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对决(下)
作者:宇昆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59

地图上,代表日军进攻方向的红色箭头醒目的指向了门炳岳骑六军的后方目标集结地——额勒吐。敌人的目的再清楚不过了,无非是要切断多伦守军的退路并从侧后威胁骑四师、步兵第五旅防线,进而与二十五师团共同对宝原、沽源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此目的一旦得逞,整个东部战线将彻底崩溃!“必须将这股敌人消灭掉!”接到报告的一刻,朱江就已经有了这个念头,“扎格苏台三十五军一零一师此时正面对达里诺尔方向日军骑兵第二旅团的威胁,而此时占领了贝子庙的日军第十四师团也同时南下,正渡过锡林郭勒河向博王府开进。一零一师的压力已经相当大了,甚至也有了腹背受敌的危险——显然抽调一零一师是不现实的。”

朱江抬手看了眼表,深深吸了口气,“看来只有用这样啦!命令挺进军独立师即刻出发,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于今日十四点之前抵达额勒吐,务求将日军歼灭于额勒吐外围!”

听到这个命令,几位军长和周围的参谋们不禁把心提了起来。半日之内奔袭近百公里并与兵力相当的日军正面作战,这对刚刚形成战斗力的独立师来说,能否胜任还是未知之数。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这在充满变数的战场上对整个部队的协调指挥无疑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此时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但在朱江心里同样有些忐忑。挺进军独立师是去年组建的实验性部队,无论是装备质量还是兵员文化素质,在整个战区无疑是最高的。全师少尉以上军官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就连普通的列兵也是高小毕业。在经过近一年的军校强化训练之后,全师至今仍未满编。[挺进军独立师现编制为第51、52装甲团,独立摩托化炮兵团,第10装甲侦察营、第10摩托化工兵营、第10高射炮兵营、第10摩托化通讯营、第10摩托化辎重修理营。现装备坦克一百六十辆(其中二十四吨级,“Ⅳ—甲型”坦克一百三十辆——由于1940年7月第一重型拖拉机厂生产的180辆Ⅳ型坦克存在质量问题,当年八月即全部回收改进并换装85 mm口径坦克炮。此时的Ⅳ—甲型即改装后的型号;三十吨级Ⅴ型坦克三十辆——车体前装甲45mm,炮塔前装甲80mm;装备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的85mm坦克炮。其基本结构设计接近“现实”中的59式,但在火力、装甲厚度、火控系统等方面仍有所不及。);85mm口径突击炮二十四辆(固定式全封闭炮塔,采用发动机前置布局的通用车身,可根据需要改装为步兵战车、自行火炮、指挥车等。但由于目前坦克数量的不足,只生产了突击炮一种型号。);122mm口径榴弹炮三十六门;57 mm口径高射炮十二门(仿59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十二门(仿65式)。]按道理讲,用像独立师这样具有“超时代水平”的部队去对付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坦克旅团(即使是加强了的),结局已经不言自明了。但经过上一次的视察,朱江知道,这支本已武装到了牙齿的军队,却缺少一项最基本的要素——“杀气!”。当朱江满意于独立师官兵精确的指挥、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知识的同时,在一双双或黑或棕的眼瞳里,竟找不到一丝凌厉!在外人看来,这些学生兵们手中仿佛掌握的并非是致人死命的强大武器,倒像是如同试管烧杯一般的实验仪器!——“简直是一群披着铠甲的绵羊!”这就是当时挺进军独立师所给予朱江的最初印象。

“报告!挺进军独立师第10装甲侦察营及51、52装甲团已经出发!”

“好!”对于其扎实的训练,朱江还是相当满意的,“告诉摩西• 达扬,务求发扬装甲火力优势快速突击敌军侧翼,一举将其击溃。即使是最差的情况出现,我军也应尽力阻止敌装甲部队建立预设阵地并避免陷入阵地战。最后送他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参谋记下电文,不仅暗自嘀咕:“这最后一句怎么翻译呢……”

朱江暗自摇头,“一个坦克师去对付小日本儿的‘豆战车’,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嘛!事到临头,自己怎么反倒瞻前顾后起来?”想到历时三年(第一个坦克预研小组于1938年热河滴水岩秘密基地内成立,而在当时朱江就已经提出了总体设计目标——仿制“五九式中型坦克”!);耗资数亿美圆;几百个技术攻关项目组;费尽心思从欧美各国走私购买的工业机械……可以说整个绥察重工业几乎就是围绕着飞机和坦克这两个项目而建立起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实在是难以尽数!如今所获得的成果终于要在战场之上得到验证,难免让朱江有些患得患失。望着地图标着“额勒吐”三字的圆点,朱江叹声道:“无论战果如何,看来这个地方恐怕是会大大出名啦……”

