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的未来设想
作者:木公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5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老话倡导大家对自己将去做的事情先要有个计划、初步估计,争取把事情的方方面面考虑得周周全全,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有备无患、一马功成。先摸清自己的底细:再为自己作一个大的目标,然后围绕着这个大目标而制定出一系列相关的小目标,一环扣着一环,一步高过一步:最后是行动,尽量逐步地实现每个目标。从最小的、最低的目标开始,一路攻克下去,直至完成最大的目标。

在大学毕业那年,关于未来的设想,当时的想法是:进一个比较好的公司,勤勤恳恳地完成每天的工作,争取一路往上爬,最后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自己的道路上一直朝上爬,是每个人的意愿。我为自己作出的小目标是:首先在这个公司分配给自己的小部门做出一点成绩,然后在此基础上于大部门干出点名堂,接着是在该公司绽露头角,再往后是公司所在的城市、省、全国……

可这个设想首先就被第一条成为某企业的一员这个先决条件击破得干干净净,后来也发觉自己不属于这些地方,这些地方都有太多的规章制度、等级竞争、人际关系熟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估计会把自己磨炼成另一个人物。如果不向它们低头,只怕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在各个阶层里面会成为人人可憎的刺猬,后面的发展从何谈起。

考虑到自己不适合任何公司后,在厦门时形成第二个设想,找一些大款,向他们谈自己的理想,让其“资助”自己。和他们签合同,先借给我几十万元,十年、二十年后双倍奉还。完全是天真、可笑的孩子口吻,也不知到底能否行得通。

可还没出去行动就被自己否决,先不说如何找到这些大款、人家怎么给你这个交谈的机会,就谈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大家非亲非故的,就为了你一肚子的大话,闻后人家就乖乖地双手送上钱来。就算相信你眼前的“谎话”,可几十万不是一笔小数,任何人要他拿出来送给一个陌生人都是不会答应的、不甘愿的。万一十年、二十年后你还不了,就算立了字据,到时杀你无血、煮你无汤,钱又让你花光,怎么办,何况杀人是犯法的,送你到法院也是关上数年。更何况这些有钱人都不是傻子,怎么会被你的胡说八道、**汤所迷惑,而且他们很多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叫他们自己去外面大把、大把地花钱,是心甘情愿的,叫他们来投资,恐怕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他们是不愿意干的。你将来的事都是凭口说出来的、凭头脑想象而成的,有几成把握可信,连你自己都不敢这么肯定地拍拍胸口,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何况人家呢。

如果借别人的钱成功了,恐怕别人到时会认为:当初没有他这笔钱,你哪会有今天这个地步,就算事情也确如他所想的那样,虽然你还了钱给他,而且多了一倍,可你确实是借壳生蛋的,身无分文的你能干出一番这样的事业吗?能的话干嘛不这样做,还要借呢,说到底当时还是没有自信、没有本钱,因此这时不论是你要对别人时时刻刻感恩在心,估计他平时也要对你指手画脚的,双方看不惯时一吵理亏的还是自己。如果你能确保自己可以成功,干嘛不自己白手起家,能够赚到这么多钱时,把多出来的一半送给希望工程,那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更不甭提理应感谢何人、何事,或心存感激之情。

认为第二个设想完全行不通或者不妥当,开始第三个设想,这个和第二个也是差不多一起想出来的,既然凭借别人的“力量”不可靠、也不长久,那么只有靠自己双手来创造世界。这个设想有点跟我们国家的五年计划差不多,也不全相同:首先在五到十年内,争取用自己的事业、点子赚到一百万,再在五至十年里,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希望能够在上面有所建树。如果第一个小目标没有大致地完成,就把事情往后面推延,直至基本上达到后,接着就做第二个小计划。第二个能否实践,现在肯定是没有把握说出来的,但这个期限是肯定的。相反假如第一个提前完成,第二个会相应地继后,时间应该会加长。

一百万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太多,而对另一些人来讲实在太少,因此这个小目标在前者看来太大,在后者眼中太小,自己的看法就是不大不小。现在我们农村里的那些人,听说人家一年赚十多万,嘴巴张得合不上,认为自己有这么多钱时,应该坐在家里把这钱存进银行,每年吃利息就可以过很好的日子。而那些拿着六、七千元月薪的打工仔,在他们的眼中则是高收入的“打工皇帝”,如果他们有这么多钱一月时,都不知道该把它们安放在哪儿才算好。

而我还在读小学还是初中的时侯,就听到广东地区流行这么一句话,“十万不算富,百万刚起步,千万才算富”,现在十多年过去,也不知道标准升到什么高度,富人的身价应该上亿了吧。第二次考研期间,我看报纸上的评论,什么叫富人、什么又叫有钱人,区分得清清楚楚,有足够的钱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自余之外能够帮助并改善别人生活的人叫富人,否则光有钱不关心其他人死活的人则是有钱人。而英国可以称得上有钱人的身价是拥有三、四千万英镑,这类人还只能顾到自己比较富足的生活,要想帮助别人或过更高级的生活还得往上提。

说这些也不是强调大家都去挣到这么多钱,以及达到这个程度时才去帮助别人。钱这个东西,确实是好家伙,利用它们可以使自己开心及别人高兴;同时也是一个坏家伙,为了它们多少人付出了血、命、尊严等。很多人都强调自己有足够用的钱时,就不去追求这个,那么什么时侯才算足够用呢?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消费标准,温饱、小康、富裕、奢侈,各有各的价格,你的工资本来刚好够过小康的生活,还有点剩余,可你看到别人富裕的生活时,觉得自己也应该过那样舒适的日子,这时你的钱当然不够用,你哪里还会去考虑人家温饱都没解决的人,只觉得自己还没达到自己要想过的日子,只好又努力地去赚钱。等你达到富裕的时侯,又觉得奢侈的生活够理想,又去挣扎,结果呢?

