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是指词义发生了变化。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中,词义处于经常演变的状态。这里所说的词义也包括语素义,有些原来为词,现已成为语素。
(一)词义演变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文化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词义的演变。例如在古代畜牧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畜牧业,有关这方面的词就比较多。以马来说,单指小马的有(huán一岁)、驹(二岁)、?(táo三岁)、(bā八岁)等,等到进入农业社会,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没有必要再分得那么细,于是“驹”的词义就扩大,泛指一切小马。
2.人类认识的进步
人对客观事物、现象认识的进步也是引起词义演变的重要原因。例如,古人以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所谓“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这从汉字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出来,以“心”为意符的“想、思、念、恋、怨、愁、忿、恐”等等,都是与思维活动有关的;现在人们认识到这是由大脑主管的了。
3.相关词义的影响
语言里的词汇不是词的杂乱堆积,而是一个严密有序的体系。每当一个新词新义加入到语言的体系中来,它就要跟词汇体系中相关的词或词义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这些词或词义的变化。例如“白”与“红”的变化就是如此。“白”,原指雪一样的颜色;后来白色作为汉民族传统丧服的颜色,白引申指丧事,便出现了“白事”一词。而与“白”意义相对应的“红”,原也指颜色,红色,后也引申指喜庆之事,便出现了“红白喜事”的说法。以后“红”又象征革命、进步,出现了“红旗”、“红军”等词,而“白”则象征反动,出现了“白区”、“白色恐怖”等词。
以上只是讲了词义演变的大致原因。第一点和第二点是语言的外部原因,第三点是语言的内部原因。
(二)词义演变的方式
1.扩大
有些词的应用范围原来比较狭小,后来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应用范围便比以前广泛。例如“航”,原指船,后指船在水上行驶。现在飞机、飞船等飞行器在空中飞行也称航,如航空、航天等。又例如“开发”,原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现在也指发现或发掘人才、技术、产品等供利用,如开发人才资源、开发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等。再例如“战略”,原指作战的谋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现在广泛用指决定全局的策略。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等。
2.缩小
有些词的应用范围原来比较宽泛,后业被比较狭窄的意义所代替。例如“爱人”,原指可爱的人;后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或已婚男女的一方。现在一般指丈夫或妻子。又例如“经理”,原指经营管理;现在多指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的人。再例如“对话”,原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现在常用指两方或几方之间为谋求取得共识的交谈,范围比“谈话”小。
3.转移
有些词原来的意义转移,出现了新的意义。其中有的是理性意义的转移。例如“书记”,原指文字、书籍、文章等,后指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现指党、团组织和某些团体的负责人。有的是感**彩的转移。例如“兼并”,原指土地侵并,或经济侵占;现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把一方资产并为另一方所有的经济行为,不再带有贬义。
三、词的多义性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客观事物、现象,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事物、现象。只有一个意义的词称单义词,同时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词称多义词。
哪些词是单义词呢?一般说来,事物的名称如人名、地名等是单义的;草木、鸟兽、器物的名称也多是单义的。例如:牡丹、朱?、熊猫、洗衣机。特别是科学术语,要求意义精确固定,不容含混。例如:粒子、光缆、程控、转基因。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常常是单义的,表示某一客观事物、现象。可是语言所要表达的东西总是在不断增加,如果都造新的词,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负担未免太重了,于是有关的意义就逐渐用已有的词来表示。而一般词的意义也不像科学术语那样单一,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就使它能兼表有关事物。例如:“步”,原来表示行走、步行。《说文》:“步,行也。”现代汉语中,“步”的意义有: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②阶段;③地步,境地;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⑤用脚走;⑥踩、踏;⑦用脚步等量地。它所表示的意义增加了不少。
