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四)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20

过了几年刘秀回到南阳郡蔡阳县乡下,继续做他的返乡知识青年工作―伺弄庄稼。而且他的耕种技术是相当的好,旱涝天灾什么的都奈何不了他,“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可见,刘秀真是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样的人才无论放在哪个地方都会熠熠发光。

如果王莽治下的新朝政治清明,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那么内敛务实的刘秀可能会成为一个农业专家、乡村富豪或者成功的商人。如果他从政的话,也说不定还真能弄个执金吾当当。

可惜历史总是不愿太委屈了刘秀这样有大才者。

有一次,“交结天下雄俊”的刘?一位朋友抢劫,被官府通缉,也牵涉到刘秀。 为了避风头,刘秀迫不得已跑到新野县二姐夫邓晨家里躲避。

日子一久,热爱劳动的刘秀闲不住了,他再一次发挥他在商业领域的天赋,做起了粮食贩卖的生意。历朝历代粮食都是国之根本,是战略物资,做这样的生意想不赚钱都难。做生意也确实适合刘秀,毕竟他的性格刚柔相济,和气生财嘛。

当然在这段日子里,还发生了一件让后来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有一次,刘秀与大哥刘?、姐夫邓晨一块来到宛城办事,同穰(今河南邓县)人蔡少公宴饮闲谈。这个蔡少公是个谶纬专家,在这个领域很有发言权。

我们看西汉末年及整个东汉就知道,谶纬在社会政治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非常的强悍。无论是王莽还是刘秀本人都是谶纬的拥趸,后来东汉初年谶纬大盛就是和刘秀的大力支持推广分不开的。

史载刘秀即位后“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对儒家经典的解释,甚至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关于谶纬究竟发源于何时是难得考证了,但谶纬学的第一个大师无疑是那个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先生。董仲舒是是著名的经学家,更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就是在他的倡导下,谶纬之学在后来大为兴盛。

直到现在本人对这门学问都甚觉玄妙,因为它的很多预言都是应验了的,而且准确得很。难道我们的先人真的掌握了预知未来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