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章 挡
作者:大马哈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99

话语虽略带不羁,但声正气朗,更多却是一份欣赏的赞叹。

赵霖听人喝采,不由吁一声勒住战马,寻声来看。只见眼前数骑健将,当先一名少年。十六七岁年纪,身高六尺有余,虽然年纪不大,身材不高,却是含胸挺立、卓尔不群,一副雄姿赳赳、气宇昂昂,虽然周围多是高过他的成年人,但在地上稳稳一站,神气也不比他人稍弱,隐隐更觉得反而高出他人一等的风采。

英武的国字脸上,眼似明月,眉如黑燕,一个阔大而饱满的额头,光亮宽广,将眉目衬照得极为舒展,延伸开去,予人一种飘逸飞扬的神态,鼻梁高耸挺直,双唇厚实红润,嘴角含着一丝豁达坦诚、但又略带少年那份调皮而坏坏的笑容,——恰是可用自己近来学过的两句成语来形容,便是雏鹰初飞,朝气临云,真是好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翩翩美少年!

赵霖心中不觉诧异,满以为生平除了当年的三哥赵云及现在的曼成哥以外,天下再无这么一个少年英才,却不想眼前突然又出现一个,看他神色自信决不弱于前两人,而且更多了一种,象昨日见过的一些霸主一样的领袖气概,让人不由生出一种亲近及敬服的感觉。

原本若是换了一年前,赵霖一听“小妹妹”三个字,必要怒目相向,反唇向饥,但一年来得到唐荣、李典等众位高人潜移默化地熏陶,加上现在也是十几个女兵的小小头领,早已收起了冲动的蛮脾气,颇修得许多为将的素养,当下不轻不重地说道:

“董卓窃居朝堂,倾覆汉室,天下仁人志士莫不义愤填膺,群情汹汹,故今日,天下英雄汇聚于此,枕戈以待,均不顾己身而思讨董,以匡复汉室,捐躯赴义,你却打马跑营,信马由缰,以为儿戏玩乐,不知以为妥否?”

小将本是一腔热血,也深怀报国之志,所以将母亲在舒县安顿好后,便即刻回到父亲军中一同前来。只因从前未来过中原,亦未见过十几路诸侯会盟如此隆重的场面,所以数日来心中未免好奇,便每处联营都来看看热闹,不曾想今日在此见到一员如花女将,婀娜飒爽,一时兴奋失了礼数,一听之下,心中立刻醒悟,不由肃然起敬,“多谢女将军提醒,小子确是孟浪,请女将军莫怪。”

当下深深一揖,望了望辕门的旗号,跟着道:“小可乃长沙孙太守之子,姓孙名策,年方十六,敢问女将军可是东郡桥太守麾下?”

!这便是那个“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的孙策?唐荣本在一旁指点着李典等众人,却见一名华服少年率着几人接近赵霖,初时以为是哪家门阀下的纨绔公子,与李典使个眼色便上前查看,不料竟是孙策,心中立时叮叮咚咚一阵翻腾——

料来孙策也一定是个有野心之人,不然不会藏着玉玺,直到征江东时才拿出来与袁术换兵,而且一朝在江东站稳,便迅速脱离袁术。那么这样的人究竟是否需要结交?

正在犹豫,却听一边热闹起来,抬眼望时,原来是素来温文尔雅的李典,见孙策与赵霖谈得兴起,不由心中十分吃味,忍不住也上前答起话来,谁知到后来见到孙策的恢宏大气,豪迈洒脱,不由心折,而孙策也深为李典的儒雅及学识钦佩,两个少年一个十八,一个十六,天文地理,军事兵法,聊得均是十分投契。

唐荣看着三人一见如故,心中一动,孙策此人虽然有野心,但也是个本性之人,不如这样、这样……计划,让孙策欠着李典一份人情,进而……想罢不由一笑,也不上前打搅,静静走了开去。

三日之后,正月十六,便是会盟吉日。一早众人沐浴焚香、整束衣冠,齐齐聚于会盟坛下,盟坛仿中平五年灵帝与何进阅兵时所建大将军坛,高有三层,上树九重华盖,盖高9丈。

看看到了吉时,当即有广陵郡功曹臧洪率先登坛,朗声宣告盟书:“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复四海。今由渤海太守袁绍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共鉴之!”