我打算过界于温饱和小康之间的日子,虽然现在温饱问题还未解决,但将来真的达到,肯定不会超过小康的水平。怎么来实现第一个小目标,写小说是首先考虑的事情,我在报纸上看到那些有名的作家,一年就赚那么多,虽然还有更多的写手温饱都没保障,但有了目标,还有这方面的想法,干嘛不来试一试。

在大一、大二时,我就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两篇文章出来,可惜的是一来资料还未收集全,二来懒得不想动手,就是现在也写不出来,大概线索还是齐全,主体思路也有了,就差资料,题目都拟定好《三代人、两个梦想、一种现实》,以后再说吧。再次考研时,看到报纸上报道这些名家在一年中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就版权费这一项最高的有六、七百万,这时自己就开始琢磨写小说这事的可行性,虽然自己是新手,但大家还不都是从这条线上起跑的,人家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可以达到。他们水平高可以赚得多点,我水平差弄少一点也行,一本不行,两本、三本,总有行的那个日子呗。

万事开头难,题材是早已想好,资料也不用去搜集,只需把相关的细节解决好就可以开始,之后的日子就是把其中的关节一一考虑得妥妥当当,特别是在厦门的时侯,每天散步的过程中思考清楚各个方面。

一本就成功,自己自然是不敢打包票的,后面的题材也考虑得差不多:评论集《我的电影史》、小说集《凄美的家史》、小说《姆妈》、小说集《湘(乡)村怪闻》、小说《虞美人》、小说《阿尔伯特》、小说《杨延昭》、小说《三姊妹》……思路有了,资料到时收集完整就可以开始写起来。

经验自然是越写越多,小说会不会越写越好,到时拭目以待吧。如果这个不行,或者没什么希望,其他的事情肯定会进入自己的视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转变成专利技术、论文是同时要去做的事。什么合法的事情做起来赚钱,就干这一行,是以上所想的这些都不行时的不二选择。先赚到预定数目的钱是首要的事情,方式、年限反而成为其次。

在第一个小目标成功之后,第二个小计划成了重中之重。什么是永恒的,名誉、地位、金钱都不是,方程式才是。由于已经有了点头目,广义相对论、数学是必须要去自学的,能不能够真的有所成就,就看自己努力的程度;是否值得去做,那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现今世界某位富豪这一句话说得对,如果你现在确定好你将来要做的事情、要走的路线,特别是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你大概在做什么事情,而且你朝这个方向一直在努力,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真的实现这些目标,那么那时你就是成功人士。

其实这个意思很多名人也说过,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也制定不少的计划,但最后成为成功人士的恐怕寥寥无几。因为他们要么目标设得太低,实现起来太没价值,要么目标建得太高,自己也没坚持奋力去爬,怎么会爬得上呢。更多的人是目标适中,可是只在刚开始努力一把,后面根本就没继续奋斗下去,认为这事怎么可能成功呢?现在努力这么长久才出这么一丁点成绩,要达到自己设定的高度,恐怕这一辈子都是不够的,放弃是明智的选择。就是这个“恐怕”让他们前功尽弃、梦想灰飞烟灭,如果和他们制定同样计划、同时起跑的人到最后没有成功的话,他们可能会在心里非常地赞同当年的明智之举,但人家至少尽了最大的努力,你呢?相反地看到别人功成名就、飞黄腾达时,后悔莫及,唉,只要多坚持一阵,我也会实现它们、像人家一样啊。世上有后悔药吃不,没啦!

实际上,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没有不成功的怪现象。不信,先看一看我能不能达到自己未来设想的高度。

作者简评:说了一大段的废话,也不想再讲什么大道理,计划可能会有点变化,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大家都不能预先判断出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但计划肯定是要先就准备好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而努力、奋斗着呢?

走一步算一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是消极者的做法。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乐观主义者的想法,但至少他已经知道要坐哪路车才可以到这条山脚下、乘几号船将会到某个桥头吧,不然怎么会有后面顺其自然的思想呢,肯定不是先前消极者无所预谋的头脑。

当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自己也无法控制时,只有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来对付这种情况。无论如何先总得有个准备和设想,仓促应战是怎么也打不了胜仗的,只能狼狈地落荒而逃,不打无把握之战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未来的写作安排可能有所改动,第二本小说应该是《追日者》,第三本可能是评论集《我的电影史》,现在最想写的是小说《虞美人》,却感觉自己的功力远远不够理想,还有资料、细节构思等问题。第二本已经开始,可没什么大动静,天天都在无聊的玩耍、无耻的谎言、无关紧要的面试中虚度着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