的既定类型和标准。
这之前,萧涛涛已经听谢阿姨呼叫过他的名字了。
姚远。
很富于想象的一个名字。
许是即将要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缘故,姚远一直显得很沉闷,脸上完全看不见笑容。反倒是插在中间的徐光辉,俨然半个主人家的姿态,白净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温文的笑容,不断殷勤地照料着萧涛涛和她旁边的霜霜。
饭刚吃了个开头,姚远突然起身,把桌子中央的一个大碗端起来放到外面去了。大碗里面盛的是萧涛涛她们家乡最普通又最出名的一道菜:豆花。
姚远返回来坐下的时候,不知道是对着谁说了句:“婆婆不吃荤菜”。然后闷头吃饭,仍然不露笑容。
“婆婆”就是自小把姚远带大的保姆。
带大了姚远,又带姚远的弟弟姚平,带大了姚平,婆婆就老了,渐渐老了的婆婆就在谢阿姨的家里长留下来,保持着婆婆兼保姆的双重身份。
主角沉闷,大家就都沉闷。
一顿本来就论不上“丰富美味”(在那个年代不敢也不可能奢望这四个字)的饭很快结束,萧涛涛一放下碗筷,就赶紧带了霜霜逃离那个始终充斥着沉闷的房间。
在外面晾台上等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吃完饭稍事应酬后也快速做了告辞。
谢阿姨坚持要把萧涛涛一行人送到一里外的公共汽车站,萧涛涛的妈妈执意婉言谢拒,这样拉锯着,一直走出大门走到谢阿姨家砖栏下的墙根处还没得出定论。
萧涛涛在无意间仰起脸去,正迎接着两手撑着一排用红砖砌成的栏干,俯身注视着他们一群人的,姚远的视线。
姚远的目光深邃而辽远……
萧涛涛的心跳再次加速了片刻。
姚远也许根本没在看萧涛涛,他将目光越过萧涛涛的头顶,张口去问他母亲什么事情去了。
谢阿姨最终取得胜利,把萧涛涛他们送到车站,等汽车开始启动,她才挥着手跟在车后面,掉身往自己家走回去。
破旧的汽车,凹凸不平的简易公路;又是飞扬四散的尘土。
车厢里面,依然是拥挤不堪的人丛。
萧涛涛牵着霜霜的手,依靠着右边的窗户,把脸露出去,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汽车要从谢阿姨家围墙下面的路口经过。
萧涛涛就在汽车穿过路口的瞬间,又一次看见了姚远。
姚远飞跑着来到车窗下,在姚远与汽车一擦而过的瞬间,萧涛涛清楚地听见了姚远的声音。
姚远问萧涛涛:“我妈妈呢?”
同是在汽车呼啸而过的瞬间,萧涛涛指着反方向,大声地应道:“她在后面。”
作者题外话:曾经以为只有自己经历的苦才是苦,只有自己受过的难才是难;终于渐渐感悟到:比起很多很多的人,自己是如此的幸运和幸福。所以格外的感恩和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