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钟火车抵达宜昌站,没有早一分钟也没有晚一分钟。从宜昌往张家湾方向的最后一班船的开船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已经没有船了,他们得在宜昌呆上一晚,赶着坐二十八早晨的船回去。宜昌的冬天特别冷,晚上最低气温直逼零度,这样冷的天气不敢在广场上过夜,姐弟俩在火车站下面的一个小旅店每人花十块钱住了一宿,坐第二天最早的船回去了。
到张家湾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记得年初他们离开杨家庄的时候,是在一个春天的夜里出发的,现在他们回来了,也是行走在夜间。没有月亮,路上漆黑一片,他们背着沉重的行李,一路摸索着向杨家庄走去。从张家湾上杨家庄的路只有一条,对于这条路他们早已熟悉不过了,就算是闭着眼睛他们都能一路走回家。
春平和春华兄弟俩这几天总要烤火到很晚才睡觉。他们在等妈妈。柴是兄弟俩放寒假后从山上打下来的栎柴,栎柴的火特别硬,烤得兄弟俩身上暖烘烘的,兄弟俩很节省,烤火的时候总会把电灯关掉。兄弟俩对坐着,火光印红了他们的脸。时间不早了,春华对春平说:“我们睡觉去吧,今天妈妈肯定不会回来了。”春平说:“哥哥,我们再等一会儿吧,说不定等一下她就回来了。”春华说:“这样晚了,码头上都没有船只上来了,妈今天晚上一定回来不了。”春平说:“我问过住码头边上的同学了,很晚的时候有一班船,是从下面开上来的,要停靠张家湾,说不定妈妈就在这班船上呢。”春平是个用心的孩子,听说妈妈过年要回来,他就找住在码头边上的同学打听,从下游开上来的船有哪几班,什么时候停靠张家湾码头。爷爷奶奶吃过晚饭烤了一会儿火,天黑没有多久就睡觉了。春平不睡觉,说要等妈妈。春华也只好陪着他。他实在太累了,白天在山上打了一天的柴,春平虽然也在同他一起打柴,但是他只让春平做一些轻松活儿,重活全是他做的,一天忙下来太困了。他和春平说着话,就靠在椅上睡着了。春平还没有睡意,他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
杨家庄的夜是寂静的,尤其是冬天的夜,静得悄无声息。天一黑,人们就躲到被子里面去了,晚上的山路上很少有行人走过。偶尔外面会吹起一阵风,风声穿越空气,清晰地传到耳朵里面来,更加衬托出夜的寂静。春平就这样一直坐在火堆旁边,时间不早了,他的眼皮也开始打架了,不过他还是不想睡觉。他时不时把头望向窗外。他问春华:“哥哥,现在几点钟了?”他想知道最后一班船有没有到达张家湾。春华没有回答。他靠在椅上睡得正香呢。见哥哥没有回答,他推了一下哥哥。哥哥睡着了。春平也靠在椅子上打起了盹。过了一会儿,隐隐听到下面不远处有狗的叫声。春平心中一阵窃喜:不会是妈妈回来了吧?这个腊月没有三十,二十九就过年。今天是二十八,明天就是大年。如果不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谁还会在二十八的夜晚匆匆赶路呢?听见狗叫,春平的睡意一下子就没有了,他站起身,伸了伸懒腰。过了一会儿,狗叫的声音近了一些。从狗叫的声音判断,赶路的人是在一直朝上走。又过了一下,自己家的狗也叫了起来,然后听见院子里面有了说话声。聪明的春平没有立即起身去开门,他怕是有人路过家门口,深更半夜的,随便开了门,要是让坏人进来就麻烦了。他正这样想着,有人叫门了:“开门啦,开门啦。”春平听清楚了,是妈妈的声音。他推醒了哥哥,说:“我们去开门,妈妈回来了。”说着,他打开灯,一路小跑着到堂屋里面,打开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