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准备就绪
作者:孤单路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609

这几天,刘龙也过得很开心,白天忙碌快餐店的事,晚上就和莫菲菲回去过他们的二人世界。.在这里,他不用再伪装自己去做一个小孩子,何曼妮等人早已经不把他当小孩子了,有谁看到过一个小孩子能懂这么多东西?四人不清楚刘龙的年龄,也没有问,莫菲菲就更加不会告诉她们了。

不过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23号早上莫菲菲接到她妈妈打回来的电话,说他们马上就要坐车回来,下午就能到家,然后一家一起过盂兰节。

等到莫菲菲放下电话,刘龙这才想到自己出来了也有一个星期了,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十四,自己也应该回家了。反正现在快餐店的一切进展都顺利,何曼妮对于那些服务员的培训好很到位,在28号如期开业是没有问题,没什么好担心的。到时候自己再出来一两天,然后刚好回去开学上课。

想到了这里,刘龙便和莫菲菲说了自己的想法。莫菲菲虽然有点不舍得,但她也知道自己和刘龙的事是绝对不能让自己父母发现的,何况自己好快要上班了,满塘和船步相隔这么近,到时和刘龙见面肯定要比现在容易,也方便得多。莫菲菲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

刘龙打了个电话给何曼妮,和她说了一声,然后答应她过几天后一定会出来。莫菲菲把刘龙送到了车站,等到车子开动了才肯回去。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相传是因为在华夏南方,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后来这一传统便被保存了下来。因此一些地区在这一天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胜会”。而在华夏大地上,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分别是佛教和道教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佛家在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七月十五日是僧众功德圆满之期,相传在这天修供,其褔报可百倍。因此佛陀教民众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以所得福报来解亡世父母在阴间倒悬之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而道家全年的胜会分开三次举行。在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而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最後十月十五日举行的称为“下元”三个合称为“三元”在上元当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而中元是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最後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虽然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相传七月初一“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人世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仪,以诵经作法事和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但在刘龙的乡下,人民就只过七月十四这一天。

说实话,对于这佛教,刘龙并不是很感冒,不过也谈不上讨厌,在华夏的历史上,这佛道之争数千年来是互相角力,不依不挠。而在刘龙的记忆中,周朝的封神之战应该就是两者最大的一次碰撞了。他如果没有见过白无常,没有经历重生,没有修练了混沌真气,可能这在他的记忆中也只是个神话传说吧了。可现在他已经是深信不疑了。

刘龙在书店门口下了车,书店门口停着两辆拖拉机。一进店里,就看到自己老爸都和两个男员工都正在忙碌着搬书出书,老姐和小玉在一边收账和清点。原来现在已经已快开学了,前天县教育局就把书本运了下来,这两天下面各村的学校也开始派人出来拿书了。而为了方便看店,他的一家人也搬了出来书店住。

刘龙放下手中的东西也加入了搬书面报告的行列,有了他的帮忙,刘锦和李为得张清真三人的速度也快了起来,不用十分钟就把两间小学的书弄好了。等到算好账两台拖拉机走了之后刘锦才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说:“怎么,舍得回家了,在外面玩得还开心吧?”

“今天过节嘛,我肯定要回来了。”刘龙看了看书店内已经快搬空了的书柜和陈列架,问自己老爸道:“老爸,这几天生意还好吧?”

“这几天生意好得很呢。不但学校来拿书,而且很多学生也来买文具了,这生意额是天天都在上涨啊。”刘锦一说到书店的生意,脸上就笑开了花。自己儿子出的这个主意好得很,就这装修一下效果就出来了,以前没承包时的书店那会有这么好的生意,就连书店的三个员工都说这书店装修了一下就是不一样,客人比以前多了一半都不止。虽然每天都挺累的,但有付出就有收获,他们这个月的奖金也多了,他们脸上的笑容可是没停过。

“小龙你装修了这个书店后就是不一样,我们以前供销社在做的时候那里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来逛书店?但现在就不同了,你看很多人没事都喜欢来这逛逛,多热闹。”邓小玉在一边兴奋的插嘴。

