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横扫贵霜 第33节 寺中听佛
作者:冷西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53

刘准召集郭嘉、诸葛亮、司马懿、鲁肃四大军师和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四员大将一起共商下一步安定西方各国的一些策略问题,商量完毕此事,接着大家又商议起下一步继续进军之事,刘准问道:“仲达!这几天可曾接到奉先他们的情况报告?”

“威西王接到陛下同意使用手雷的命令后,与士元、公瑾、孟起、伯符一起制定了作战计划,今天刚刚收到他们的报告,详细说明了他们的攻击方案。”司马懿连忙递上一份书信,回答道:“他们为了一举击溃阻击的敌人,计划在明天夜里对防守夏米尔草原通道的贵霜、大宛联军发起袭击。突破口选在战力比较弱的大宛军队的防区。突破防线之后,他们准备沿夏米尔河东岸顺流而下,直逼贵霜都城犍陀罗,然后在犍陀罗城下集中所有火药,将城墙炸开,一举占领犍陀罗,然后按照既定方案向北面压过来与我们一起合击双靡城的铁勃占翰所部,争取将这十五万敌军歼灭在双靡城中!”

刘准又问:“我们的西域北路军团现在在什么位置?”

司马懿回答:“封皇子在犍陀罗时来过传书,他们在赫尔凯利的十万人马回援之后,已经离开犍陀罗,向贵霜的内地深入进去,向西面的贵霜旧都护澡城杀了过去,目的一方面是扰乱贵霜人的后方,另一方面是获取一些补给,还希望能够调动赫尔凯利的十万人马,为威西王攻打犍陀罗城减轻压力!”

刘准等人一起来到大厅一侧的沙盘前,在沙盘上寻找护澡城的位置,然后满意的笑道:“封儿越来越成熟了!这样做就对了,将敌人的主力分开,给我们主攻部队创造歼敌的机会!只是他们这么大的一支人马深入敌后,孤军奋战,又没有补给,压力肯定不小啊!”

“是的,皇子殿下这样行动,可以造成敌人内地的恐慌,将敌人的一部分兵力吸引到他们的后方,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征西军主力先将铁勃占翰的人马吃掉!只要消灭了铁勃这股大军,贵霜人也就基本上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域北路军团的压力会十分大,陛下是否给皇子殿下去封书信,让他们不要过于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没有后方的作战毕竟实在太危险了!”诸葛亮出言建议道。

刘准笑着说:“信就不必写了!还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去决定他们的行动方案吧!朕不了解他们的处境,过多的指手画脚反而不利于他们发挥!朕相信经过北疆、西域这几年的锻炼,这些小将应该有这种在不利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办法的!”

鲁肃说道:“陛下!我们现在是否暂时放慢对双靡城的进军,等威西王拿下犍陀罗之后,再进逼双靡,免得逼的太紧,把铁勃占翰的人马给逼跑了!”

“不妥!子敬这个想法恐怕不妥。经过和墨的较量,我们应该已经认识到铁勃占翰和他手下的几员大将,都是有些能力的对手。我们现在放慢攻击速度,敌人如果接到威西王所部突破夏米尔防线的消息,一定能判断出我们的意图,肯定会放弃双靡的防守,迅速退回内地,再与我们周旋,这样就给后面我们进军贵霜内地带来很多的麻烦!”郭嘉连忙出言反对鲁肃的意见。

鲁肃继续说道:“中军师的担心,我认为不会发生,就算我们立即进逼双靡,铁勃得到接到威西王突破夏米尔的消息,我判断他也不会急于撤退!因为贵霜人在犍陀罗城还有十万守军,加上从夏米尔退回的浩特部队应该也不会低于十五万人马,是威西王的部队两倍。铁勃占翰肯定认为,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下,如果不是偷袭,威西王的人马肯定无法硬攻下犍陀罗,因为他们不可能知道威西王攻城依靠的是火药!臣大胆推测,陛下一直不同意提前使用火药,也就是为了照成这样的效果。而且正常的判断,威西王也不敢不拿下犍陀罗,就插到犍陀罗和双糜城之间,这样威西王的人马就自己跳入了贵霜三十万大军的口袋之中,因此铁勃这时候根本不会担心自己的后路!所以我们应该利用敌人的这种心理,先不要急着攻击双靡!”

刘准微笑着听着几个军师的争论,只管在沙盘上比来比去,不发一言。自己手下的几员军师经常发生这样的争论,在刘准看来正是这种争论才使自己更加清晰的作出各种假设,使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更加理智。

司马懿这时嘿嘿笑着插言:“嘿嘿,中军师和左军师的意见都有一定道理,既然无法判断敌人是否会主动逃离双靡,我觉得我们不妨采取示弱于敌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在双靡城中。乘胜追击还是必要的,否则敌人一定会感觉到我们有些反常,而且追到双靡还要十分用力的攻打。我们破和墨是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我想以铁勃占翰和他手下的判断能力,挖地道淘空城基的办法,敌人一定有了破解的对策。我们继续使用就不会暴露我们不急于攻下双靡,吸引敌人不要西窜的意图,等到威西王出乎敌人意料的拿下犍陀罗,插到双靡城的后面,我们再用火药炸毁双靡的城墙,那时侯铁勃想逃也逃不了了!不知陛下和诸位军师、将军以为如何?”

