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诸多的城池中,论规模,中牟肯定不是最大。但是单以校场而已的话,中牟城北的校场之大,应居全国之首。
中牟自古以来就是就是军事要塞。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大校场的扩建只是近几年的事。那是董贼西迁洛阳时,任命朱俊为河南府尹,朱俊反而联络关东诸侯讨伐董贼。待到联军四散时,为了避免董贼的报复,朱俊逃入荆州。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朱俊率军重返河南府,击败董贼任命的河南府尹杨懿,企图联络各路兵马重新讨董。但是由于洛阳残破,所以朱俊在陶谦等地方军阀的支持下,移师中牟,作为讨董基地。眼下的大校场就是朱俊扩建的,宽阔平整,可容纳十万甲兵。
夜幕降临,校场上点起一片白蜡烛,四处飘扬着白幡。校场的中央搭建个高台。此刻秦峰和吕步正站在高才上,看着百姓步入校场。
秦峰已下令,全城的百姓和士兵都要来校场参加死难百姓和士兵的祭奠会。
中牟虽在吕步的努力下得以保全,但是中牟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生活在中牟的百姓整日担惊受怕,虽有良田在外,也不能安心耕种。因而各个衣衫褴褛,面容枯蒿。尤其是一些小孩、妇人身上的衣服一个补丁接一个补丁,这哪是农民,分明就像丐帮。无论大人、小孩都是面有饥色,在这个乱世中想要活下去都是奢侈,别谈吃饱,尤其是一些小孩,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肚子上的肋骨毕现。
看来中牟的百姓也需要好好调理啊!
这些百姓进入校场,警惕地看着校场右面整齐地站立着的四千多士卒。这些士卒排成严密的方阵队伍,一股压迫的气势惊得这些百姓不敢靠近。
百姓们积聚在校场的左边,看着高台上的秦峰和右边的士兵们,窃窃私语。
“这个就是吕县令所说,今日来救咱们的秦府尹,你说府尹今晚要干什么?”
“这个府尹好年轻啊,他到中牟来干什么?不会像朱大人似的带着兵,没在中牟待一年又走了吧?”
“唉,这些兵好凶猛。希望不要是西凉暴兵……”
“府尹早到率兵来就好了,我家的狗娃也就不会死了。”
“府尹来了,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些?”
“难说,你看这府尹也太年轻了,而且这些兵杀气重。这府尹到来是福是祸还难说。”……
百姓们窃窃私语,猜测着秦峰他们的来意,哀叹着死去的亲人,担忧着往后的日子。
戌时一到,秦峰大踏步走到台前,威严地扫视了一圈台下的百姓。百姓们一接触到秦峰的目光,都是畏惧地低下头,刹那间整个校场安静下来了。
“我就是河南府尹秦峰秦凌云。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三件事:一是祭奠死难的士兵和百姓,二是宣布以后带领百姓在中牟屯田之事,三是告诉手下的儿郎们为何而战。”
寂静的校场上,秦峰响亮的声音传遍校场的每个角落。
百姓们听到“屯田”两个字,都是相互看了一眼,眼中闪现出希望的光芒。大汉朝廷的百姓对田地总是有极端强烈的渴望,中牟城外虽土地肥沃,但流寇肆虐,百姓们根本不敢走远前去耕种,只能缩在城下耕种一些土地。今番府尹说要屯田,难道真的可行。
百姓们望了右侧的那些士兵,心中安定了些,府尹大人说得也许确实可行,有这些士卒,完全可以守护中牟的安宁,完全可以保护周边田地不受流寇的侵扰。
“今日在下刚到中牟城,就遇到八千流寇攻城,中牟危急。在这危急时刻,守城的士兵和城内的百姓一起走向城头奋死守城。此役在全体官兵和百姓的奋死拼杀下,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此役我军士兵共阵亡七百三十人,民壮共阵亡两千五百零六人。这些士兵和百姓都是为了保卫中牟,为了我们能过上安宁的日子而死的!”
说到重情处,秦峰已是眼眶微红。台下那些死伤百姓的亲属,有的已经抽泣出声了。
“这些死去的士兵和百姓,都是勇士,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中牟,捍卫了我们的家园!让中牟的父老乡亲免于落入流寇的黑手,让中牟的父老乡亲在这乱世中保留有一块过安宁日子的地方!”