“现在已快开学了,我们的文具种类一定要多,学生到时就是主要顾客了,他们一般都喜欢成群结队的来买东西,所以我们到时更加要注意服务态度。”刘龙打量着店内的情况,一边对邓小玉道。

邓小玉用心的听着和记着,她对着刘龙有一种莫名的信服和佩服,虽然眼前这位小男孩比她要小得多,但是他身上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和那聪慧的脑袋,还有经常从他嘴里说出来一些关于销售的意见和建议,都让她赞叹。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把刘龙当成了老师了。

刘锦看着刘龙那付侃侃而谈和邓小玉虚心受教的样子,心里不禁有点感慨万千,自己这个儿子好象这一两个月来突然长大了似的,不但人发育得快,脑子也聪明了,有时连自己这个做老爸的都有一种看不透的感觉。不过无论怎样,儿子懂事聪明了就是件让他欣慰的事。望子成龙是每个母的心愿,他也不例外了。

这时姐姐刘凤终于收完钱,趁着没客人的空档跑了过来,人还没到刘龙跟前就把手伸了出来说:“小弟,菲菲姐说她买了礼物给我的妹妹的,东西呢?”

刘龙叫道:“老姐,你也太心急了吧,我这回来还没喝上口茶,你就问我要礼物?”

“自己人回来了还要让人招呼吗?真是的,你不是说不要把你当小孩子来看了吗?”刘凤理直气壮的反驳。

刘龙只好投降,拿过自己带回来的那包东西递给刘凤:“哪,你和妹妹的东西。”

刘凤喜上眉梢的拿了东西,和刘锦打了个招呼就跑到里面和妹妹分礼物去了。刘龙的老妈和妹妹刘仙正在里面做饭呢。

刘锦在一边对刘龙道:“小龙,你去了县城几天麻烦了莫老师不说,还要莫老师给阿凤阿仙买礼物,这样不太好吧。”

“没事的,莫老师人很好的,而且她和姐姐的关系也不错,这是她给姐姐和妹妹买的一点小东西,好象妈妈也有份呢。”刘龙嘴上应付着自己的老爸,心里却在暗暗好笑。

“以后还不知道谁能有福气可以娶得象莫老师这样漂亮人品又好的女孩子呢。不过我们这乡镇地方还真的没几个人能配得上她呢。”刘锦不痛不痒的感慨了一句。

刘龙将头伸到他耳边,轻声道:“老爸,那要不等我长大了把她娶过来好不好?”

刘锦敲了敲他的头,笑骂:“就你这个小样还想娶人家莫老师?你就别做梦了。小小年纪就想这些,也不害臊。人家莫老师会看得上你这小屁孩?你以后长大了能找个有莫老师一半好的女朋友我就心满意足了。”

“放心吧,老爸,你儿子以后一定能找一个和莫老师一样的女朋友回来给你看的。”刘龙笑着说。

“好,那我就等着看你以后找的女朋友是怎样的。现在的话就先进去吃饭。”刘锦只是将自己儿子的话当成是童言无忌,并没有放在心上。

吃完饭,刘妈妈就拉刘龙到书店上面去挑一个房间来做宿舍,说以后要上学了,别总是跑回家,而且一家人都在书店住了,上面以前是书店员工的宿舍,现在就只有邓小玉还要了个房间有时会住,还有几个都已经空了。

其实船步以前的街道还是很有特色的,铺宇鳞次,街随店延。街道的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富有南国地方特色的建筑骑楼群了。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如今装饰一新的上下九一带骑楼,便是仿照当年的山花设计,有的是极具现代感的直线条形;有的加入了西方柱饰,带有欧洲风格;有的则在上面雕塑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女儿墙图案简单,强调实用性。

说到这个骑楼,刘龙还是很喜欢的,当然骑楼的优点和缺点刘龙也很清楚。以后街道的骑楼全部被清拆,刘龙还惆怅了好久,因为这些骑楼陪伴他走完初中的三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了。回忆归回忆,骑楼一旦面向现实和未来,始终有几分悲哀,就像“骑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上”,有时候骑楼不得不给新楼让道,结果骑楼里面的老字号一搬走就衰落,大商业又不看好小骑楼。

