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战斗力要素
作者:woshiyouwu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34

))由此,他们结合所担负的作战任务,把战斗力建设任务细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同时将过去单一,笼统,滞后的战斗力评估标准改为综合,明确,清晰的评估尺度。

平时演练中,一些分群,分队面对熟悉的地形和环境,组织得得心应手。

但部队一拉到野外,面对生疏复杂的地形和进行没有“脚本”的攻防演练,一些分群,分队却常常情况频频出现。

二.

未来战争形态变了,练法也要随之改变。

指挥员信息化素质不高,官兵心理素质不过关,自觉用实战思维思考战斗力建设,学习高新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化作战理论。

站在跨越式发展新起点上,积极适应战争形态的演变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不断寻求创新变革,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役,战术机关参谋人员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军事指挥人员转变为多维战场上的一线战斗员,专业互通,一专多能,成为现代参谋人员必备的新素质。

随着对战场环境关注重点从“水文气象”到“电磁环境”的转移,频谱管控等已成为战役,战术训练参谋人员新“十八般武艺”。

在作战演习指挥中心里,规模宏大的联合作战场面呈现在眼前。

大屏幕上,“战场”态势尽收眼底:天上卫星巡视,低空战机盘旋,海上战舰巡弋。

崇山峻岭中,一枚枚“神箭”凛然竖起,霎时间刺向苍穹。

机甲旅的旅,战斗群职交叉的数十名指挥员,按军兵种各自战位调兵遣将,在荧屏上展开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火力打击”。

在“通过多种通信手段获取战场信息”的演练现场,现代野战军事指挥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多种通信装备被集成在一起,在电台突遭“敌”强电磁干扰下,不时改换频率,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及时了解战场信息,标绘“战场态势图”。

战场态势瞬息万变,利用战场电视动态图像分析“敌情”的演练更加紧张激烈。

大屏幕上,“红军”歼轰机群,武装直升机群迅速升空,实施批次拦截,层层抗击。

同时,在各重要目标附近,地空导弹,高炮,雷达各防空作战要素快速展开机动部署一张严密的立体空地火力网在夜色中严阵以待。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不见一兵一卒,无声的较量却已进入白热化。

对抗战犹酣,网上风云起。

大屏幕上,实时传输的“红军”与“蓝军”战机航迹的两支箭头已进入攻击视距。

只见“蓝军”招式频换,时而批次突击,时而改变攻击目标。

逼得“红军”指挥员使出浑身解数变阵应对。

鼠标轻点,键盘急敲。方寸之间,一道道指令,一组组数据借助预编装备信息管理系统,迅速传达到各基层战斗单位。

黎文虎他们运用具有快速反应,动中指挥等功能的野战装备指挥自动化系统。

几分钟后,新型坦克,步战车,自行防空高炮,数字化远程炮兵,自行火箭炮,榴弹炮,加榴炮,通信指挥车,牵引车等上千台装备,按网上指令迅速向各指定区域集结。

机甲旅的旅,战斗群,分群已经实现了三级装备指挥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现代化通信技术,实现了军事装备一呼即应,始终处于良好的战斗状态。

从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到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水平的逐年提高,从人才培养渠道的全方位拓展到后勤保障方式的市场化推进。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不断推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优化了编成结构,充实了作战力量,精干了领导机关,收缩了保障摊子,这标志着部队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从编成结构上更加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聚焦信息化,部队初步构建起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军事训练内容体系。

已初步建成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装备体系,空海结合,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海军装备运输体系,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空军装备运输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