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第三道措施是任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汉武帝在祭出儒家“仁”这面大旗的时候,也一边大量任用酷吏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在位期间,著名的酷吏就有张汤、外号“苍鹰”的郅都、赵禹、周阳由、王温舒、杜周等。至于打击豪强势力的典型案件就有窦婴及灌夫的被杀。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被封为魏其侯,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后来窦太后想立梁孝王为皇太弟,也是在他及众大臣的反对下才罢休的。可以说窦婴对刘汉江山是很忠心,并有大功劳的。可他毕竟是属于要被“特殊” 照顾的后戚强势人物,所以尽管一时权倾朝野,后来还是免不了门前冷落鞍马稀。人一旦由清贫变得富贵了,倒是能很快适应,可一旦由繁华热闹变得冷清寂寞,那就难以接受。
窦婴自然也过不惯政治上不得意的日子,这时他碰到了一个好哥们―灌夫。灌夫是当时一个江湖豪侠―不是金庸古龙笔下的那种天马行空的侠客。汉初的所谓豪侠有一个特点就是既居于庙堂之高,也处于江湖之远。在朝廷他是高官,济民问政。在民间他急人所难,结交各方。灌夫就是这么一个人物,他在政府里当过官,参与平定过七国之乱。在地方上他的家族势力庞大,在江湖上很有威望,显赫一时。
无疑,不得意的窦婴需要通过灌夫来提高人气,处理一些自己不便出面的事物。而灌夫则可以通过窦婴结识朝中的贵族高官,积累人脉。两人互为援引,所以关系很热乎。
有一次窦灌两人去田?处喝喜酒,有些人对窦婴不是那么客气,惹恼了铁哥们灌夫,当场借酒闹了起来。田?也不是好惹的主,最后把他抓了起来。因为灌夫属于那种令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威胁分子。所以政府一阵穷追猛打,把他在乡里干得一些不法事情也端了出来,判了个死刑。
窦婴也仗义,为了灌夫直接找了田?在汉武帝面前辩论。可惜这时已经不是窦老太太管事了,尽管他提出有一道先帝的遗诏,可是在国家档案馆里根本没有找到存档。那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呢,无非就是身死族灭了。
窦婴之所以要死,其实并不在于那份遗诏的真伪,而是王太后和汉武帝对窦家的人感觉不太好。加上田?也是一个不厚道的人,正需要杀人立威。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可能还在于这时汉武帝正在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正好通过这个事件做个榜样。同时朝野强势人物走得那么近,自然也是为君王所忌讳的。
通过延用酷吏,打击权贵豪强,汉武帝大大加强了皇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