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铁要趁热(中)
作者:天下乞男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68

朱老大既想要个好名声,后来也倒让他得了好名声,这苦心总算是没有白费。

就在将要入太平城时,著名的老儒士李习及他的得意弟子陶安等,便率领着一干父老纷纷出城来迎接朱老大。这陶安是很有些见识的,他后来还被朱老大誉之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陶安也是相当服膺朱老大的,只是他乍一见朱老大那般相貌,着实吓了一跳倒是真的:见过难看的,没见过这么难看的。

可是待陶安回过神儿来时,便立时都化成了一肚子的恭维,他赶紧对朱老大低语道:“明公真是龙姿、凤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

“龙姿、凤质”,这是夸人有帝王之相,想那魏晋之时,名士嵇康便常如此被人夸赞,结果反因此招了祸事。毕竟名分上小明王是主,所以陶同志这话说得不能太招摇,但朱老大听了也蛮受用。

话说这朱老大之前本是哄着众将士的,说打下太平之后要好好地搜刮一番。可是他心里却是有底的,绝不能因莽撞、骄纵而失了人心,尤其这江南本文明荟萃之地,一旦有所疏失,更容易惹来儒士们的谤议。因此,还在采石将出发时,他就已先令李善长拟出了一张约束军士的榜文,即《戒戢军士榜》,及至一入太平城,老李就赶快将此榜张出。

只说这边将士们兴奋地一涌而入了城,才跟打了鸡血一样,刚要动手开抢,却又忽见各处的墙上贴满了禁抢的告示,如触犯者一律处死!如此,大伙一时竟都“愕然不敢动”了,正面面相觑着。偏偏就有一个不知轻重的愣头青,刚动手开抢便被人拿住,将他砍头示众之后,城中也越发肃然起来。

“我靠!还有他妈当兵不让抢的,这是他妈哪门子的新规矩?凭他妈什么啊……”一个心有不满的士兵不免嘀咕道。

“就是,爷们儿拼死拼活,都他娘的为了什么啊……”另一个小声附和道。

这些人就是没有眼光,他不想想:你今天倒是痛快了,那么明天、后天呢?你还靠抢的?再说,你能抢杀别人,别人一样也能抢杀你!要想长久,除非壮大自己,不能竭泽而渔,而要细水长流。后来他们有些人才算想通了这个道理。

好在有富民陈迪等急众人之所急,出了点儿血,献上了一干金帛财物,当下朱老大便分之与诸将士,这才稍稍让嗜抢如命的将士们安慰了一下。

几天后,朱老大专门召集了陶安、李习等人与谈时事,一来集思广益,二来也可见见这几位的真才。

只听席间陶安献言道:“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而考察其志向,无非都是贪图些子女玉帛之类,以取一时之快,却并非有拨乱救民、安定天下之心……而今明公您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无不悦服,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民)伐(罪),则天下不足平也!”

陶参谋说的一则是种谋取天下的方略,二则也正代表了广大儒士们的心声。朱老大自然觉得他说的很是在理,于是便又问他道:“足下之言甚好,如今咱欲取金陵,足下以为如何?”

陶参谋停顿了片刻,便答道:“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明公取而有之,据其形胜,然后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

陶安的见解与冯国用几无二致,这还是印证了那句“英雄所见略同”的话;尤其这陶参谋身居太平,此地去金陵不远,比较熟悉情况,故而他的见解更具说服力。

陶参谋之言自然甚合朱老大的心意,由此他便相当礼遇陶安,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多找他来商议。

不久之后,经众人表决,就将太平路改为了太平府,并任命李习为知府;又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皆恭奉朱老大为大元帅。这“大元帅”就算是个前敌总指挥的衔,当此进取之秋,谁让他的能力比较强呢,是故舍他其谁也?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这个道理大家不是不懂。

过了一阵儿,朱老大又任命了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使,并以陶安参幕府事;又命诸将分守各门,修城浚濠以加强城池的守备。

几天之后便传来消息说:元(行省)右丞相阿鲁厌、副枢密使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封锁住了采石江面,封闭了姑孰口,从而也就阻断了南渡将士们的归路。虽然士兵们不免有些恐慌情绪,但朱老大反而似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这回他可不用发愁将士们再有所动摇了。

几天后,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以数万之众来攻打太平城,其锋甚锐。“陈野先”这个名字也算是老相识了,只是可惜还没真正交过手。

朱老大先是上城观察了一番,细察之下方晓得这陈野先用兵平庸得很,于是他便派出了徐达、邓愈、汤和等引兵出姑孰东以迎战;又派遣了别将率领一支偏师悄悄地绕到陈野先后面去,见机行事。

当徐达等一路转战至太平城北时,忽然只见天空中出现了一番奇异的怪象,陈野先的兵士们只顾着好奇了,没想到倒被徐达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慌乱起来。这时又见那支朱家军的偏师从敌人的背后迅速杀出,陈野先腹背受敌,结果不仅全军被打得大败,连老陈本人也被生擒。

朱老大于是命人把陈野先给提了来,亲解去其绳索。待坐定之后,他方对老陈一番语重心长道:“足下受惊了!足下但听咱一言……而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假号令据城邑者,不知得有几多人。若是打胜了就有人来归附,若是打败了就只好去归附别人,这番道理再明白不过……足下既然以豪杰自负,必能识达事机,那么足下可晓得咱为什么要对足下网开一面吗?”

朱老大这话说得也忒明显了,一点不像文人间那么含蓄。老陈又不是傻子,他回道:“莫不是,想要招我的队伍投降?”

这话更露骨,一点不加修饰,在旁的老李等人听了都直想发笑。

“呵呵,然也!”朱老大先笑了。

“这个容易,我的这般兄弟,为将做校的,都是我陈某的亲戚、故人,只要我跟他们打声招呼,便没有不来的道理。”

于是这陈野先便写好了书信发往各处,叫他的那帮留守四处的兄弟们都赶快来投降朱老大。果然,信送出去第二天就降众盈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