午后的阳光下,由挺进军独立师第五十一团坦克二营A连的十四辆Ⅳ—甲型坦克所组成的一列纵队在察哈尔草原上隆隆行进。在他们身后,是摩托化步兵E连的卡车。146号车车长李浩上半身探出车外,用望远镜仔细巡视着前方的原野。由于坦克行进中的颠簸,望远镜视野内的地平线也随之起伏跳动。天气晴朗,能见度极佳,平坦的草原放眼望去仿佛漫无边界。“草原可真是坦克兵的天堂呀!”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李浩舒展了一下酸涩的手臂。虽然在刚才的敌情通报中说日军前锋部队还在四十公里外,但本着“小心没大错”的精神,李浩还是没有忽视对周围情况的侦察——万一碰上敌机轰炸呢?想到在近四个小时的行军过程中已经赶上了两次空战,白痴都知道要是没有空中掩护,此次奔袭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下意识摸了摸身前枪架上的12.7mm口径高射机枪,李浩不禁微微一笑,“还好,到现在还没有机会用它。毕竟谁也不希望在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对手前有被天上扔下的一颗炸弹把小命给送掉的可能。”

挺身望了望左侧两公里外的一列车队,李浩知道那是同学曹振所在的C连。“不知那个幸运的家伙干什么呢?”C连装备的是最新式的Ⅴ型坦克,明显比自己的“爱车”—— Ⅳ—甲型坦克大上那么一圈,装甲也更为厚重。虽然因为在机动灵活性上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儿”而被戏称为“大牛”,但李浩私下也不得不承认Ⅴ型坦克确实比Ⅳ型坦克高大威猛多了。单就炮塔内的空间而言,Ⅴ型坦克可以说是大的近乎奢侈!(作者:那是留着换装100mm口径坦克炮和弹道计算机的!)而其厚重的装甲,更是让每个坐在里面的士兵倍感安全。因此,每个驾驶“大牛”坦克的士兵也同样非常的“牛”!

虽然车载无线电在这个距离上完全可以通话,但李浩还是打消了将电台调到C连频率上的想法——在本连排长车可正常履行指挥权的情况下,这可是严重违反军纪的行为。正在胡思乱想间,耳机内传出排长卡迪亚的声音:“注意、注意!方向320,发现可疑目标!”

“全连呈攻击队形展开!”连长的命令紧跟着就到了。

果然,十点钟方向数个移动着的黑点出现在视野中。仔细看去,隐约可见其后扬起的一串灰尘。“日本鬼子就在左前方!”李浩冲着车内送话器的话筒大声喊道,“转左!转左!……”

几乎就在独立师坦克部队发现目标的同时,日军第二十八师团搜索联队(装备九七式轻型坦克并搭载步兵)的士兵们也同样发现了从远处逼近的挺进军独立师装甲部队。很快,日军独立战车第一旅团的两个战车团、一个骑兵联队及二十八师团第三十六步兵联队赶了上来(以上部队为满洲西方面军第五军专门为此次战役而临时编组的快速机动部队)。由于草原上开阔的视野不仅令交战双方达到战役突然性的意图都成了泡影,就连隐藏兵力部署也变的极为困难。相近的兵种构成、差不多的兵力对比(此时挺进军独立师投入战场的只是第10装甲侦察营及51、52装甲团,因此就单纯的兵员数量比较还是日军人多)令人心内泛起一丝势均力敌的感觉。但此时双方部队军官知道——只有趁对方兵力展开并完成部署之前发起进攻,才能掌握战场上的主动!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两支军队迅速在额勒吐镇以北三十里的草原上摆开绵延十余公里的战线(此时日军靠的是良好的训练,而挺进军独立师则依靠优秀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试图全力一击,一举摧垮对方。但紧随其后的一幕却让所有日军战车部队官兵大为吃惊——挺进军独立师的坦克索性甩开行动迟缓的步兵,开始全速向前推进!而此时炮兵甚至连炮架都还来不及打开,难道这些支那军队连炮火准备都不要了么!?