双音词的意义往往比单音词窄一些,固定一些,但是一词多义现象仍然存在。例如“问题”,原来表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后来又不断增加新义: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这些问题要认真处理);关键、重要之点(问题在于措施是否得力);事故或麻烦(工作中问题不少);不妥当之处(这种说法有问题)等。
(二)基本义和转义
1.基本义
基本义是指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例如:“传(chuán)”的基本义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一些其他意义多与此有关,如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传授),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留传),广泛散布(传播),把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以及表示某种思想、感情,发出命令叫人来(传唤、传讯)等等,都是如此。
词的基本义往往就是词的最初意义,但也不尽然。例如:“电”的最初意义是闪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不宁不令。”其基本义则是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科研和生活等方面,现代汉语中带有“电”这一语素的词语甚多,它们所表示的多为基本义。
2.转义
转义是指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发展转化而来的意义,转义是针对基本义讲的。具体说来,它又可分为:
(1)引申义:经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叫引申义。例如:“热”的基本义是温度高,由此引申出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生病引起的高体温,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等意义。此外还用于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中),表示受很多人欢迎的(热门、热销),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再如:“中心”的基本义是正中央,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由此引出事物的主要部分(中心思想、中心工作)、在某一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现在还常常用于设备、设施、人才、技术力量比较完备雄厚的机构和单位的名称(研究中心、开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
(2)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或引申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这样产生的新义叫比喻义。例如:“窗口”原指窗户,现在常喻指反映或展示精神上、物质上各种现象、状况的地方(王府井是北京商业的窗口),也喻指渠道、途径(工厂开设门市部,可以成为了解市场信息的窗口)。再如:“绿色”原是绿的颜色之意,现在常用以比喻天然、无污染,带有“绿色”的词语越来越多(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工艺、绿色材料、绿色生活方式)。
第四节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词
一、同义词(一)什么是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也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例如:“庆祝”“庆贺”“祝贺”,都有以一定方式对喜庆的事情表示美好心意的意思,但略有不同。“庆祝”着重表示喜庆或纪念,多用于隆重的事情,方式常常是群众性活动。“庆贺”着重表示贺喜,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集体,也适用于个人,方式多种多样。“祝贺”着重表示美好的祝愿,对象也较广,方式或是文字的,或是口头的。同义词数量很多。
同义词从音节看,有些是单音词同义,如“缺”和“少”、“封”和“闭”,有些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同义,如“学”和“学习”、“信”和“相信”,不过最多的还是双音的同义词。
双音同义词有三种情况:
1.构成的成分不同:
立即――马上疏忽――大意幽默――风趣
掩饰――遮盖凌晨――黎明冷静――镇定
2.构成成分有部分相同(这一类最多):
询问――咨询帮助――赞助策动――策划
阻碍――障碍发愤――发奋友情――友谊
3.构成成分相同,但顺序不同:
刷洗――洗刷菜蔬――蔬菜合适――适合
灵魂――魂灵感情――情感讲演――演讲
要注意多义词有几个意义,这几个意义常常各自有自已的同义词,所以我们说一个多义词的同义词实际上二者之间是局部的同义。例如“痛快”一词,在“你这个人办事很痛快”这个句子里,“痛快”与“爽快”“直率”同义;在“今天玩得真痛快”这个句子里,“痛快”与“开心”“尽兴”同义。又如“平常”一词,在“他外貌平常,可是精明能干”这个句子里,“平常”和“普通”“一般”同义;在“平常他这会儿早来了”这个句子里,“平常”和“平时”“通常”同义。