“请大家随我默哀,祭奠我们死去的勇士,死去的英雄!”
秦峰红着眼睛低下头,全场的百姓和士兵也是都满怀敬意地低下头默哀。刹那间场中所有的人都是默默地低着头,只剩下一些抽泣声在校场的上空打转。
一炷香的时间,秦峰抬起头,接着道:“死去的勇士们已经上路了。但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怎么办?流寇不停地袭击我们的家园,到处都是战乱不断,我们百姓想过安宁日子而不得,天天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
秦峰一开口,百姓们都抬起头来看着他。秦峰的话打入他们的心扉了,在这乱世中,他们都是过了今天,担心明天是否还有命在。
“我秦峰既然是河南府尹,就要保护治下百姓的安宁!我要竭尽所能,让我治下的百姓过上安宁日子。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
百姓们齐刷刷地用期待的眼神望着秦峰。这河南府尹真抓住了他们的心,战乱的百姓最渴望安宁,他们很期待秦峰怎样让他们过上安宁的日子。
“我带了四千多兵马进入中牟,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流寇只是乌合之众,我秦峰一定能率兵剿灭他们,给大家创造安全的环境。其次,我还要将中牟展开屯田,将周边的田地分给大家耕种,让大家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大家认为如何?”
秦峰饱含激情的话语在中牟的校场上空飘荡,但秦峰的话一说完,半响没有人开口。
过安全日子,还能分田地,这是做梦吗?百姓们面面相觑,都有点不信了。
底下半响没有言语,很多人都是麻木地听着,正要冷场的时候,底下一个年轻人低低的在后面说了一声:“府尹大人说分小的们田地,不知府尹要小的们如何做呢?”
秦峰赞了一声,道:“这位兄弟问得好,秦峰不才,要在中牟屯田,事后每人都会分下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我向大家保证过,屯田放手去做,将来开垦出来的田地,决对不会有人滋扰,大伙只管安心屯种便是。”
听到王斗的话,底下各人一阵骚动,显然秦峰的保证,对这些人还是有说服力的,而且到时不但有田地,还有耕牛种籽等物分发,对他们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这个乱世中,本来他们就是朝不保夕。现在秦峰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只要有希望,他们就想抓住。
又有一人问道:“不知小的们将来要纳粮多少,耕牛种籽等物将来小的们要偿还吗?”
秦峰大声道:“明人不说暗话,我秦峰是河南府尹,要养兵作战,要保卫大家的安宁。当然需要有物资来支撑军队的运转,当然要向大家征税。第一年,每亩屯田我征收六成收获的粮食,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物。第二年,每亩屯田征收五成收获的粮食。第三年,每亩屯田我只征粮两斗,此后永为成例,不再另生加派。我秦峰说话算话,若违此言,定当万箭穿心而死!”
听了秦峰爽直的话,众人都是相互而视,个个心动。
秦峰话说得直,第一年起就要征六成的粮食,而且前面两年反而比后面两年征的粮食多,这反给他们真实可信的感觉。百姓们也清楚秦峰初到中牟势力薄弱,要扩充军备,需要物质,这前面两年是秦峰最是难熬的阶段,因而征收的粮食要多。虽然第一年要征收六成粮食,第二年要征收五成粮食,但在别的地方那些军阀直接是将百姓的粮食抢光。秦峰一下说征收这么多粮食,反倒是切乎实际,让人相信的。
而且秦峰两年后才征两斗粮,这在这样战乱不止的时代,简直算少得可怜了。以前官兵征粮都是不给农户留下半点。
反正这些百姓也是在中牟苟延残喘而已,他们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但是今天秦峰的话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在乱世中,保留性命,过安宁日子的希望!
只要有希望,那就是这些垂死百姓的再生父母!
“我们誓死跟随秦府尹!”
“我们誓死跟随秦府尹!”……
不知是谁首先高呼出声,台下的百姓都是齐声欢呼!
望着那兴奋的百姓,秦峰脸上露出了微笑。
战乱,百姓受苦!“用干戚以济世”,秦峰还没有实力济整个大汉天下,但是从今天起要济河南府的百姓了!
“我要用干戚济河南府百姓之命!”秦峰在心底暗暗发誓!
(兄弟们,喜欢就多支持屈原哦!收藏、推荐、打赏,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