诸葛亮立即说道:“仲达的这个办法好!臣也是这个意见,这样既可以不让双靡的敌人警觉,又可以不过多的损伤我们的将士,应该可行!只是陛下是否就不要急着前往前敌了,我看将前敌的指挥权交给三将军,这样也可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郭嘉、鲁肃二人也一起点头表示赞成。

刘准见大家意见取得一致,于是开口说道:“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意见,朕也同意这个方案!几位军师都和朕一起留在和墨休息一下。前敌就交给云长统一指挥,翼德、子龙、子义!你们三人听从云长的调遣!示弱于敌可以,但是还是要尽量减少我们将士的伤亡,特别是挖地道的工兵,不要让他们损失太大!”关、张、赵、太四将一起抱拳接令。

于是大汉征西军一、二、三、四军由关羽指挥,进逼双靡城下,刘准则带着四个军师,又典韦、许诸的龙骧、虎翼二师保护驻扎在和墨城中。

弥和答应出任和墨翕侯后,很快说降了大批原来的官员,和墨的左、右、后三员大将一起归顺,刘准安排将和墨三万降卒整编成一个军三个师,任命塔伯、霍毒、波班三人分别担任和墨军三个师的师长,授予镇字校尉军衔,三人见大汉天子如此信任,个个表示效忠。

被俘的和墨官员中只有伯尔金坚决拒绝归顺,刘准下令将伯尔金家族男性尽数诛杀,女性卖与大汉商贾为奴。任命弥和为和墨翕侯,为表示诚意特许世袭罔替,并根据弥和的提名,考虑和墨各大贵霜家族的利益,任命了和墨的左、右丞,城中百姓见汉军进驻之后,一切如常,和墨城及和墨所辖地区,迅速安定下来。

这天清晨刘准起床之后,在雪枚丝的服侍下,刚刚洗漱完毕,用过早餐,弥和就在门外求见。进来见礼过后,弥和笑眯眯的说道:“陛下!臣下今日将政务处理完了,特地来向陛下践约!”

“这么早?翕侯一定又是一夜未眠!你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不要累坏了身体!和墨的大局今后全靠翕侯主持!不知翕侯要向朕践什么约?”刘准关心的问候道。

“多谢陛下关怀,老臣今年才五十八,身体没有问题,请陛下放心!”弥和感激的说道:“老臣是想请陛下前往和墨最大的寺院,拜揭佛祖,不知陛下是否得空?”

刘准一听呵呵笑道:“翕侯真是信人!好!朕今日就同翕侯前去理佛!是不是把朕的几位军师大人一起叫上?”

“那当然好!老臣这就去请几位大人!”弥和说着就要往前院走。

刘准说道:“翕侯就不必忙了!他们几位一会肯定要过来,朕让他们一起去就是!”

说着话郭嘉、孔明、仲达、鲁肃四人一起走了进来,听说要去佛寺拜佛,都表示愿意前往,于是刘准叫典韦、许诸二人带上一屯龙骧卫,保护着大家一起向城南的落珈寺走去。

和墨城南十里,一座占地约百亩,气势恢弘的庙宇印入众人眼帘,弥和介绍说这是和墨境内最大的寺院,是迦胰色伽在位时修建的,已经将近百年。

寺院中的几个住持,早已接到和墨新翕侯陪同大汉天子和几位重臣前来拜揭佛陀的通报,早早的迎候在寺院门前。见到刘准等人,口中念着佛号,一起施礼。刘准等人既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也搞不清当时的礼节,学着弥和的样子,向几位住持还礼。在住持们的引领下一起走进寺院。

弥和一边向众人讲解着各个金碧辉煌的佛像,一面介绍着佛教的发源、传播和主要的主张。其他几位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弥和口若悬河的讲解,刘准虽然在前世知道佛教,但是对这些东西也是第一次如此详细的听到,也认真的倾听着。

弥和说:“佛祖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又叫‘乔答摩’,意为‘最大牛’。这是释迦牟尼所属氏族的名称;至于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则是他成道以后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祖的家乡是释迦族聚居的迦毗罗卫国。他的父亲净饭王是该国的国王,其母摩耶是邻国拘利族天臂王的公主,故佛经中常称佛祖为太子。摩耶夫人怀孕期满,便按当地习俗回娘家产育,途中在一个名叫蓝毗尼的地方,生下了未来名扬四海的佛祖。”

“佛祖在青少年时代过着优裕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娶妻生有一子。但终于在29岁那年弃家出走,削发修行。佛祖出家后先到处访师求道,接着修了六年苦行,但俱无所得。便在圣城菩提伽耶附近的一棵菩提树下进行禅定,终于成了‘佛’,时年35岁。”

“此后,佛祖传道45年,足涉恒河中下游许多地区,建立了以他为首,由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优婆塞(善男)、优婆夷(信女)等四部人众组织的佛教教团。其中比丘教团与比丘尼教团称‘僧伽’。”

“80岁那年,在从摩揭陀国前往居萨罗国的途中,于拘尸那迦逝世。附近八个国家听说佛祖逝世的消息,纷纷来到这里。他们按当地发习俗把佛祖的遗体火化后,把舍利分成八份,各自携回建塔供养。”

“佛祖的主要思想是宣传缘起论、四谛八正道,而其最终目的,是要跳出轮回,抵达涅槃。佛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赖一定的条件而存在,他把这种条件称为‘缘’。条件具备,事物生起,存在;条件消失,事物崩坏,灭亡。佛家常用‘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这一偈颂来表述佛祖缘起论的精华。佛祖又认为,世界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动中,任何条件都不可能长久存在,因而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久保留。既然这样,这些事物就不能依靠,不值得依恋。人若追求这些东西,到头来必然一无所得。佛祖要求人们认识世界万物的这一本质,抛弃世界万物,转而追求永恒的存在—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