盟书宣毕,由各方诸侯歃血盟誓,然后一致选举数日前被刘协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的袁绍为盟主,再请出几名黄门侍郎,身穿礼服,手持旌节,先绕场三圈,代表天子巡视三军,然后登上将坛,将节交与袁绍,以示代天子征战,天下官吏王侯无论职位高低,均受其节制。

同时,赐天子之师、少傅唐荣以黄钺,为监军之职,遇有不忠犯奸之人,可知会盟主之后,立斩于帐前,成为制衡袁绍的一大平衡力量。

当下袁绍一番激励,分派各兵,由孙坚为前锋先抵汜水关,不一一细表。

洛阳相国府,自十月董卓令伪帝刘高封自己为相国以来,便多时不再上朝,而官员旦凡有奏折,不是上递尚书台,而是先呈上相国府,

听罢堂前一名府掾对军情的陈述,董卓恨恨狞笑一声,望了望众人,“袁家这个遗孽终于打到了,你们说说看有何对策?”

“恭喜主公,苦日子终于到头了。袁绍等叛逆,如果迟一年再来,我军实会不战自溃,但现在来嘛,我定让他有来无回,平白将大汉江山送与主公。”李儒一副胸有成竹,傲然而立。

“哦,关东近二十万大军,其中不乏精锐之师,子文不应小看啊。”

“恩相,关东诸人必败有四:

一、兵不能挡。黄巾以来,剿灭巨鹿、广宗、长社、宛城等地匪军主力的,多是京军;而抗击匈奴羌胡、多年戍边征战的,是我西凉军,今天下两支雄师均在我手,谁与争峰?至于各州郡地方驻军,多是承平之兵,不堪一战,大多面对小股黄巾时,才有胜绩。

故其二十万之众,貌似强盛,实皆乌合,岂可挡我虎狼之师。况且主公外结羌胡勇士,更为中原小儿日夜所惧,一旦它日请出羌兵,岂不令中原诸军望风而逃。

二、将不能挡。诸州无领军大材,只看这盟主乃袁绍便知。袁绍生于京师,惯会纸上谈兵,从去年败逃出京便可知其才能。另外如桥瑁、张邈、孔亻由、袁术等,也都只是清谈高论,不识兵法的腐生。而主公起领军三十余年,熟知兵事,手下徐、李、郭、牛诸将军也尽是国之良将,久经战场,远胜袁绍之流。

三、心不能挡。关东诸人,貌合神离,不能同心协力,而时日一久,眼见无利益可得,必生内纠,我等以逸待劳,坐山观虎斗,胜券在握。

四、名不能挡。刘协当日出逃,身无一物,六方帝玺,除传国玉玺于当日阉党之乱时不见,其它五玺均在我处,刘协无绶无印,怎可算得正统,以邪攻正,以无道攻有道,岂能不败?”

一番话,听得董卓在内,相府各人,均是身心舒畅,哈哈大笑,原来二十万关东军,剥下伪装的面纱,竟是如此不堪一击。董卓满脸笑成一个包子,“那依子文之意,我等该如何对敌?”

李儒轻轻迭出两根手指,好在唐荣、曹操诸人不在,否则一定大声叫苦——“汜水虎牢,天下之雄关。纵使关东十余万大军,亦万难强行攻破。我今便不与之争一时之长短,坚守不出,而其十余万之众,日日用度巨大,多者四五月,少则二三月,必然粮尽,候其粮尽之时,衔尾破之,何其易哉。

既而关东精英尽墨于此,各州将再无可战之兵,我等便可倾力东向、趁胜直追,兵锋所指,势如破竹,旬月之间,不仅可完保如今关中之地寸土不失,更可将‘豫、兖、冀、并’尽收囊中,适其时,天下已得其半,主公千秋霸业,自此岂不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