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东进之策(上)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78

武昌城内,督抚衙门相距不远,湖广总督杨霈自然驻节在总督衙门,曾国藩只好暂以巡抚衙门为行辕。周中华的住处便在巡抚衙门后院东厢,天色已然昏暗,后院也无人走动,寂静的院落里几乎没有什么声息,只是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争辩什么。

屋内虽然光线孱弱,仍可以看到周中华脸色阴沉,不发一言,静静地听着蒋敦复喋喋不休。

“公子莫非还未想通?杀几个降卒实乃司空见惯!长平之战,秦国杀降四十万,只杀得六国丧魂落魄,闻风丧胆,这个道理古今亦然。何况这些降卒,若不诛杀又能怎样?关押起来空费粮饷;放了他们,兵荒马乱,他们又何以谋生?还不是落草为寇?若是将他们编入湘军,只怕曾国藩答应,朝廷也未必答应。如此非常时期,轻易招降纳叛只会惹来朝廷的猜忌,绝非明智之举。”蒋敦复如同塾师教训蒙童一般,只说的口沫乱飞。

听到这里,周中华忍不住出言反驳:“那我这小刀会的‘飞豹将军’还不是被朝廷‘招安’了。”

王韬叹了口气道:“太平军乃是大清的心腹大敌,小刀会只不过是朝廷的疥癣之患,两者又岂可相提并论。再者,当日公子乃是孤悬匪巢的忠义之士,绝非那些草寇可比。便是林阿福,还不是被解除兵权,部属全部遣散,至于刘丽川的下场……。”看到周中华几乎要杀人的眼神,王韬却也不敢再说下去。

※※※

屋内半晌无声,少时,周中华一声长叹。其实在他的心中已经接受了王韬和蒋敦复的意见。对于湘军的残忍好杀,历史书中不乏记载,自己凭着一时冲动,便奢望拯救那些降卒,此时想来的确是意气用事。

看到周中华如此消沉,王韬心有不忍,道:“公子还需看开,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古成大事者便要有所舍弃。等到公子他日大业得成,造民生福,开万世之太平,那时便可以消除这些杀戮!”

蒋敦复说的更是**裸:“公子此后问鼎天下,打仗杀人的日子还在后面,若是这等慈悲为怀,又怎能成得了大事。”

周中华一阵苦笑,他并非是不知道此中道理,看来自己的战争观还要改变,“不杀战俘”这一条在“未来”万国遵守、事关人权的人类准则,此时还只是一句空话。

王韬决意岔开话题,于是问道:“公子,亨利和唐景星可曾有信来?”周中华摇了摇头道:“亨利回欧洲运输军火,又岂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回来。至于唐景星,我相信他应该已经把那个人带回上海。”

蒋敦复有些不解:“公子,香港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值得公子命唐景星专曾跑一趟?”

周中华微微一笑,道:“天机不可泄露,此人不亚于雄兵十万,我是志在必得!”

王韬赞道:“公子行事果然神奇,京师那位大佬,公子又是怎生拉上关系的?”

周中华面露不悦之色,王韬立时明白,讪笑不语。

周中华站起身,踱步来到窗前,看着院中黄叶在萧瑟的秋风中飞舞,悠悠说道:“有些事,你们是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

就在此时,忽然有戈什哈来传话,却是曾国藩宴请胡林翼,请周中华前厅作陪!

周中华呀了一声,曾胡、曾胡,胡林翼乃是与曾国藩齐名的中兴名臣,当是一时瑜亮!若非死得早,他的功业成就未必就在曾国藩之下。此人居然也来到了武昌,的确值得一见。

周中华跟随戈什哈来到前厅,这才发现,酒席边已经坐了数人,俱都是便装打扮,各自谈笑风生。主席自然是曾国藩,陪客则是塔齐布、郭嵩焘和刘蓉,而坐在上首宾客之位的,乃是一个面貌清癯的文士,年纪约摸五十余岁,精神矍铄,坐在那里自有一股威严,不消说,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胡林翼!