具有意义的共同性是构成同义词的基础,否则就不能视为同义词。例如:“改善”和“改良”是同义词,都有在原基础上改得好一些,使能更符合人们愿望的意思;而“改动”跟它们就不是同义词。“改动”表示改换、变动,适用的对象、范围也不一样。再如:“捏造”和“伪造”是同义词,都有为欺骗人而造出虚假事物的意思;而“创造”跟它们就不是同义词。创造表示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
(二)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精确严密。例如:
(1)我们不是反对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反对的是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过高的消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江总书记《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都有谋取私利的意思,但又有所不同。“假公济私”指当权者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利;“损公肥私”指损害国家、集体利益,中饱私囊;“损人利己”指损害别人使自己获利。三者互相补充,使语意表达全面周详。
2.富于变化。
这在一些谚语中表现得很明显。下面的例子如果相同的意思都用同一个词语,就会单调乏味,而运用同义词语则显得生动活泼。例如:
(2)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3)按倒葫芦起来瓢
(4)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气势充畅。例如:
(6)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事到临头,出了这么个岔子!武艾英气得快哭了。团支书周铁娃气呼呼地叫道:“这个王铁牛,简直是故意捣乱,专门拆台!非好好整一整、煞一煞这股歪风邪气不可!”(马烽《结婚现场会》)
“故意捣乱,专门拆台”,借助于同义词“捣乱”“拆台”构成两个并列的词组,充分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气恼,如只用一个,力度就差多了。下文的“歪风邪气”为两个双音节同义词,有同样效果。
(三)同义词辨析
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意义方面的差别
(1)表现重点不同。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为,性质恶劣,如“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再如:“指摘”、“指责”和“指斥”都有指出错误批评否定之意。“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如“他说话随随便便,伤了一些人,受到了大家的指摘”。“指责”强调责备,语意较重,如“对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加以指责、处罚”。“指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如“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指斥”。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彩不同。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彩不同。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叫中性词。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中,“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果”用于好的事物;“我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果、结局,多用于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想”。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巨大”用于好的事物;“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用于坏的事物。“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状况应该改变”。
(2)语体色彩不同。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儿童”,也会失去原有情味。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头。
3.语**能方面的差别
有的同义词虽然意义、色彩方面相同,但语**能方面存在差别。例如:“刚才”和“刚”、“刚刚”,都有不久之前的意思,但“刚才”是时间词,可以做主语(刚才下了一阵雨,现在停了)、定语(刚才的电话是找小王的)、状语(你刚才上哪儿去了);“刚”和“刚刚”则是副词,只能作状语(他刚下课、小张刚刚还在这儿)。又如:“愿望”和“希望”都有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但“愿望”是名词,可以做主语(愿望是好的,做法不可取)、宾语(他终于实现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而“希望”是名词,又是动词,作为名词,可以做主语(希望寄托在年青一代)、宾语(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的希望);作为动词,可以做述语(希望大家事业有成)。