毕竟不到二十公里的距离以坦克部队45公里每小时的前进速度,实在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短短十几分钟之后,独立师第10装甲侦察营及第51装甲团的一百零六辆坦克已经压到了日军“阵”前。(匆匆展开,来不及构筑任何工事的阵地恐怕只能叫做“阵”吧?)至此,中日双方首次坦克大战拉开了序幕……

在一千五百米距离挺进军坦克停下来,从容不迫的调整炮口,开始了第一轮齐射:按照过去打靶的经验,像这种“静对静”的射击效果,一千五百米距离上的命中率一般是百分之六十。李浩双眼紧贴在光学测距机的目镜前,口中喊出射击参数:“目标方向357、距离1500,爆破弹!……发射!”炮弹出膛所产生的后坐力令整个车身为之一震。虽然火炮装有抽烟装置,但随着弹壳被从炮膛内抽出,整个炮塔里还是弥漫着一股火药味。“没打中!?”看到炮弹炸点是在目标旁的敌步兵中,李浩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今天的运气。

而作为炮击的承受者,此时日军则陷入一片惊愕之中——短短半分钟的时间里,就有将近五十辆坦克起火燃烧,而自己却连一发炮弹也没射出去!身为帝国陆军精英的关东军坦克手们几时受过如此屈辱?“冲上去杀光他们!”坦克手们纷纷驾驶着新近装备的“九七改”式坦克,加大油门向前冲去,毕竟这种坐等挨打的滋味太难受了。

“啊!倒霉!”由于目标的突然移动,第二发炮弹还是没有命中。“……不着急……不着急……”李浩小声嘟囔着用测距机锁定了目标,“距离1300!Vicar!(炮长的名字,教父) 注意提前量!”

85mm炮弹鬼使神差般击中目标!观测镜中李浩美美欣赏了一下半空中坦克负重轮划过的弧线!“哈!哈!哈!噢!……噢!……”坦克里一片欢腾,毕竟一千三百米外命中移动中的目标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找回了自信吧?)

“前进!”整个坦克连面对冲来的日军坦克也开始向前推进。一千三百米……一千二百米……一千米……随着一炮将日军坦克炮塔轰上半空,李浩已经用不着操作手中的测距机了——此时由炮长进行火炮直瞄射击。打开头顶的仓盖,李浩刚要探出头。突然车身猛的一震,感觉好象被一只大锤砸了一下。“哎呦……”厚重的仓盖砸在李浩手上,虽然戴了皮手套,可还是鲜血直流。“还好,手指头还在。”望着鲜血淋漓的左手,试着动了动——无名指已经骨折了,动不了。

“146号车!146号车!你中弹了,情况如何?请回答!”耳机里传出排长卡迪亚急切的声音,毕竟这是整个全连第一个“中奖”的家伙。

“……我受伤啦!”手指传来锥心的疼痛,李浩想也没想,顺口回答。

“……146号车、146号车,连长命令你们退出战斗!146号车请退出战斗。”

“搞什么?!”听到这个命令,李浩顿时傻眼,“执行了这个命令,车组的其他三个家伙一定会把自己暴打一顿。更重要的是以后自己还怎么在部队里混呀!”一把将无线电关掉,李浩大声命令:“加速前进!Vicar!把右前方的那个家伙给我轰掉!对、就是涂着‘雄物’俩字的那个……”

此时,坦克与坦克之间的“白刃格斗”已经全面展开。日军“九七改”式坦克内的炮手们熟练的操作着一式47毫米炮,炮弹一发接一发命中目标,但结果却被纷纷弹开。而从挺进军独立师坦克炮口中喷射出的每一发85mm炮弹几乎都宣告了一辆日军坦克的灭亡(除非没命中)。五百米、三百米、一百米、一辆坦克甚至猛冲到五十米的距离上射出炮弹,同时也被对方一炮轰的起火爆炸。在日军试图以两辆甚至三辆坦克同时对付一个目标的办法也最终失败之后,绝望的日军坦克驾驶员开着熊熊燃烧的坦克向对手撞去……

一面倒的结果令挺进军独立师的一百零六辆坦克全部顺利抵达日军步兵阵地前沿,在他们身后是一百五十多个冒着滚滚浓烟的钢铁残骸。在经过一次短停射击后,日军骑兵联队及第三十六步兵联队的火炮阵地就失去了“发言”的权利。似乎此时战斗已经可以宣告结束(执行迂回包抄任务的五十二团团长此时正用电台向师长控诉——起诉装甲侦察营和五十一装甲团擅自提前发起进攻。而其手下的坦克兵们只好向日军的几台汽车发射炮弹出气)。但一个小小的难题却摆在了挺进军独立师面前:此时被独立师一百多辆坦克和两个摩托化步兵营包围的一万多名日军士兵虽然失去了全部坦克、火炮等重武器,却仍然拒绝投降。他们冒着不断落在头顶的迫击炮弹疯狂的构筑简易工事(散兵坑)并不时组织自杀性的小规模冲锋。更令战区司令部忧虑的是,一些独立师坦克车长竟然拒绝执行以坦克集团冲锋来彻底消灭这股敌人的命令,“……我们不是法西斯屠夫,怎么能用履带去碾压毫无反坦克能力的普通步兵呢?”

如此一来,在挺进军独立师装甲部队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面对附隅顽抗的残敌却显得束手无策,一时间令自己陷入了奇怪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