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显赫华丽的大隋王朝在岁月的长河中如昙花一现,但即便是一瞬间的灿烂也照亮了未来的历史。
当然,这样的结果肯定也不是它的建立者,并为这份基业呕心沥血一辈子的杨坚所期望的!
如果专业一点,那么在杨坚以隋代周之前,我们都应该称这位开国君王为“普六茹坚”。“普六茹”为鲜卑姓氏,一作普陆茹氏或普陋茹氏,后改为茹姓,这是当时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在历史上,君王们总是喜欢玩这么一些小把戏,把大臣们的姓氏改来改去,改的他们连祖宗都不知道是谁了,好像还给了臣子莫大的光荣。
当然,这次杨忠受赐改姓却不是皇帝的意思,因为当时那个窝囊的西魏君主比他可怜多了,正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而是来自西魏当时实际上的当家人宇文泰的胡化政策。
我们知道,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鲜卑人的汉化,如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等,连皇族的“拓跋”也改为“元”。
后来北魏分裂,宇文泰掌握了西魏政权,觉得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又搞起了“复古运动”。 就是与汉化背道而驰的鲜卑化政策,汉族被赐鲜卑姓,鲜卑族去汉姓改回原本鲜卑姓,就连西魏恭帝也得放弃汉姓的元氏改回鲜卑姓的拓跋氏。杨忠当时是朝廷重臣,自然是被同化的头等对象。
说道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下那个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或六镇胡汉关陇集团,这是当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所提出的说法,一直为史学界所广泛沿用。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代北鲜卑姓(以武川镇为骨干的军事贵族)和关中郡姓这两大贵族士族集团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将两者的力量统一整合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影响以后中国政治格局几百年的关陇贵族军政统治集团。
而这个集团的起源就是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曾外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侯莫陈崇。史曰:今(唐)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总领百官,督中外军,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共有十二个大将军。杨忠即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可见地位之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