前面曾经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例如:“欢畅”“欢快”“欢乐”“欢喜”“欢欣”是一组同义词,都有高兴、愉悦的意思,其中:“欢畅”含畅快、舒畅之意,如“久别相逢,心情十分欢畅”。“欢快”含愉快、轻快之意,如“欢快的乐曲”。“欢乐”含快快乐乐之意,如“节日的**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欢喜”含高兴、喜爱之意,如“她看到孩子上进心这样强,满心欢喜”。“欢欣”含欣欣然之意,如“欢欣鼓舞”。再如:“辩论”“辩解”“辩白”“辩护”“辩驳”是一组同义词,都有运用言辞分辨是非曲直、正误真伪的意思,其中:“辩论”含论述、理论之意,如“通过这次辩论,谁对谁错很清楚了”。“辩解”含解释、消解之意,如“事情明摆着,辩解也没用”。“辩白”含弄清楚、使明白之意,如“对人家的辩白要耐心听,不能冤枉人”。“辩白”亦作“辨白”。“辩护”含保护、维护之意,如“对别人的指控你可以为自己辩护”。“辩驳”含反驳、驳斥之意,如“你的辩驳很有说服力,对方无话可说了”。
(四)同义词的误用
这里主要分析一些同义词误用的例子,顺便也分析一些其他用词不当的病句(在句子头上标有*号,以便与合乎规范的实例相区别,下同):
(1)*发展中国家要把发达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程浓缩在短暂的过程中,其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报)
句中“浓缩”用错,应改为“压缩”。“浓缩”和“压缩”都有表示减少的语素“缩”;但“浓缩”有使物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的意思,用在这里不贴切。“压缩”则有通过加“压”,使之紧密从而实现减少的意思。
(2)*大家密切配合,越战越勇,连续打败了敌人五次进攻。(报)
这个句子看上去似乎“打败”是和“敌人”搭配的,其实不是。跟“打败”搭配的主要成分是“进攻”。“敌人”和“五次”是“进攻”的修饰语,“敌人”表示领属,“五次”表示数量。“打败”是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的意思,而这里要说的是通过战斗使敌人退却。应为“打退”,在“打”后再加上表示结果的词“退”。
(3)*到处爆发的农民大起义有如熊熊烈火,惊动了封建地主阶级。(报)
句中“惊动”应改为“震动”。“惊动”有举动影响旁人,使吃惊或受侵扰的意思,分量过轻。而“震动”则有使震颤的意思,常用于重大事件。
(4)*小林谢绝了一些人要她在城里另找对象的劝告,不料社会上的舆论便向她袭来:“回城当了工人还要和农民结婚,事迹可以上报了。”(报)
“舆论”,中性词;这个句子的动词既然用了个“袭”,前面就应该用含有贬意的词语跟它配合。可以改成“冷言冷语”。
(5)*年青人比较容易接受新观念,而父辈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样它们之间就存在差异,形成了“代沟”。(习作)
“它们”用错,应为“他们”。“它”指代事物,“他”指代人。这里指代的不是“新观念”和“看法”,而是“年青人”和“父辈”。
(6)*秋天的早晨是舒爽的。走出家门,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人精神了好多。(习作)
“舒爽”,生造词。应改为“舒适凉爽”,或其中的任何一个。二、反义词
(一)什么是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例如“冷”和“热”,“进”和“出”,“美”和“丑”,“多”和“少”等。这些都是意义相反的反义词,它们是客观事物、现象矛盾对立的反映。但是也有一些词,如“天”和“地”,“日”和“月”,“春”和“秋”,“首”和“尾”等,它们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本身,严格说来并不是互相矛盾对立的,只是人们在运用时经常对比并举,成为社会的语言习惯,也被视为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与词说的,例如“好”与“坏”,“同”与“异”。要注意“好”与“不好”,“同”与“不同”不是反义词,虽然它们意思也相反,但后者加上了否定词,是个词组了。
反义词数量很多,其中有表示性质状态的,例如:新――旧、强――弱、宽――窄、整齐――凌乱、坚强――脆弱、正确――错误等。有表示动作行为的,例如:来――去、奖――罚、涨――落、回归――脱离、超前――滞后、积压――脱销等。有表示事物名称的,例如:战争――和平、内政――外交、硬件――软件、主观――客观、现象――本质、起点――终点等。有表示方位、处所、时间的,例如:前――后、左――右、天上――地下、古――今、晨――昏、现在――将来等。
一个词通常只有一个反义词,但也存在复杂的情况。一个多义词同时有几个意义,因此它的每一个意义,都可能分别同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配对关系,也就是说,形成一个词和几个反义词对应的情况。例如:“正”,表示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时,反义词为“歪”;表示位置在中间时,反义词为“侧、偏”;表示正面时,反义词为“反”;表示正确时,反义词为“误”;表示合乎法度、端正时,反义词为“邪”;表示职务是第一把手时,反义词为“副”;表示大于零的数时,反义词为“负”;等等。再如:“进步”,表示向前发展、比原来好时,反义词为“倒退、退步”;表示积极进取时,反义词为“落后”;表示对新事物勇于接受时,反义词为“保守”;表示顺历史潮流而动时,反义词为“反动”;等等。以上是从多义词这个角度讲的,倒过来说也是一样,即几个词可以和一个多义词的几个不同意义分别构成反义配对关系,形成几个反义词和一个词对应的情况。反义词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语言运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反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矛盾,构成鲜明的对比,新闻标题就常常加以运用。反义词的表达作用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凸现事物间的对立。这往往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是思想震动。例如:
