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询问万处长 蚕场处境没两样
作者:秦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62

一九七七年春节到了,这是我下放以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我回到了家里,与家人在一起团聚。

我们那些结拜兄弟同学们,也和往年一样,又在一起聚会。我们还去了母校南昌三中,到了鲁林春老师、原班主任涂老师、以及陈秋兰等老师的家拜年。

这些老师,都住在教学大楼的后面。原来这里的食堂拆掉了,盖了一栋教工宿舍。

在鲁老师家中,这位曾对我最器重的语文老师,竟会把郭振凡看成了是我。才毕业几年的时间,变化会那么大?

在涂老师家里,我们这些同学,与她毕竟有些隔阂,以前因马凌事件,写过她的大字报,现在表面上,大家虽然都比较热情,但在内心,并不是很和谐的。

正月初三时,我骑着自行车,去了莲塘,到了省农科院的万处长家里。我把来到省蚕茶研究所的情况,向他好好地进行诉说。

万处长得知这些情况,表现得很惊讶,他说:“那里是怎么搞的,怎么会把你分到下面去呢?原来我同他们讲好了,是根据你的特长,安在所部机关的政工处,搞宣传工作的呀?”

万处长考虑了一下,又说:“要不你还是先在下面,暂时呆呆再说,一步一步来,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找找老兰,看他有什么表示。”

因为在隔壁,住的就是农科院的杜本生副院长,万处长叫我说话小声点,现在正在搞运动,被他听到了不好。

我听从了万处长的安排,只要是有希望就好。\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万处长的爱人叶医师,烧了腊肉蛋汤面给我吃。我吃完后,便告辞了。

在回家的路上,路经在青云谱的省冶金建设公司,我进去找了同队女知青姜桂玲的家。

省冶金建设公司,是一个较大的国营企业。在这里,我询问了不少的人,好不容易,在该单位深处的宿舍区,找到了小姜的家。

小姜正在家里,见我真的来了,非常高兴,拿出了许多年货出来款待。我在这里坐了坐,和她聊了聊。她知道我很喜欢文学,有志于写作,提出要我这次回家,一定带几篇文章给她看看。

“以前在学校写的作文行不行?”我见小姜非要看我的文章,便问她。

“可以。”她说。

“好。”我答应了。

出来后,在经过老福山的时候,我还去了队里同寝室的知青邓毛毛家。他家是在南昌日用化工厂宿舍,这一天也正好在家,其父母是这里的职工。

春节短促的假期过了,要回蚕茶研究所上班了。由于浪口食堂的伙食很差,每天只有一些没有什么油的素菜。我只好去菜市场,买了一些像什锦菜、腌辣椒、罗卜干之类的酱菜,用油转了转,带到浪口队里去吃。

这次回浪口,我找了一篇中学时作文《在烈士墓前》。该文相对来说,自以为写得比较好。到队里后,给了小姜看,她的评价还很高。这一次,小姜把她在读高中的妹妹,也带来玩了。

出工的第一天,便是剪桑条,但不像以前一样,把枝条剪到底部。而是在顶部剪去一些。这样的枝条,发芽快,要作为养春蚕的幼蚕食用。

下午,路口的桑园剪枝条时,队里的南昌知青华国娣,忽然大声喊一个叫小红的名字人,并笑着骂她。这位叫小红的,刚下火车经过,说着普通话,用较为善良、单纯的口气回应说:“华国娣,你怎么这样说我?”

华国娣告诉我,这就是跟小朱在谈恋爱的小红,在丝绸厂缫丝车间工作。还说她父亲是在红壤研究所的一个领导,因说是与“四人帮”有牵连,我们所里这次演节目,还让她去演**。

华国娣的男朋友在所里的的丝绸厂,所以对小红比较了解。

我注意了一下这个女孩子,个子高挑,面目清秀,很是出色。只可惜,她已经在谈恋爱。几年以后,我们之间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这是后话。

我们开始了绞制茧轴,我的任务,是在阴暗的阁楼上,把制作好的茧轴,堆放好。这样的工作,一天分为两班,很是辛苦。

春节前,我写了一封信给九团的况灯恩,叙述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以及我来到新单位后,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好。现在很怀念九团九连的战友,特别是宣传队排练演出的那段日子。我们自编自排的《说说唱唱一起来》的采茶戏,我常常会哼起来。

我回到浪口后,收到了况德安的回信。他在信中说:“你能够记得我这样一个朋友,说明我们之间,不是那种”露水“朋友,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期保存下去。”他还对我目前的困境,也给予了安慰和鼓励。

收到信后,我立即写了回信,来到梁西的小邮电所发了。在回浪口的路上,我特意弯路经过了“五七”中学,在那里看了看。这里没有看到什么人,食堂门口堆了许多的凳子,学校还在放寒假。

不久,在我们蚕桑大队浪口生产队里,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知青。

戴龙兰――个子很矮小,是南昌三中比我高一届的同学。她原下放在建设兵团十团,还是建党对象,现是通过局里计财处的聂处长转过来的。

小戴与我熟悉的高一届同学,如校文艺宣传队的白华、裴丽娜,会美术的万志成、夏梦生等,也都很熟悉。她还告诉我,那个在学校小有名气,擅长单线画和写作文的万志成,现在也只是在街道办的一个小厂工作,这样的人才,很是可惜。

还有一个叫张谷芳的南昌知青,原是下放在建设兵团十一团,即小姜所在的那个团。其姑爷是向塘派出所的副所长。他也是通过了这一层关系,来到我队里的,现在分在和我一间房子住。

与张谷芳同时调来的冯梅萍,是一位上海知青,原也在十一团,与小张是恋人关系,分在了与小姜一起住。

这些知青调来这里之后,和我的感觉一样,都认为是“从猪窝里爬到了狗窝里”,并没有什么好的。