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子弟江湖老!
读《九州春秋》中句:“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觉英雄迟暮,千古同感,是有此叹。
在历史上的开国帝王里面,无论文治武功,刘备都是排不上号的,毕竟他实际上就当了几年四川王罢了。可刘备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许多大一统王朝的君主,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很有传奇性,能激起人们兴趣的君王。
刘备的出生很平静很安静,既没吓着家里人,也没惊着邻里乡亲。这可能是他建立的小王国最终给别人吞并了,所以陈寿也没有义务替他铺垫诸如红光、异香、日月、雷霆及飞龙等异象背景。
当然,好歹也是一个帝王,怎么也得弄出一点动静来,所以“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千万不要小看仅仅是棵树,当年中兴大汉王朝的光武帝出生也不过“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一株小禾苗怎敌得一颗参天大树。果然,“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和曹操的“而任侠*,不治行业”一样,刘备少年时也“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由此可见,在乱世是要成就一番事业,是不能埋在书堆里的。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书读多了,思想上的束缚也就多了。而且大多人书读得越多,性格也就越清高孤傲。这恰恰又是成就帝业的大忌,因为干这种活一定得豁达大度,有亲和力,能团结人。
只是刘备这样的性格爱好还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毕竟他比不得曹操--人家老爸官高位显,家里又多的是硬通货,到外面*折腾也消费得起。可刘备一个从小和老母亲织苇席卖草鞋的小手工业者,居然也喜欢宠物、音乐、华服美食这些高档消费品,就有点难以理解了―因为以刘备的家境,实在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东西。
一定是受了公孙瓒那厮的影响,虽然他自己在家里地位也不高,可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多少有些见识。刘备是这么和公孙瓒认识的,“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所以喜不喜欢读书是个爱好问题,去不去读书是个见识问题。虽然刘备可能没学到多少学问,但认识了公孙瓒这么一个他人生中的革命启蒙导师,也是一大收获。这使得刘备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品位和档次,准备为那种“有丝竹之乱耳,往来皆公卿”的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