(1)温州农村死人同活人争地――两年冒出坟墓三万座占地一千三百亩(《光明日报》)
(2)建筑“妙不可言”环境“惨不忍睹”(《文摘报》)
(3)国家中医权威义正辞严:医术与巫术势不两立科学与迷信水火不容(《北京晚报》)
例(2)是指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这一建筑物非常珍贵,它的设计、施工国内其他城市没有,世界上也为数甚少,但环境极差,而且这一木质结构教堂竟成了易燃物的仓库。例(3)是对邪教“**”的揭露批判。
2.凸现事物或概念间的关系。这往往能使事物、概念给人以新的认识。例如:
(4)死档案出活信息――上海开发档案信息为经济服务(《人民日报》)
(5)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央电视台》)
(6)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吉林试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报刊文摘》)
例(4)“死档案”,指长年存放没有加以利用的档案。
3.表现事物或情况的变化。例如:
(7)博物馆走进网络时代京城老古董网上安新家(《北京日报》)
(8)从身边小事看变化米袋子变小菜篮子变大(《文摘报》)
(9)城里人过节选城外(《北京晚报》)
4.使语言富于趣味。这是借助于反义词相互映照所获得的表达效果。例如:
(10)水中取“火”为期不远――氢将成为新一代能源(《文摘报》)
(11)一批昆剧剧目“死”而复生(《文汇报》)
(12)玉米故土育新种。(《人民日报》)
例(11)“死”,指弃置一旁没有上演的。例(12)指墨西哥培育新玉米品种。墨西哥人常把自己的祖国和拉丁美洲骄傲地称为玉米的故乡。三、同音词
(一)什么是同音词?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音词按书写形式是否相同又分作两类:
1.书写形式相同。例如:
huì会1――我今天上午有一个会。
会2――你会英语吗?
会3――我会(付账)过了。
shēngqì生气1――年青人生气勃勃,充满了活力。
生气2――他半天没说话,准是生气了。
2.书写形式不同(多音节词含部分相同部分不同)。例如:
gōn?guān攻关――重点科研项目要组织人员协作攻关。
公关――她是一名公关小姐。
héfán?何妨――机遇还是有的,何妨试试。
河防――要吸取历史上的水患教训,加强河防。
?uān’ài关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增强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隘――这一处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碍――这次事故对公司信誉大有关碍。
同音词必须是声母、韵母和声调全都相同的词,音近的词不是同音词。例如:
圈quān――文件阅后请画圈。
圈juān――别把孩子圈在家里。
圈juàn――过去农村很多人家都有猪圈。
开发kāifā――要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
开发kāi?fa――我来开发车钱。
要注意把字形相同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区别开来。多义词是具有几个意义的一个词,这些意义相互有一定联系;而同音词则是没有意义联系的几个词,各自独立存在。例如:“花”,表示可供观赏的植物(花很美),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火花),烟火的一种(礼花),花纹(白地蓝花),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花篮、花灯),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花绿绿),等等。这些意义之间有相通的地方,是多义词。可是另外还有一个“花”,表示用、耗费(花费、花钱)。它与前面那个“花”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这两个不同的“花”就是同音词。
(二)同音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1.别具新意,发人深思。在文章中,常常将原有的某个词语改换成另一同音词语,或将二者组合使用,使词语别具新意,发人深思。这在文章题目或新闻标题更为常见。例如:
(1)文人相亲(轻)(《文汇报》)
(2)胳膊肘朝理(里)拐(《人民日报》)
(3)“文明”与“闻名”――记大连东站货场(《人民日报?海外版》)
例(4)是说大连东站货场其所以闻名,与严格的文明管理分不开。
2.使语言活泼风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谐音双关所带来的表达效果。例如:
(4)假戏真做防患未“燃”(然)――看浦东张家浜地区模拟消防演习(《文汇报》)
(5)萧县汪屯大队户户发羊(洋)财(《人民日报》)
(6)北京人“官念”(观念)开始淡化了(《文摘报》)
例(6)“官念”指对担任国家机关公职的看法。
第五节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传承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
现代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从其组成的来源看,包括传承词、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
(一)传承词
