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十九)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20

“侯景之乱”使得江南几十年繁华毁于一旦,更是南北朝后期的一个分界点,彻底打破了当时南北力量对比相对均衡的格局,使得北朝更强,南朝更弱,加速了后来的国家统一。从这一点来看,历史应该感谢梁武帝,还是侯景?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丙辰,统治南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梁武帝萧衍崩于净居殿。辛巳,迁大行皇帝梓宫于太极前殿。冬十一月,追尊为武皇帝,庙曰高祖。乙卯,葬于兰陵县修陵(在今丹阳市)。他博学能文,骑射、乐律、书法、围棋都极精妙。著作今存《梁武帝御制集辑本》。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这是梁武帝去世前留给后世的一句话。听来好像是佛学精深的梁武帝的洒脱之处,可何曾不是他极为自私的表现。他难道没有看到在自己这一得一失之间,是多少国破家亡的血泪悲号,是多少黎明百姓的白骨冤魂?仅仅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不仅自私,而且非常的没有责任感。

梁武帝是史上第二长寿的皇帝,他的悲剧或许就是因为活得太久了,就如唐玄宗,清高宗一样。如果他们都少活十年,历史地位应该更高,评价也更好。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的遗憾,如北周武帝,后周世宗,宋太祖等君主,倒是多活几年,功业可能更大。那些长寿皇帝,倒是有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那就是宋高宗赵构。他当了三十多年皇帝,就撂担子,后来二十多年过得轻松快活,还全了自己的功业。

前面说过,梁武帝个人的综合素质非常之高,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可在历史上,他毕竟首先是一个帝王,其次才是学者。在他当国的近五十年中,前三十来年还是做出了不俗的政绩,可惜善始不能善终。

正如《梁书.武帝本纪》所评价的:“兴文学,修郊祀,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加以天祥地瑞,无绝岁时。征赋所及之乡,文轨傍通之地,南超万里,西拓五千。其中瑰财重宝,千夫百族,莫不充?王府,蹶角阙庭。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及乎耄年,委事群幸。然朱异之徒,作威作福,挟朋树党,政以贿成,服冕乘轩,由其掌握,是以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抑此之谓也。”

梁武帝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在一个大家族里,可能还是一个慈祥和蔼的长辈。但就其帝业而言,他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