刘龙以前就在想,为什么不可以在保留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设计出富有现代感的居住、商业两便的建筑呢?由于城市用地一向紧张,在旧城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建筑面积和不占用人行道:可以在沿街建筑的底层作架空支层柱,从而形成新型而又简洁的骑楼形式。比如,在一些新建的居住区,在高层建筑的首层,参照骑楼做法处理公共活动空间的方式,深受大家欢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把底层架空,对城市开放,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这种做法与岭南地区的骑楼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骑楼的街道能严格区分人行与车行交通流线,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了交通事故。避风雨,防日晒,方便市民行走和购物。这些确实给地处炎热、潮湿、多雨区的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适合广州的气候环境,受到市民的欢迎。立面外观虚实对比强烈,空间层次强,能丰富沿街景致。廊道具有遮阳蔽雨、保护店面以及作为商品展销长廊的作用。虽然骑楼的“道路文化”的商业布局已不能适应建立国际大都市的要求,但在经济还远远没有发展起来的小乡镇,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的根源。可惜某些地方父母官却打着发展的旗号大做文章,中饱私囊,让镇上的历史特色就此烟消云散。

晚上刘锦让三个员工提前回家过节吃饭。然后也早点关了书店的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晚饭。

接下来刘龙在家呆了三天,这段时间他跟刘锦说他在县城外面跟一个厨师学炒菜,等到27、28号可能还要出去县城去一两天,刘锦本来是怕开学了会影响他上学的情绪不想让他去,但在吃过刘龙做的一顿饭菜之后就改变了主意,不再阻碍他,只是叮嘱他要记得回来上学。刘锦也不是什么古板的人,他看到儿子这么有厨师的天赋,加上现在书店的生意也不错,心情好了自然不会说什么了。

刘龙27日上午就坐上了出去县城的车子,莫菲菲和何曼妮都在店里忙碌着,刘龙也没有打扰她们,下了车之后直接自己找了台摩托车来到了快餐店。快餐店已经全部完工了,何曼妮和莫菲菲正在店铺里面布置着装饰,为快餐店明天的开张作最后的冲刺。招回来的那些员工,包括厨师在内,都被何曼妮全部打发出去派传单和彩报了。当然这个方法也是刘龙吩咐何曼妮找人一定要做好的事。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什么打广告,上电视等等的宣传观念可是小得很,而且费用还高得离谱。

从两天前开始,何曼妮便安排人手派发宣传单张,还在广告上写得明明白白,开业当天凭宣传单来消费的可以享受8.8节的优惠,拿着一张纸去就能当钱来用?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新奇的事儿,而且上面那些印刷精美的菜肴也一定程度的吸引了很多人。两天下来,县城里已经有很多我知道了这一间还没有开张的“美味居”快餐店。

刘龙进了店门叫道:“两位美女,做得不错嘛,这里面的环境真是没得说了。”

“那当然,你也不看看是谁在做事?经过我和菲菲两位大美女严格把关,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呢?”何曼妮稍稍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脸洋洋得意的自夸着。

“看到两位大美女都这么卖力,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好了,你们就歇一会吧,剩下的让我来做好了。”刘龙边说边从莫菲菲手中接过小挂饰,柔情的对莫菲菲说:“菲姐,让我来吧,你和何姐你休息一下好了。”

“不用了吧,我和何姐也弄好了,要不你在旁边等一会就好了。”莫菲菲却不是很愿意。

何曼妮却毫不客气的把手里的东西全给了刘龙,把莫菲菲拉走:“他是个男人,难得他有这份心,就让他忙去好了。我们歇会再说。”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着明天的开业了。

刘龙晚上被留在了何曼妮的眼镜店里过夜,没办法了,莫菲菲的父母已经回来了,他当然不方便再去她那了,而且现在也不能让她父母知道他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