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段“贩履织席”的生涯对于刘备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这使得他养成了对于今后处世保身很重要的性格习惯。“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性格特点帮助刘备在以后二十多年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以一次次化险为夷,终成大业。可见,即使最卑微的生活也是老天给予我们的馈赠,只要用心体会,总会有所收益。
在学堂里混了几年之后,刘备回到家乡。因为族人资助,他不必再去干贩履织席的体力活。毕竟也是去学堂镀金回来的人,再去干那种没前途的手工活,实在有辱斯文。
回来之后,刘备便显英雄本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历史上最有名的武将,被一致尊为“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二人,便是这个时候投至刘备麾下的。史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按理说,关、张是性格及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人,不可能欣赏同一类人。但他们都始终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誓死追随。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先来说关羽,他之所以选择刘备,忠诚于刘备,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先,刘备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关羽恰恰又是一个很看重义气的人,所以他认刘备这个主子是正常的;
其次,关羽来涿郡时,身份是一个逃亡犯。而当年刘备是涿郡那些小古惑仔的老大,肯定在不少地方罩过关羽。关羽是个讲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会追随刘备;
第三,刘备虽然去学堂混过几年,但并不因此就进入了士大夫阶层,还照样是个草根无产阶级,这样的身份符合关羽的价值取向,使其产生阶级认同。
再来说张飞,个人觉得历史对他误解实在太多,下面先来纠正一下他的形象:
现在出土的文物显示,张飞很可能是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比如一些三国时期雕像中的张飞竟然连一根胡子都没有,而且面如满月,神态温柔,绝不是演义中那个猛张飞的形象。更有说服力的是,他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后主刘禅的皇后就说明了这一点,毕竟女儿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