传承词是指古代、近代汉民族语言词汇中流传下来而为现代汉语词汇所承接的词。简单地说,就是历史沿用的词。传承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据大多数。
传承词有的历史很长,因为古今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许多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不少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表示自然现象名称的有:“风、雨、雷、电、星、云、水、火、山、土、天、地”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有:“出、来、入、立、射”等;表示性质状态的有:“大、小、多、少、新、旧、黄、白、黑、老”等。
传承词中也包括一些历史上从其他民族借来的词。例如“葡萄、苜蓿、师子(狮子)”等是西域借词,“站、胡同、蘑菇”等是蒙古语借词。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一些佛教用语进入了汉语词汇。例如“佛、塔、僧、尼、菩萨”等。明、清时代,西洋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西方语言的外来词,例如“公司、赤道、温带、亚热带、地球、鸦片”等。这些都流传了下来。
传承词中各个词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为数不多的词处于核心位置,我们可以称其为根词。根词历史久远,地位稳固,流行地域广,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运用。根词作为语素,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地”,由它构成的复合词,以及再由这个复合词作为语素构成的复杂的复合词就很多。如“地点、地步、地理、地方、地方戏、地方志、地方主义”等。根词,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二)新造词
新造词是指古代、近代汉语词汇中没有,历史进入现代以后创造出来的新词。新造词是和传承词相对而言的,它们一起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主要部分。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社会、科学技术和人的思想观念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反映新事物、现象的词不断产生。近百年来,汉语词汇增加的速度超过了以前的几千年。例如:
政治方面:**、红军、解放区、土改、政协、联合国
经济方面:单干、人民公社、承包制、国企、外资、股份制
科技方面:化肥、日光灯、电子表、超导、激光、胰导素
生活方面:食堂、超市、连锁店、快餐、饮料、商品房
人的思想观念变化方面(以新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称谓为例):农民(泥腿子)、矿工(煤黑子)、演员(戏子)、厨师(厨子)、邮递员(邮差)、理发员(剃头匠)。
新造词是以既有语素为材料,按照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出来的,所以人们理解不存在什么困难。而且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的普及,新造词的流传也是比较快的。
长期以来,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新造词一般为多音词,多为双音节,三个音节以上的也有增多的趋势。例如:双休日、游乐园、运动鞋、矿泉水、出租车、录像机、热水器、抽油烟机。
王力先生说:“现代汉语新词的大量增加,大大地丰富了它的词汇,而且使词汇走向完善的境地。”(《汉语史稿》)这是很中肯的。
(三)古语词
古语词是指古代、近代汉语的词汇。古语词中的很大一部分已作为传承词为现代汉语所吸收,这里所谈的是其他通常不再使用的词。这些古语词情况不一样,大致可分成两类:
1.历史词:很多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事物、现象,现在已不存在,反映这些事物、现象的词叫历史词。历史词如今很少应用,有特殊需要涉及历史的表述时,才会用到。例如:
有关典章制度的:世袭、禅让、门阀、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册封、科举
有关官制的:丞相、剌吏、廷尉、郡守、县令、三老、亭长、里正
有关农业生产的:夏正、井田、屯田、代田、漕粮、耒、耦犁、?
有关服饰的:衮、补服、襦衣、亵衣、?、环佩、顶珠、花翎
有关器具的:釜、甑、鬲、鼎、钵、簋、酉、缶、尊
2.文言词:文言词所反映的事物、现象,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但已由其他的词所代替。例如:
目――眼履――鞋食――吃甘――甜遣――打发弛――放松
博――赌钱敛――收缩汲――打水侏儒――矮子肩舆――轿子
文言词虽然被取代,但其中很多成了现代汉语多音词的构词语素,仍以前面所提到的一些词为例:目――眉目、履――履历、食――食品、甘――甘甜、遣――派遣、弛――松弛。
文言词总的来说,已经陈旧过时,现代不再使用,尤其是口语。但其中有一些有生命的东西,在书面语中,有时仍用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感**彩、语体色彩。例如:耄耋(之年)、矍铄、伉俪、隽永、遐尔、迤逦、觊觎、囹圄。有一些文言代词、虚词也不时使用,例如:吾、尔、孰、谨、毋、抑、苟、也、矣。
文言词语运用得当,可使文字显得庄重典雅。在某些应用文体中,如贺电、唁电等等,用“华诞、荣膺、欣悉、贺忱、谢世、罹难”一类词,有时比一般词语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