周中华见此情形,连忙快步上前,抖袖撩襟,打千请安:“门生给恩师请安。”

曾国藩笑嘻嘻的说道:“中华来了,快来见过胡大人。”转过身对胡林翼道:“润之兄,这便是我常在信中对你说起的周中华,年纪尚轻,缺少历练,还请润之多多教诲。”

胡林翼哈哈一笑,道:“强将手下无弱兵,涤生的弟子又岂是泛泛之辈。”

周中华迈步上前,走到胡林翼身边,作势要拜:“卑职叩见胡大人。”胡林翼连声道:“不必如此,今日只叙私宜,不论官职。”周中华笑道:“如此更是要拜,大人与我恩师交情深厚,宜同恩师,请收晚生一拜。”毕竟还是拜了下去。

胡林翼朗声而笑,以手搀扶,周中华站起身后自在下首落座。

胡林翼仔细端详周中华,笑着对曾国藩说道:“此子面目清奇,骨骼脱俗,神气内敛,必定是可造之材,他日前程不可限量,涤生有这般门生,足可畅怀!”

曾国藩心中得意之极,嘿然而笑道:“润之不要谬赞,便在前些日,他还举措失当、飞扬浮躁,真真竖子不足与谋。”

“哦?”胡林翼故作惊讶,问道:“莫非涤生此前所说之人便是他?”

曾国藩捻须叹道:“正是这个竖子,真真气煞我也。”

周中华慌忙离座,躬身深施一揖:“门生孟浪,请恩师责罚!”

胡林翼微微一笑,道:“涤生休怒,我看中华禀性纯厚,有此好生之德,实乃仁义君子,无需责罚!”他拉着周中华的手道:“来来来,咱们坐下喝酒,边吃边说。”

周中华再次入座,曾国藩吩咐开席,戈什哈将酒水佳肴一一呈上,但见筷箸齐动、酒到杯干。

※※※

酒过三巡,胡林翼笑着对周中华道:“说起世兄之事,我倒想起一桩事来,世兄可知我在西南有一个雅号?”

胡林翼这一说,座上众人都有些尴尬,实在是因为他的这个雅号太过知名,便是“胡屠夫”。

周中华如何不知,只是不便说出,于是装痴扮傻:“晚生不知。”

胡林翼哧笑道:“这个雅号只怕在座诸公都曾听闻,便是那‘屠夫’二字。”

听到胡林翼大大方方的说出“屠夫”这个外号,除了曾国藩外,余人都扭捏不已、坐立难安。

胡林翼坦然说道:“世兄莫要以为我胡某人是个妄杀无辜的酷吏,胡某杀人,有三条道理。”

周中华恭恭敬敬的说道:“请大人指教。”

胡林翼一改方才笑容可掬的模样,正色道:“其一,所杀之人都有应得之罪;其二,乱世当用重典,无有霹雳雷霆手段,又怎能降妖驱魔;其三,为国尽忠,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听到胡林翼说出这番话,各人心机各自不同。曾国藩心中深表佩服,塔齐布则是无动于衷,郭嵩焘和刘蓉虽有腹谤却不愿出言相驳,只有周中华长身而立,抱拳道:“大人一言点醒懵懂之人,中华此前种种着实孟浪。”

曾国藩与胡林翼相视而笑,曾国藩挥手示意周中华坐下,道:“胡大人学识道德,都远胜于我,今后你还要多多请教。”

周中华诺诺有声。

胡林翼笑道:“涤生,你我乃是知交,若论经世之道,我又哪里及得上你。今日我来便是有一事不明,特向涤生兄请教。”

“哦,何事不明?”曾国藩脸色淡然。

“武昌既复,其功自然非小,只是这接下来东进用兵,涤生兄有何良策?”

※※※

请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将它收入书架,猫儿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